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本书写的是我在美国行医,从住院医师开始至今,近二十年的临床医疗故事以及心得感怀。在许多非专业人士眼里,精神学科都有一些神秘或令其困惑的影子,人们难免误解,甚至心生畏惧。其实精神学科非常接地气,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在我们精神科,绝大多数临床病例是常见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疾病,真正有精神症状的病患不到临床病例的十分之一。

许多人一直搞不清楚精神科和神经科二者的区别。从前我在国内的时候,因为精神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往往把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最简单的区别就是,精神科调整的是人体的神经认知功能,而神经科治疗的是具体的神经损伤病变。对于精神疾病,社会大众有误解,患者也无所适从,求治时往往摸不清门槛,神经内科往往成为精神病患者寻求帮助的第一科室。于是,神经内科的医生们也不得不承担了精神科治疗的部分责任。

我毕业于国内的医学院校,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药学的科学研究。到美国后,我决意参加美国职业医生资格考试。作为世界大国,美国虽然称霸世界,十分蛮横,但好在它的许多科学领域是讲究公平竞争的。非美国医学院毕业生的学历资格在美国是被承认的。你想在美国行医?可以!你无须再读一次学费高昂且门槛很高的美国医学院,但你必须和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起过五关斩六将,参加一轮又一轮残酷的医学考试。考试合格后,你才有资格申请参加全美范围内住院医师的培训。申请批准后,你还要自费飞到美国各地,接受每个医院的面试。院方要看你的成绩和背景,还要看你过去接受的医学训练。接下来,主考官要问你的动机,考察你的兴趣,观察你与人接触的方式,评估你是否有做一名真正医生的潜能和素质。官方资料显示,在美国申请参加职业医生资格考试的中国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只有百分之二点一的申请者最后完成了艰苦的训练,取得了在美国行医的资格。

我放弃了不太合适自己的科研工作,转行做了一名临床医学工作者。我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使我能够救死扶伤,直接服务于社会,挽救生命和灵魂。冥冥之中,我觉得上苍听得见我的祷告。我深切地热爱和珍惜这个灵魂再生的机会,脚踏实地治病救人,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和康复,用心倾听他们郁结不解的烦恼,细心地进行疏导,让他们有一个安全发泄悲苦、倾倒负面情绪的机会。

在这本书中,我收集了18个不同的临床故事,讲述每个故事之前会有一两个小故事做铺垫。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广大的读者科普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在每个故事里,我会在人物互动和故事发展中,点出几个常见的临床精神心理疾病的特征、诊断和治疗。我也想借助故事里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介绍在不同社会文化制度下,心理精神疾病发生发展、医疗救治规范、社会保障特色、法律人情斗争以及医患及医疗团队间各种各样的矛盾。总之,我想尝试用文学的笔墨和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介绍专科医学知识,介绍不同地域的医疗文化、传统观念和艰难民生的现实冲突。在这些故事里,我尽可能不直接表达好坏对错的主观观点,而只是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人物间的互动,展现真实的生活。读者读罢可以自己去品味,做出自己的评判。

美国国会于1996年制定了一部法案——《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其中包含分享个人医疗资讯和保护其免受未经授权之使用的规则,禁止医疗保健提供者和医疗保健企业向患者以外的任何人披露受到保护的信息。所以,我的文集里的故事虽来自临床实践,但绝不是单纯的回忆和复述。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将无数的临床治疗的故事如泥土一样打得粉碎,加水重新细细调和,再捏出生旦净末丑一个个不同的角色。我一遍遍地修稿,就是要抹去许多真实的痕迹,勾勒出众多栩栩如生的新面孔。

医生都接受过多年的职业训练,在冷静的外表下,往往藏着一副悲天悯人的热血心肠。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救死扶伤也有道可循。由于精神学科的特殊性,在临床上一直不断地有自杀的案例发生。要想及时发现危机、评判危机以及解除危机,需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职业素养。珍爱生命,从幽暗处发现软弱,在迷茫处制止绝望。给寒夜带来光明,给干旱送来甘露。面对信任与所托,我们将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生总是占据着主导和优势地位,但只要俯下身来仔细倾听,众多来自患者的负面倾诉总会让我们陷入云山雾罩的困惑中。日常工作中,我们犹如一只只垃圾桶,接受别人抛弃的源源不断的肮脏和丑陋。精神科医生必须接受特别的训练,要学会倒空别人的垃圾,避免让自己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要学会自净,保持清醒,并用善良去传递光明和希望。即使在最无奈的绝望中,也要让患者保有那最后的一丝希望。

许多患者会直接问我,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我的回答往往让他们感到有些诧异,因为我不认为人生有任何特别的意义。但我会告诉他们,既然你有幸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珍惜上天给你的这个无比宝贵的机会。人生有很多艰辛、很多无奈、很多痛苦,再伟大的功业,最终都会归于尘土。你可以庸庸碌碌,你可以无所作为,但我希望你能够学会如何快乐。用你的五官、用你的心灵去仔细体会世间的不同和生命的美好。春有细雨,夏有百花,秋有收获,冬有瑞雪;食有五味,音有五声,色有七彩,世有万物。你不必枯禅打坐去冥想,也不必劳心劳力去探究灵命。生活就是冥想,快乐就是灵命。你要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不同和新奇,去体会所有的真实和美好。工作只是你挣面包的手段,工作之余才是你自己真正的生活。物质生活的贫富人各不同,但寻求快乐的本能人人均等。

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不会让故事中某些不愉快的情节感染自己的情绪,要好好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快乐。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足,你可以继续追寻。但希望你在漫漫的追寻过程中,能享受和珍惜一切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安和幸福。 4yFnnxDfmDf/bAJUcdeimmiYMXcsxsg1JhaJLrIP9r3uPJ9NY6D9uIgf5bzZX0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