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认识了“诗篓子”

我所爱的每一个人都是亲人,

请用你的爱心把我紧紧包容;

我把我的苦和乐藏进你的心,

让我的灵魂因你而得到安宁。

我的那些歌也许显得很喑哑,

我也不会因它的消失而懊悔,

我的歌声也许因了你的接纳,

而让它静静地在你的梦里飞。

我还能需求什么非凡的业绩?

我还能需求什么永恒的快乐?

我只想把真诚的歌声献给你,

这就是我秋天里最大的收获。

我愿人们的眼睛里闪着阳光,

我愿一生为他们热情地歌唱。

吟痴老先生听完了乌丢丢的故事,半天没说话,只管“吧嗒吧嗒”吸着他的大烟斗。

“我有什么事做得不对头吗?”乌丢丢忐忑不安地问。

“你不该偷着跑出来。珍儿一定很伤心。”

当天晚上,乌丢丢就在吟老家住下了。吟老特意为他在老藤椅上铺上了褥子。

乌丢丢说:“不用。我就睡在纸篓子里,那里又松软,又暖和。”

吟老回到他的卧室,临走时,还道了一声“晚安”。

乌丢丢走进吟老的书房,跳进纸篓里准备睡觉了。

“你是谁?”一个沙哑的声音在发问。

乌丢丢看看四周,除了书架子上的书,还有多宝格上摆满了的“好玩的东西”,有古旧的瓶瓶罐罐,有木雕、脸谱,还有泥公鸡、泥泥狗、小瓷猪等。

他最喜欢的是一个木头刻的小姑娘,她长得像外国女孩儿,穿一身镶着银边的绿斗篷,眼睛大大的,脸蛋粉扑扑的。他真想上前摸摸她的脸。可是,他不敢,那样做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是谁在问我?”乌丢丢反问一句。他听到的却是“哧哧”的笑声。他猜一定是木头娃娃在笑他。

“是谁在问我?”他又问了一句。

“是我呀!”

乌丢丢发现纸篓子在晃动着身体,篓子口儿还一张一合的,像在喘大气。

“噢,是纸篓子在说话吗?”

“我不是‘纸篓子’,我叫‘诗篓子’,知道吗?”

“哪有叫‘屎篓子’的,多不雅啊!”

诗篓子生气了,他说起话来,声音更沙哑了,而且有些颤抖。

“我是专门放‘诗’的篓子,懂吗?懂吗?”

乌丢丢这才想起,吟痴老爷爷是一位诗人,这纸篓子是专门放他扔掉的废诗稿的。想到这些,他对诗篓子肃然起敬。

正在这时候,吟痴老先生从卧室走了出来,直奔诗篓子,翻找他丢弃的诗稿。翻了很久,他终于找到了。

他把揉成纸团的诗稿重新抚平,嘴里念念有词地朗诵着:“就像迈开左右脚,一步步走上前去。”

他一边念着,一边走回卧室。

这两句诗,乌丢丢听着很熟悉。可是,他想了很久也没想起来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两句诗的。

“就是今天早上嘛!因为你的打搅,吟老昨天晚上想写的一首诗,今天只记住了这两句。”诗篓子对乌丢丢很不满意。

这时候,吟老从卧室里走出来——应当说是冲出来,因为他很激动,他大声说:

“我完成了这首诗。我想起了这两句的来龙去脉。我要感谢乌丢丢给了我灵感。”

乌丢丢受宠若惊。他虽然并不懂得“灵感”是什么,但他肯定那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好东西”。

吟老大声朗诵起来:

我们每天在接受着别人的爱,

我们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

就像走上人生之路,

你必须迈开左右脚。

吟老朗诵时很激动,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他朗诵每一句时,都挥舞着手臂,声音很大、很沙哑,能把人吓一跳。

乌丢丢从来没听过朗诵诗,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诗,他更不明白,朗诵诗,何必那么激动,那么吓人呢?

吟老朗诵完毕,沉默下来,只有诗篓子知道,如果有听众,他是在等待着意见。

但今天,没有听众,谁会提意见呢?

真没想到,乌丢丢提意见了:

“您写得不对,比如说我吧,我只有一只脚,我怎么‘迈开左右脚’呀?”

还没等吟老说话,诗篓子憋不住了:

“这是诗。这句是写给一般人看的,不是写给只有一只脚的残疾人的。”

乌丢丢很不高兴,他很不愿意别人叫他“残疾人”。

“我不是‘残疾人’,我是‘独脚大侠乌丢丢’!”

“你算什么‘独脚大侠’,你是‘独脚大侠’的那只脚!”

“我现在也有脑袋,有身子,有手!”乌丢丢很激动,说起话来也像在朗诵诗了。

“可你的脑袋,你的身子,你的手,是你自己长出来的吗?”

吟痴老先生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笑眯眯地听他俩辩论。

“是人家珍儿给你的,是她把她的生日礼物给了你,你才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诗篓子一口气说完了这句话,他的嗓子更哑了。他开始喘气。

乌丢丢不知该说什么,他沉默不语了。

“别忘了珍儿。”吟老坐下来慢慢地说,“她给了你爱,你要懂得用爱回报。”

“那我该怎么回报呢?我应当回去和她在一起,对吗?”乌丢丢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吟痴老诗人悄悄回卧室去睡觉了。诗篓子也不再说话。

乌丢丢坐在一摞书上沉思着。他脑子里很乱。他把灯关了。他觉得坐在黑夜里,是很适合思考问题的。

月光从窗外照进来,地面上闪闪发光,像洒了一地水银。乌丢丢躲在阴影里。他想起耍木偶戏的布袋爷爷、珍儿,还有珍儿的妈妈。

突然,乌丢丢从沉思中被惊醒,他看见吟痴老先生从卧室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不满意,还是不满意。”

他把手中的诗稿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子,然后转过身去,回卧室了。

“他从来就是这样,刚刚写出来的诗,很满意,过不了多久,就扔到我这里了。”诗篓子很同情甚至很可怜吟痴老先生这一生的苦吟精神,要不然人们怎么会叫他“吟痴先生”呢!

“他每扔掉一首诗,你都会读一遍吗?”

“我不但读一遍,我还记在心里。在这儿,吟老是第一诗人,我是第二诗人。”

“那你能为我写一首诗吗?比如为我的‘小脚丫’写一首,可以吗?”

诗篓子想了想,说:“写是可以写,但我写诗也要等有了灵感才能写好。”

乌丢丢很想知道什么是“灵感”,因为他听吟老说,是他给了吟老灵感,可是,自己并没有“灵感”送给他呀!

“灵感是甜甜的吗?比如像一块糖、一勺蜜,是吗?或者像一杯酒,喝在嘴里很辣,心里很暖,是吗?”

“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也可以学习写诗的,我来教你。你可以成为这里的第三诗人。”

那一夜,乌丢丢很激动,因为他也可以做诗人了。

赏析

起初,我认为本章似乎有些多余。至少,若删掉本章,全书依然是连贯的。经过再三思索、回味之后,我觉得这一章至少有两个保留的原因:

第一,诗篓子是吟痴的“诗歌储存柜”,他是诗人吟痴的见证者,他有存在的价值。乌丢丢由此接触到了诗歌,认识到了吟痴是诗人,从情节发展角度是一种自然过渡。

第二,金波的童话是诗的童话。专门写一章“诗篓子”,强化了诗歌的重要性。书的后面出现了不少诗歌,有的诗歌正是“诗篓子”记下来的。最重要的是,本章的一首诗点出了“爱的主题”。这首诗便是:

我们每天在接受着别人的爱,

我们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

就像走上人生之路,

你必须迈开左右脚。

这首诗在本书快结尾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那时乌丢丢“托梦”给吟痴老人,乌丢丢吟诵着这首诗消失了。

作者通过这首诗道出了爱高于一切,爱是生命的真谛的主题。后面的情节讲述乌丢丢的成长经历,正是他享受爱、发现爱、懂得爱、付出爱的过程。

“诗”与“爱”在本章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让乌丢丢接触诗,也就是接触了表达“爱”的形式。当诗篓子说吟痴是第一诗人,他是第二诗人的时候,乌丢丢也有了成为诗人的冲动。遗憾的是,在这里作者并没有让乌丢丢写一首诗,但作者让乌丢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爱之歌”。乌丢丢追寻的生命旅程就是一首诗。 9y0FPzuEuS5LfTiktIdHzHr1VX3VP/4rQU8JjI605Rv1ib/qqzoXPfj+4LLd7q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