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神秘的小脚印

告诉我该到什么地方去追寻,

我渴望见到一个真正的精灵。

听见风总设想那是为我歌吟,

暮雨叮咚是把我的心弦拨动。

如果你蓦然来到了我的眼前,

我们的目光里会充盈着惊喜;

彼此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

丰富着我们这片狭小的天地。

我是爱的探索者永远在跋涉,

又像一个孩子从来也长不大。

只管去寻寻觅觅从不问结果,

探索了一生也找不到一个家。

但是我永远也不会颓唐悲伤,

追寻的心在晴空里展翅飞翔。

老诗人吟痴先生清晨起床,刚把脚伸进他厚厚的棉拖鞋里,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在地板上。

“这是什么?”

其实,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

一排脚印!

脚印很小,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的脚印。

在老诗人的想象里,那孩子的小脚丫,一定是胖胖的、软软的,握在手里热乎乎的。

他下了床,蹲在小脚印旁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了摸。那些脚印并不柔软,也不热乎,相反,因为留下的都是泥脚印,有些湿湿的、黏黏的。

他站起身来,目光沿着脚印追踪过去。他发现脚印一直延伸到窗前。窗子虚掩着,一推,就开了。他还发现窗台上也留着一个小小的泥脚印。

他坐在一把旧藤椅上,点上烟斗吸起来。耳朵再也听不见窗外的鸟叫声、风声、虫鸣声。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本来想,一起床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昨夜梦中想起的几行诗先记下来。现在全忘了。

他想了很久,勉强记起这么两句:

就像迈开左右脚,

一步步走上前去。

可这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他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了。这对于他来说,等于丢失了一首好诗,说不定是他尚未写出来的最好的一首诗。

他并不为此懊恼,以后的日子长着哪!

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这一排小脚印。

他不再想他丢失的诗。他要弄明白的是:昨夜谁光临了他的寒舍?他来干什么?

他环顾房间的四周,一面墙摆满了书柜子,里面满满的都是书。另一面墙是一排多宝格,每一个格子里都摆满了真真假假的古董。有的也说不上是什么古董,只能算是他的收藏品。

说起收藏品,每一件都与怀旧情绪有关,比如一块石头,记录的是他的游踪;比如一件木雕,记录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两件他最珍爱:一件是母亲留下的针盒,一件是一个小姑娘送给他的木头套娃。前者是母亲的遗物,后者是童年记忆的见证。

他有一个奇特的想法,他相信他的每一件收藏品都有灵气儿,可以告诉他许多秘密。

现在,他开始求助于他这些有灵气儿的珍宝了:

“谁能告诉我,昨天晚上谁到我家来了?”

他用大烟斗指了指地上的小脚印。

没有谁回答。他们从不说话。但他们可以做暗示。这暗示只有吟痴先生懂得。

老诗人很失望。他甚至有些伤感。当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什么却得不到呢?

但是,他很快就说服了自己:我要自己去寻求答案。我的答案就在我的想象中。

他又点燃了烟斗。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慢慢地吐出了一个个烟圈儿。他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的灵魂在烟圈里穿来穿去地飞翔着。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因为他又有了一个新奇的发现:这都是左脚的脚印啊!

没有右脚的脚印。难道这个人只有一只脚?

他陷入了沉思,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跳一跳的“独脚”娃娃。可是,既然他是“跳”着来的,我怎么会没听到他的脚步声呢?

他又想起他梦中的那两行诗,怎么偏偏是“迈开左右脚”呢?明明是一只脚啊!有什么暗示吗?这一切都太蹊跷了。

吟痴先生心神恍惚了。他无法完成今天上午的“诗作业”了。

他每天一早都要出去散步,想一想昨夜梦见了什么诗句,或者看一看有什么值得写成诗的事情,回到家中就伏案写作,直到中午。

但他对于自己的诗,一向要求十分严格,写完了大多扔进了字纸篓。

他每天都扔掉许多废诗稿,所以他的字纸篓特别大,大得可以藏进一个小娃娃。别人都叫它“诗篓子”。

今天是安不下心来写诗了,都是被这小脚印闹的。

他穿着肥大的拖鞋满屋子走来走去,想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他弄不明白,怎么会只有左脚的脚印呢?这是个什么样的怪人呢?

吟痴先生从来都很有好奇心,他常跟朋友说:“哪怕半夜里有鬼来找我,我都愿意跟他一块儿喝喝酒、谈谈诗。只是到今天,也没有鬼来拜访我。”他觉得很遗憾。

他开始想象满屋子的小脚印,并给他取名叫“小脚丫”,是个男孩,脏兮兮的;他是个孤儿,整天四处流浪。他今天到我家来,就是为了偷些吃的。

想到这儿,他立刻冲进厨房。他相信在那里可以发现一些新情况,帮助他破解“小脚丫”之谜。

他走进厨房,一切如故,案板上放着面包和水果,都原样摆着。看看地上,连个脚印都没留下,这证明“小脚丫”压根儿就没来过。

“小脚丫”不是个贪吃的孩子。他好像对他又了解了一些。不过,当他回到卧室,坐在老藤椅上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种种猜测和想象感到很可笑。他自觉不自觉地又进入了梦境。他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常常把梦看作真,把真看作梦。究竟有没有“小脚丫”来过,这小脚印是不是真的存在,还真说不准呢!

他又开始想他的诗,自然还是从那两句开始想起。他终于完成了一首诗,看了三遍,他觉得一无所取,团成一团,随手扔进了诗篓子。

这时,突然从诗篓子里站起一个丑娃娃,他往上一蹿,就像被弹簧弹了出来,平平稳稳地落在吟痴先生面前。

吟痴先生曾说过,他是一个敢招待小鬼喝酒的人,可是,现在,当这个丑娃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竟然手足无措了。

他先注意到他的脚。他真的只有一条左腿,而且光着小脚丫。那胖胖的小脚丫上沾满了泥巴,有的已经干了,落下片片泥渍。

他再看看他的脸,也是沾满了灰,蓬头垢面,像个流浪儿。他戴着一顶小尖帽,帽顶上缀着一个红红的绒球。

“你是从马戏团逃出来的吗?”老诗人先开了口。

“您看我像吗?”小脚丫反问一句。

这小家伙还挺机灵的。他越不回答,越像逃出来的。老诗人想,既然他不愿回答,就换个话题。

“你能告诉我,你怎么会来到我家的?”

“这说来话就长了。”

吟痴先生点起了烟斗,准备听听小脚丫的故事。

赏析

吟痴的形象让我想起作者本人,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作者就是以自己为原型的,而只能说作者在吟痴身上投射进了诗人自己的影子。“吟”是“吟诵诗歌”的“吟”,“痴”是“痴人”的“痴”,二者结合起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一位老诗人的形象,可谓名与实相称。

一大清早,吟痴诗兴大发,刚写出两行,却让“一排脚印”打断了思路,意识流随之不断转移,也将读者带进了无尽的思索与想象之中。我们的主人公也在这片“迷雾”中逐渐清晰,向读者走来。

没有谁告诉吟痴是谁光临了他的寒舍,他想象着“小脚丫”是一个跳来跳去的“独脚”娃娃,疑心“小脚丫”是贪吃的——有的想对了,有的想错了。当“独脚娃”从他的诗篓子里跳出来的时候,吟痴有些“手足无措”,但他很快镇静下来。从“点起了烟斗”,可以看出他已经气定神闲了。吟痴与“独脚娃”开始了精神交流,主人公“独脚娃”的命运将逐渐被揭开。

本篇可说是全书的引子、序章,将两位主要形象吟痴和独脚娃(后文取名“乌丢丢”)推到读者面前。作者并未急着和盘托出,而是行云流水般不紧不慢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吟痴的思索一波三折,一个善于凝思的诗哲形象得以生动呈现。他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似乎与作者的行文方式相呼应,从而使文本具有重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PFZ/gYgmpLWiRiqoB00ZEq3YfmhGzYM3BPM1gi0IVaUy5LYwNQcInG1V7GonXv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