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全球荒漠化现状

沙漠——无尽的黄沙、延绵不绝的沙丘,动植物难以生存的“死亡之地”。而且,它一旦有机会,便会将魔爪伸向周边地区,将原本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地方变成不毛之地,这便是“沙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目前,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造成世界上许多地区贫困、被迫移民和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

目前,全球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超过3 600万km 2 ,覆盖全球土地面积的1/4。全球167个国家受荒漠化影响,包括“一带一路” 沿线的许多国家,且荒漠化仍在以每年5万~7万km 2 的速度扩张。荒漠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10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障碍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全球荒漠化日益严重

多年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为荒漠化防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断探索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约为262万km 2 ,约占国土面积的27%,受影响的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中国政府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荒漠化治理工作,从立法、政策、机制和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切实的安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荒漠化、沙化情况得到初步遏制,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荒漠化逆增长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非洲萨赫勒地区经历的严重干旱,促使人们对荒漠化的研究兴趣不断增长。此后,荒漠化成为旱地最具挑战性的环境研究话题。目前,干旱地区覆盖了地球表面的40%~45%,涉及110多个国家20亿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到粮食供应短缺、能源安全危机、水资源供应紧张、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缓解气候变化能力降低的威胁。

全球地区受荒漠化影响图

图片来源:《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1年)

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中,90%以上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据权威机构测算,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5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给社会和环境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失。

由于沙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广大非洲国家的呼吁下,联合国在1994年制定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当时,发达国家的关注重点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关注点包括粮食不足、干旱和贫困等问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创新的方式,将一般原则与区域性措施结合起来,超越了作为防治荒漠化的全球条约,为不同国家建立了一个区域实施附件。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促使195个缔约方和欧盟共同致力于改善居住在旱地的人们的生活条件,维护和恢复土地及其生产力,从而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尤其重视自下而上的做法,鼓励当地居民参与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方面的合作。为解决荒漠化这一难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里约公约》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也达成了紧密合作。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不少国家自然环境复杂、土壤贫瘠,干旱、半干旱地区广阔,荒漠化问题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中蒙俄经济走廊”严寒区段长约2 300 km,其中,荒漠区段长约400 km;“新亚欧大陆桥”全长超过10 000 km,其中,中亚段长约1 800 km,广布干旱和荒漠化地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中国—中亚段长约3 200 km,其中,2 240 km穿越荒漠区,荒漠、严寒和高山是其主要特征,西亚段中有820 km穿越荒漠区;“中巴经济走廊”全长约3 000 km,其中,北段约940 km穿越严寒高原,另有490 km是大面积干旱和荒漠区。 EfNDw/E3fHz/L5DFvNuN5yYosl04cB39R4DbHvhubgTbpe5sUzQninNogjg3zU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