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沙化率达到64.34%,宁夏为55.8%,内蒙古为52.2%,甘肃为45.12%,青海为26.7%。荒漠化地区又与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高度重合。

贫困与土地荒漠化相伴相生。据统计,中国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荒漠地区,约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3。

中国政府认识到投资自然环境是维持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关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推动植树造林工作,包括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包括荒漠化防治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常抓不懈,并且根据地形等重新划分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和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生态功能保护区(EFCAs)。EFCAs是根据3 000多名科学家研究创新的自然资本和环境会计方法的数据点绘制而成的。EFCAs的划分对于5个(国家优先)生态系统服务归类至关重要,旨在:①减轻洪涝;②保障供水;③降低沙尘暴风险;④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更新土地资源。

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1.16万km 2 ,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沙土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km 2 ,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该类土地上居住总人口约4.4亿,而且荒漠化还在继续扩张。为应对这一威胁,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懈地采取措施,如生态移民、种植树木以及限制放牧等,目前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统计数据,中国共有332万km 2 干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34.58%,分为:①干旱地区(143万km 2 );②半干旱地区(114万km 2 );③亚湿润干旱地区(75万km 2 )。这3种干旱地区中的267万km 2 土地退化,遍布18个省市自治区,占国土面积的27.8%,符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对荒漠化的定义。研究表明,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中,乱砍滥伐燃料木材占31.8%,过度放牧占28.3%,过度垦殖占25.4%,植被破坏与水资源滥用占9%,沙丘侵蚀占5.5%。基于现有知识和监测技术,中国荒漠化面积中的50万~55万km 2 ,被认为是可恢复或修复的。

由刮风引起的荒漠化,通常被称为风蚀荒漠化,是至今中国北方最重要的荒漠化类型。风蚀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地区人类活动过多引发风蚀而导致的土地退化。中国北方的风蚀荒漠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其干旱、半干旱及部分亚湿润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山西、陕西、吉林、河北、黑龙江和辽宁等。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针对荒漠化防治,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举措,包括“三北”防护林发展计划(1979—2050年)、荒漠化防治国家方案(1991—2000年)以及在北京和天津附近地区的沙尘暴治理计划(2001—2010年)等。2001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这部法律赋予了从早期规划阶段到治理完成的所有过程工作的合法性,明确了预防土地沙化和治理沙化土地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荒漠化防治是生态建设投资的重中之重,除上述提到的3个主要计划方案外,2014年起,中国陆续又投资了超过750亿元用于荒漠化防治,2 170亿元用于国家资源保护项目、森林农田或草原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以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等。 Ih1cVOMLf1gD4T7TZNWd0/4iVJ1XT5ZNYOuDHlwPnCbFrE2Govwoo5EGjI3Evy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