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礼”“教”建筑之大观

礼制建筑的另一个系统就是宗庙。明清时期,皇帝将宗庙与祭天拜地以及祈求丰年的祭祀性建筑分得较清楚,宗庙的功能单一化了,变成了祭拜祖先的专用场所。不过在民间,族姓的家庙还是具有教化和集合等功用的。如乡间的祠堂很多时候也是私塾或学校的所在地,宗族有大事讨论也每每在祠堂内举行。如果族中有子弟穷得买不起房子,也可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样,暂时在祠堂中栖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礼制建筑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不可缺少的。

留存到今天的最高级宗庙是皇帝的祖庙——太庙。它位于宫城的左边,也就是天安门的东侧,整个建筑群处于两重又厚又高的围墙包围之中,内外围墙间留有很大的空地,密密栽植着大片高大的古柏树,使主建筑群处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之中,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以树木来点缀环境的处理手法,从汉代起就广泛地应用在坛庙、陵墓建筑中。太庙外围墙门是琉璃砖门,入门是一条两端弯曲的河渠,上跨七座石桥。对面是一座七开间的门楼,称为戟门。太庙的主建筑是前殿,此殿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屋顶,下面是三重汉白玉雕的须弥座式台座。这些制度的等级,完全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同,于此也表示出尊祖的意味。

太庙

太庙木结构部件制作之精细,用料之考究,都是首屈一指的。前殿的主要梁柱外面均用沉香木包裹,其余木构件都用金丝楠木制作,天花藻井及主要柱身皆贴金花。虽然经过了清代的修缮改建,但大体上还保留了明代的风格,与十三陵的棱恩殿一样,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

说到孔夫子,不仅中国人妇孺皆知,就是在国外,他也是备受人们尊敬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哲学思想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同义词。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祭拜孔子的孔庙也是分布面最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特殊类型的宗庙。宋代以后,除了孔子老家曲阜和京师以外,全国各地县以上的城市,都设有祭祀孔子的孔庙,也称文庙。文庙之旁又附设学宫:在京城的称国子监,在府的称府学,在县的称县学,作为各级封建知识分子学习研讨之处。文庙和学宫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重要一环。这样,祭祀孔子的宗庙又和古代的礼制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曲阜孔庙是全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孔子家庙。它建在原曲阜城西孔子生前的住宅故址上。春秋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第二年鲁哀公就将他的故宅改建成庙,岁时奉祀。当汉武帝正式将儒学奉为治国之经典后,就在此处正式盖起了拜祭用的庙堂。直到清末,这一制度都没有改变,庙堂建筑也一直不断地进行维修和改造。一座纪念性的礼制建筑,在同一地点延续了两千多年,不仅不衰败,反而越来越兴旺,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奇观。

“以庙为县”,是曲阜孔庙的又一“奇”。原来山东曲阜县城在孔庙以东十余里,因为在城外,时有流寇侵袭。在明代就将县址西移到孔庙的所在地,即以孔庙为中心重新建城。这在中国古代数以千计的城市中,找不出类似的第二例。正因为如此,孔庙在曲阜县城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那长630米、宽140米的巨大的建筑群正好位于县城南北的轴线上,向南的孔庙正门正对着南门城楼。而建筑群的轮廓线也高高超越于城内其他建筑之上,很远就能看到庙堂成组的黄琉璃屋顶在蓝天下闪耀。

山东曲阜孔庙航拍

孔庙建筑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总体布局的成功。在它纵长的轴线上共置列了十一座大小建筑,九进庭院。古代设计匠师很大胆地将主体建筑集中在后部,而空出前边很长的距离来进行系列空间的塑造。南部是孔庙的前导部分,利用重重门坊和墙垣将纵深很长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横向院落。在第一道门——棂星门前,立有“金声玉振”石牌坊一座;过石坊,渡泮水桥,穿棂星门,又有两座石坊横跨甬道,前题“太和元气”,后题“至圣庙”。至此,进入孔庙正门前的一段前奏才告结束,浑朴古雅而又有节奏的起始与这座礼制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互相呼应起来。

至圣石坊后便是圣时门,这是孔庙的正门,因孟子的“孔子,圣之时者也”而得名。门内是一处略成方形较为疏阔的院落,一条璧水河横贯其内,河上架三座平列的拱券桥,通向院那头的又一道门——弘道门。弘道门和大中门之间是一个横长形的院子,过大中门,就进入了前导部分最后的一进院落,孔庙前半部唯一的一座主题建筑,三层飞檐、气势轩昂的奎文阁就耸立在北边。占孔庙总深度一半的这四进前导庭院,没有在建筑上做文章。除了前奏部分以三座牌坊来加强空间的节奏感外,主要是以密植在空旷庭院内的古柏树以及甬道两旁的一些古代碑刻来渲染礼制建筑应有的庄重、静穆气氛,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以虚带实”的大手笔。

孔庙圣时门璧水河

孔庙大成殿

奎文阁后是南北进深很小的十三碑亭院,院内分两列置立着十三座御碑亭。如此多的黄亭子,以及南八北五的排列组合在其他坛庙中是看不到的。碑亭院实际上是引导部分和北边祭祀部分的衔接,小院北侧开的五座门将人们引进了孔庙的主体建筑群:中间的大成门和左右两侧的金声门、玉振门通向大成殿;西边启圣门通向祭祀孔子父母的西配殿;东边的崇圣门通向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的东配殿。它们各自组成院落,但两边配殿小院要比中间的院落狭小得多。

大成门内的院落是孔庙最雄丽壮观的空间:北边耸立着中轴线上的主建筑,高32米、阔54米的大成殿。殿身面阔九间,下有两层雕石台基,殿顶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这些都表明了它是封建社会仅次于太和殿的重要建筑。殿前有宽阔的大月台,是历代祭祀孔子举行舞乐的地方。两边有长长的庑廊相绕,在正中甬道上,还点置了一座造型奇特华丽的小建筑——杏坛,相传是孔子生前讲学的地方。整个庭院空间布局规正、稳重,主题突出,廊庑围绕,与前导部分的庭院正好是个对比。这一布置方式也成了全国各地孔庙总体规划的样板。

孔庙杏坛

孔庙的单座建筑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如初建于宋代、明代重修的奎文阁,上边两重檐口和平座的组合使人想起了重檐歇山顶的门楼,而底层却又是列柱环绕的楼阁形式,它立基于第四进院落北围墙的正中,在功用上也起到拱卫大成殿的门楼作用,是两种不同形式古建筑的有趣组合。杏坛虽小,但其屋顶形制也很特别,顶檐既不是方形攒尖,也不是歇山,而是四面均出山花,这在建筑上称作十字脊顶,这样就使坛成为中心轴对称的建筑,看上去分外匀称平衡。而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的二十八根石柱更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前檐下的是十根深浮雕的云龙石柱,每柱上雕刻有两条盘龙,上下对舞,中间雕宝珠,四周刻云朵,柱身下端刻以山峦、波涛作为陪衬。后檐及两山下的十八根柱为水磨线雕石柱,柱为八角,每面线刻着九条团龙,每根柱刻龙七十二条。所有这些雕刻,均是徽州的民间工匠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作的,其优美生动的造型,堪称古代建筑雕刻中的精品。

书院是古代很重要的教育研究机构,从“成教化”这点上看,它也应该属于礼制建筑的范畴。而且书院每每也辟有专室供奉孔子及其他先哲的牌位,带有不少祭祀的意味。与学宫不同,书院很讲究环境的清静优美。古人相信“静则生慧”“钟灵毓秀”等说法,所以读书学习也要选择山明水秀的风景之地。如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除睢(suī)阳书院在河南商丘,较少风景名山之外,其余三所都在山水名胜之地:嵩阳书院在河南登封中岳嵩山的太室山南麓;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郊外岳麓山下;白鹿洞书院更是直接建在风景区,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而建筑群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设在城市中的学宫并无很大的差别。

广东陈氏书院的装饰彩塑

中国建筑史上比较有价值的书院还有广州的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祠堂建筑中最完整、最华丽的一处。这座建筑虽名为书院,却和其他大书院不一样,它是由陈氏族人出资兴建的综合性公共建筑,除了供族中子弟读书外,还可作集会议事之用,而且还设有祭拜祖宗用的宗祠。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陈家祠堂。按照古代对礼制建筑的功能要求,陈氏书院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为陈家小“明堂”了。

书院采用了岭南地区典型的祠堂建筑形式,共五间三进,六个院落,十九个厅堂,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平面对称布置,大堂供族人集会之用,后堂是宗祠,两侧偏房就是书院用房,厅堂和厢房都有庑廊相连。整个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严整,均衡对称,虚实结合,融会贯通。

陈氏书院最为人称道的是建筑的富丽堂皇,装饰的精巧奇美,雕刻的多姿多彩。书院所有建筑物的内外上下都满布雕饰。从题材来看,有山川风光、亭台楼阁、圣贤豪杰、仙翁神女、鸟兽虫鱼、梅兰竹菊、岭南佳果……从材料上分,有陶塑、泥塑、石雕、砖雕、木雕、铸铁等。从艺术表现上看,构图完整、刀法精巧、刻画细腻、色彩艳丽,可说是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北京孔庙西边的国家级学宫——国子监的中心,修建了一座重檐黄瓦四角攒尖顶的方殿,这就是我国古代文教建筑中最奇丽的建筑——辟雍。“辟雍”这个名词由来已久。《礼记·王制》中谈到教育建筑时说:“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可见辟雍也是太学的别名。辟雍在古代也经常和宗庙、明堂等混为一体,东汉蔡邕《明堂论》说礼制建筑,“取其宗祀之貌,则曰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取其乡明,则曰名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四面之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在礼制建筑分工已很明确的清代,乾隆皇帝突发奇想,要按古制建一座辟雍,目的是很明确的,即要借助建筑艺术的手段来创造古辟雍的形象,来宣传他的礼乐盛事。

北京国子监辟雍

辟雍是清代皇帝到国子监讲学的地方,所以它要位于这座国家学堂的中心,以强化它作为全国最高教育建筑的地位。殿正方,位于圆形水池的中央,取“四面之周水,圆如璧”之意。两者皆为十字轴线对称,四面正对轴线处各设一桥。从上到下是黄瓦、红柱、白玉石栏杆,浮于碧水之上,色彩很是协调。虽然建筑总的构思意念是仿古的,但是具体处理上却是应用了清代宫殿建筑很成熟的艺术手法,整座建筑比例稳妥,环境开朗,气氛严肃,具有很典型的纪念性建筑的性格,是古代礼制建筑中的珍品。 vdLHappwM35S/yqN3N2+6MybDn/5nMqCJVqcQAyRsVw2b+grrhcIFixo6GQ05P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