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九型人格是如何运作的,就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关于它的一系列概念。然而,要描述人格类型就需要进行区分,所以从根本上说,九型人格理论是精微而复杂的。在本章,我们不必关注九型人格的所有细节,而只是想介绍一下你必须知道的几个关键点,以便你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那些描述。
本章的解释有意做到尽可能简单,至于更为复杂的思想,将在本书第十三章“高级指南”和第十四章“九型人格理论综述”中予以讨论。
九柱图乍看之下很复杂,可实际上,其结构很简单: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有9个等分点,分别标以数字1—9,9一般在最上部的正中间,意在体现对称。每个点代表一种人格类型,9种人格类型间的关系则如圆内部的直线所示。如果你能自己动手画这个图,将有助于了解九柱图的结构。
图3-1 九柱图
请特别注意,3、6、9三个数字的位置正好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余的6个点则以下述方式连接:1与4相连,4与2相连,2与8相连,8与5相连,5与7相连,7又与1相连。这6个点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这种连接顺序的意义在后面会讨论到。
从最简单的分析层面上说,九型人格就是将9种人格类型区分为3个三元组——情感三元组、思维三元组和本能三元组,每个三元组各有3种人格类型,这3种人格类型反映了其所在三元组人格特质的需求或表现倾向。譬如,第二型情感需求强烈,感情也极为丰富,所以被列在情感三元组内;而第七型的需求及专长皆与思维有关,所以被列在思维三元组内。9种人格类型都是如此。
图3-2 九柱图的三元组
每个三元组中的3种人格类型并非随意选取的,它们源于一种最能体现该三元组的心灵能力的辩证法,即从正题到反题再到合题。在每一个三元组中,有一种人格类型过度表现了该三元组的典型能力,另一种人格类型则表现不足,还有一种人格类型则完全失去了与该能力的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图3-3中。
图3-3 三元组的辩证结构
一个三元组接着一个三元组地浏览一下九型人格,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例如,在情感三元组中,第二型过度表现了其情感,且只表现正面的情感而压抑负面的情感,这种压抑有时是戏剧性的,有时是歇斯底里的。第三型则完全与其情感失去了联系,压抑情感,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功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第四型则属于情感表现不足,总是通过某种艺术或审美的生活来间接地表现自身。而且,第四型的情感很容易受到其情感观念的影响,或过度依赖对其情感的想法。
在思维三元组中,第五型的思维能力被过度表现:以思考取代了行动,无休止地沉浸于越来越复杂而又日益封闭的思想之中。第六型则完全与其自身的思想失去了联系,因而第六型人总在为他们的想法寻找肯定和信心,或倾向于循环性的思维模式,同时这一模式在其直接经验中又没有任何根基。第七型则属于思维能力发展不充分,因为他们总是虎头蛇尾,无法完整地思考问题,一个想法还没有完成,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地方。再者,第七型的思维风格过度依赖于活动,依赖于对他们将要做的事的预期。
在本能三元组中,第八型过度发展了其对世界的本能反应,总是急匆匆地对环境作出本能的强烈反应,而不能真正停下来预想一下这些行动的后果。第九型则完全与其本能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失去了与周围环境的直接联系。第九型人脱离了本能冲动,不愿对世界作出反应,以维持其内心的稳定和宁静。第一型则未完全发展其本能,以一种严格的、受超我驱使的良心来压抑本能冲动。本能常常是迫使人去行动的动力源泉,但在第一型人那里,本能受到了情感尤其是愤怒的影响,且依赖于这种情感。
我们把等边三角形上的3种类型——第三型、第六型和第九型——称为“基础”人格类型,因为这3种人在情感、思维或本能方面有着最严重的问题与障碍。其他6种人格类型——位于六边形上的第一型、第四型、第二型、第八型、第五型和第七型——则被称做是“第二”人格类型,因为这6种人格类型都含有混合的成分,不像前述三者那么远离情感、思维或本能。在第十三章“高级指南”中,我还将详论“基础”与“第二”这一区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不管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属于哪一个人格三元组,他都有用情感、思维和本能来应对环境的能力。一个人之所以会属于某一种基本人格类型,是因为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产生的自我意识和本我对某一种基本人格的认同超过了另外两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余两种能力就消失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体内3种能力间的平衡不断变化,形成了他的人格特质。
关注三元组中的基础人格类型只是自我认识开始的第一步。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也是这个进程中的组成部分,因为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说,九型人格只是关于自我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曼陀罗 ——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象征。
思考九型人格的最简便方法就是勾勒出9种不同人格类型的轮廓,并在九柱图上用数字把每一种类型标记出来。每个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是某一人格类型中的独特一员,其心理潜能就已经发展完全,或是从一开始就退化了。
人格类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可以用图示来表现。九柱图圆周上的每一个点都标志着一个特殊的人格类型,可以充分、准确地把这一类型和其他类型区分开来。如果某一种类型能够特别准确地描述你的性格特征,那么它就是你的基本人格类型,通过后面的介绍,你将能认出自己属于何种类型。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人格特质的形成,大部分是孩子童年时期与父母及周围重要人物互动的结果。儿童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就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的自我感觉了。虽然此时他的自我认同未臻稳定,但已开始学习如何找寻最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活方式,在这世上生根立足。无疑,必有某些先天的遗传因素预先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实际上一出生就有了),也就是说,人格特质有其生理基础。但科学家并没有办法确切指出,先天因素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不管怎么说,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基本人格类型都代表着儿童有意无意间适应家庭和世界的综合方式。简言之,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类型代表着童年时期所有影响人格特质形成的因素互动的总体结果,先天因素当然也包含在内。在后面的描述和第十四章“九型人格理论综述”中,我们会对每一种人格类型在儿童时期的起源给予更充分的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
然而,对于基本人格类型,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要点应当说一下。第一,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类型不会从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独一无二的一员,且有一种类型会伴随一生。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时常发生各种变化,但其基本人格类型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所谓的9种人格类型是普遍适用于男性与女性的,没有哪一种类型专属男性或专属女性的。性别角色以及基于生理的性别差异固然重要,但那不是本书的讨论范围。无论如何,我们与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相联系的许多东西实际上都是文化期望和习得的结果,而非人之自然本性所固有的。
第三,对某一种基本类型的所有描述并不全都适用于某一个人。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处于其人格类型的健康状态、一般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点上。例如,如果你的人格类型基本上处于健康状态,那么有关你的不健康特质的描述此时便不适用,反之亦然。然而,如果你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所属的人格类型,就可以知道你所属人格类型的所有特质其实是你本身固有的真正发展方向。如果你变得更健康或更不健康,就会按照九型人格预示的方式变化。
第四,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九型人格是以数字1—9来表示人格类型的。关于数字的运用,有几个方面需要了解。使用数字表示的首要原因是,数字是没有指涉的。它们是中性的,所以它们指的是每一类型的全部人格特质,而并不指明究竟是正面特质还是负面特质。数字是无偏私的,只是指明一个人的诸多方面的一种简便方式。不像精神病学中使用的诊断标签,数字之所以有帮助,就因为它们没有贬义。
例如,在精神病学术语中,常常以病态的特征来指称人格类型,如强迫型、抑郁型、精神错乱型、反社会型,等等。九型人格除了描述每一人格类型的病理方面之外,也包含了健康状态与一般状态下的特质。所以,用病理学的标签来指称一般状态或健康状态下的人显然是不恰当的。而且,把自己看做是第六型而不是妄想型、是第八型而不是反社会型等,显然更有激励作用,尤其是当你生活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时。总之,由于九型人格比精神病学的判断标准更具包容性,所以,尽可能使用中性的、不带偏私的指称方式显然要更为合适。数字正好具有这种功能。
关于数字需要讲的最后一点是,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什么深意。数字的大小并无好坏之别,第九型并不因为9比较大就比第二型好。
第五,没有哪一种人格类型天生地比其他类型更好或更坏。每一种类型都各有优点与弱点,我们应该全面了解才能真正有所裨益。虽说所有的人格类型都有其优点和弱点,但在某一文化圈或群体中,有些类型通常比其他类型更受人喜爱。你也许不喜欢你的人格类型,也许觉得你的类型在某些方面是“有缺陷的”,让你很不满意,然而,当你对所有的人格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就会发现每一种类型在某些特定的方面都有其局限性,每一种类型也都有其独特的能力。如果某些人格类型在现代社会比其他类型更受偏爱,那只是因为社会更欣赏这种特质,而不是因为这些类型更有价值。
譬如说,在我们这个竞争性的、物欲的、以成功为导向的社会中,攻击性强、自信、外向等特质可能会得到更高的评价,而内向、羞涩、随和的类型则更容易被视为次一等的。如果你觉得你的人格类型属于后一类,那么请记住,更受社会青睐的类型也有其局限,不那么受社会欣赏的类型也有其优点,也可以得到欣赏。重要的是尽量发挥你的特长,而不是一味羡慕他人的力量与潜能。
把这些概念运用于你自身,可以使它们变得更加具体。图3-4中的9种角色哪一种最像你呢?或者换一种问法,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你自己,下面哪一句最接近你的本色?
图3-4 9种人格类型的排列
现在我们对这些词做扩展性描述。读一下由4个主题词组成的描述,看看你是否还觉得自己符合刚刚尝试指认的那个类型。要记住,这些特质仅仅是一些重点,并不代表每一种人格类型的全部。
第二型:关怀他人、慷慨大方、占有欲强、喜好操控。
第三型:适应能力强、雄心勃勃、过度注重形象、具有敌意。
第四型:直觉敏锐、善于表达、以自我为中心、抑郁。
第五型:洞察力强、有创造力、冷漠、有怪癖。
第六型:迷人、值得托付、防御心强、偏执。
第七型:有热情、追求成就、不受约束、躁狂。
第八型:自信、果断、专横、好斗。
第九型:平静祥和、让人放心、自满、疏忽。
第一型:讲求原则、守秩序、完美主义倾向、自以为是。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每一类型的主要优点和弱点,看一下为什么每个类型都在情感、思维或本能三元组中各得其所。虽然下面的描述仍很简单,但可以检测一下你所尝试选择的人格类型是不是仍与你最为吻合。如果不是,就该考虑一下另一种更有可能的类型。
这3种人格类型在涉及情感的问题上有着相同的优点和弱点。当这些类型处于健康状态时,其情感正是他们性格中最受欢迎的焦点,能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备受好评。而当这些类型处于不健康状态时,他们的情绪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失去平衡。
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人的力量来自于维系对他人的正面情感的能力。他们富有同情心、慷慨大度、充满爱心、细心体贴,愿意舍身为人服务。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二型人则颇具占有欲,喜欢控制一切,欲求较多,但又不能直接表达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却常常过度地冒犯他人。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人会欺骗自己,否认自己存在负面情绪,特别是愤怒和怨恨。他们希望别人认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充满爱心、善良,却忽视了自己操弄他人及自私的事实。
健康状态下的第三型人的力量来自于他们总想提升自己以及自己适应他人的能力。他们能很快地学会如何让自己处于最有利的情势中,对建立和维持高度的自尊有特别的兴趣。以社会的评价标准来看,他们的确做得很棒,令人佩服,所以他们拥有一种能力,能鼓动他人效法自己。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三型人则完全不注重自己的情感与独立,他们压制自己的情感,以便更有效地表演,使他人喜欢自己。他们失去了与自身情感的联系,但又想取得成功,获得他们所渴望的肯定。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三型人在得不到他们想要的赞美和注意时,会变得充满敌意。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的力量来自于直观自省的能力。他们十分个人化,能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交流,使他人与自己的情感保持联系。而一般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太过注重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负面情感。他们远离他人,退缩到幻想的天地中。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则极度抑郁,疏远人群,被自我怀疑、自我憎恨所折磨。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环境,他们甚至可能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总之,情感三元组的这3种人都有“认同”与“敌视”的共同问题,而他们认同与敌视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或者二者兼具。他们的自我认同问题源于对真实本我的否定,转而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在某些方面更容易被接受的人格面具。虽然9种类型都涉及维持“自我形象”的问题,但对这3种类型来说,这个问题尤为关键。因而,这3种类型的人都极度关注自尊、个人价值、受欣赏程度、颜面,想要他人认可自己已有的形象。
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考察一下这3种类型处理其共同问题的不同方式。第二型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自我形象,因为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拒绝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特质,尤其是他们受到的伤害、需求和羞耻感,为的是让自我觉得(也是要他人承认)自己是充满爱心、慷慨大方的。的确,第二型人可能是有爱心的和大方的,但当他们对他人越来越失望、变得越来越孤独的时候,就会渐渐地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以维系“充满爱心的”自我形象。这把他们引向了自我欺骗、压制自身的愤怒、操控他人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挫折感和悲伤。
根本问题在于,第二型人主要是到自身之外、到他人那里寻求对其“无私的”自我形象的认可。他们想要寻找特别的回应,以确认自己是被人爱和受人欣赏的。如果没有如期得到这些回应,他们就会压制自己的失望,加倍努力以期赢得他们渴望的正面回应。然而,一旦自尊遭到践踏,他们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求他人的赞赏,最终被耗得筋疲力尽,变得越来越怨恨,越来越心碎。
从一定意义上说,第四型人的问题与第二型人的问题实际上恰好相反。第四型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自我认同,他们从未完全肯定自己究竟是谁。他们不会太多地认同他人,于是转向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的世界,以建构一种自我形象。不幸的是,这一自我形象与现实情形可能只是偶有相似,于是他们开始拒斥真实的生活,为的是维持那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由于持续的挫折感,他们根本无法适应他们为自己建构的自我形象。
尤有甚者,第四型人几乎就是第二型人的对立面,因为他们主要是向内心而不是向他人寻求支持,以维护自我感觉。另外,第二型人需要压制自己的许多负面情感以维持自我形象,而第四型人则是通过压制正面情感来维持其作为无辜“受害者”的自我形象。第二型人的自我形象是由一种亲近感和与他人的联系支撑着的,而第四型人则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究竟多么与众不同而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强有力的自我感觉。他们的自我形象提升了其独特性,甚至到了疏离的程度,同时压制其人格中的许多在他们看来“普通”或“平凡”的方面。
处在情感三元组中心位置的第三型人既像第二型人一样渴望他人认可自己正面的自我形象,也像第四型人一样转向内心的想象,渴望创造一个极力想要实现的理想化的自我。在这3种类型中,第三型人可能是最远离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的,因为他们对形象的关切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第三型人渴望从自身之外判断什么样的活动或特质能得到他们所看重的人的正面评价。同时,他们也热衷于通过内心的对话和想象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充其量只是在内心“鼓舞士气”,或是长时间陷入成功和奉承的幻觉中难以自拔。但是,跟第二型人和第四型人一样,第三型人已经否定了真实的自我,结果,他们的成就不可能真正地让他们感到高兴或满足。
这3种人格类型在思维方面有着同样的优点和弱点。当处于健康状态时,这3类人有着其他人格类型无法匹敌的非凡的洞察力、想法和认识能力:他们通常拥有卓越的实践成就、艺术成就或科学成就。但当他们处在不健康状态时,其思维能力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失去平衡。
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的优点使他们成为所有人格类型中最具感知力的一类。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对周围环境的某一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且能针对问题提出聪慧的、具有原创性和创造性的解决之道。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在思考和想象方面要比行动方面更为擅长,因此他们常常迷失于心灵的奇思妙想中,削弱了生活能力,减少了实践机会。由于思考得太多,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会在找到解决之道前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因为他们完全与现实脱节,根本分辨不清现实与非现实、真实与非真实。
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的力量在于他们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力和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行动时,通常对所有人都有益。作为忠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他人,也从他人那里寻找同样的特质。而一般状态下的第六型人则过多地到自身之外去寻求权威者或信仰系统的“认可”,依赖权威指引自己的行为或告诉自己该如何做。除非权威站在他们一边,否则他们会完全没有自信,但他们又觉得必须以对抗权威的方式来表明自己一贯的独立性。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则完全屈从于焦虑、自卑与缺乏安全感的影响,因而会作出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导致他们最害怕的结果。
健康状态下的第七型人的优点在于,他们极端敏捷和热忱的心灵使他们能够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处理问题。健康状态下的第七型人热情洋溢,对周围环境高度热忱,在所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均能有非凡的建树。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七型人则极为冷酷无情,不择手段地尝试各类事情,却经常虎头蛇尾,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不断寻求新的感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做得越多,就越难以满足,他们总想让自己时刻有事可做,这样焦虑就不能影响他们。他们不断地想象着自己一再错失良机,所以难以在日常活动之外找到快乐。他们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被剥夺了。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七型人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个浪荡闲散的逃避者,失去控制、放浪形骸。
总之,思维三元组的这3种人都有“不安全感”与“焦虑”问题,不同的类型处理不安全感和焦虑的方式也有所差异。由于这3种类型总是深深地觉得缺乏支持——或是来自他人,或是来自环境——所以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或焦虑纠缠着他们。由于担心不能获得必要的支持,所以这个三元组中的各个类型为了得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抵御内心的恐惧,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焦虑。
第五型人担心周围的世界和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总觉得周围环境中潜藏着威胁和可怖的力量,认为自己根本无力满足许多生活需求。为了应对这些恐惧,他们以两种主要方式寻求安全感:第一,通过发展在某个知识领域或社会事务方面的特长来增强自信心;第二,通过尽可能减少与他人的联系和对他人的依赖来赢得安全感。第五型人从一开始就把外部世界的许多方面视为不可战胜的,所以他们日益退缩到自己的心智和想象中。基本上,第五型人应对恐惧的方式就是从环境中退缩,直到自己有能力——技能方面或知识方面——应付。
第七型人所采取的策略与第五型人实际上正好相反。初看之下,第七型人并没有表现出恐惧,他们满怀热情投身于生活,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去探索新的经验、新的事务或新的人际关系。可是走近一看就能发现,他们对内心的现实满怀忧惧。他们不愿感受内心的焦虑和痛苦,每当意识到恐惧来临,他们就把自己投入社会事务中。第七型人怀疑自己处理内心的失落和忧伤的能力不足,所以转而向环境寻求支持,不让自己面对不堪承受的情感。第五型人从外部世界的活动中退回到内心去寻找安全感,而第七型人则通过在外部世界的活动中寻找安全感来驱赶内心的焦虑。
处在思维三元组中心的第六型人对外部环境和充满恐惧、忧伤的内心世界都满怀忧惧,因而他们总想在世界中建一道防护墙,希望这样可以阻挡现实世界中的危险。同时,他们还尝试建立起一种内部一致的信仰体系,这也可以带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帮助他们抵御内心的恶魔。通常,第六型人寻求安全感和保护网的方式更为直接,他们会求助于外界,作为安全的依靠。第六型人为了获得安全感所依赖的东西可以是一份安定的工作,也可以是一位好友,甚或一个哲学或宗教思想体系。无论如何,他们最明显地体现了思维三元组的核心问题:焦虑、害怕得不到足够支持和保护、缺乏安全感。
本能三元组的这3种人格类型共同的优点和弱点都与本能有关。当他们处于健康状态时,与周围环境及他人都能保持相当好的关系,能以内在的智慧来回应一切,通常都能成为领袖人物。然而,如果处于不健康状态,他们与世界及他人的互动方式就会失去平衡。
健康状态下的第八型人拥有无比的生命活力和敏锐的直觉,能在他人通常忽视的形势和人群中看清事情可能的发展方向。他们觉得自己强大能干,能以无比的自信、勇气及领导才能去激励他人完成伟大的成就。而一般状态下的第八型人有十分强烈的攻击性,总想主导环境中的一切,急于肯定自己,一味想着自己本能的控制欲和自我满足,丝毫不顾及后果。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八型人则像个暴君一样对待周围的环境,无情地迫害和打压阻挡自己的一切。
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人的优点源于开放的心胸以及完全认同一个人、一种信仰或一个中心体系的能力,这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镇静。哪怕周围其他人都歇斯底里,他们也能岿然不动。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人的感受力、乐观平和给了他人一种信心,使他人能够安居乐业,因为第九型人为每个人造就了一种安宁平和的气氛。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九型人因脱离了与自己的本能驱动力、他人、环境的实际牢靠的联系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以及应对现实的能力)。为了维系平静的内心,他们开始将他人或抽象的理念过分理想化。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人太过依附于已与自己完全脱节的关于现实的幻觉,因而会变得极度危险、疏忽怠慢。
健康状态下的第一型人的力量源于他们不带偏私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因此他们行事讲究智慧策略。健康状态下的第一型人理性、公正、诚实、遵守原则、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使他们对是非对错有着强烈的良知和明确的认识。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一型人则无法与自己的自然冲动、情感和本能达成平衡,因为他们过分克制这些方面。他们追求绝对的完美,很难接受事物的本来面貌,因为他们觉得事情总是可以做得更好。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一型人缺乏宽容心,自以为是,强迫性地挑剔每个人的毛病,却从不反省自己自相矛盾的行为。他们总是以最高理想为名,对自己和他人极度残忍无情。
本能三元组中的这3种类型的共同问题在于“压抑”与“攻击性”,不同类型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3种类型还有一个问题,即为了维护自我的边界,他们会抵制自己的某种感觉,并以不同的方式抵制他人的影响。
第八型人可能是9种人格类型中最具攻击性和最自以为是的。他们乐于直接表现自己的本能能量,喜欢出风头,讲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与生命力的有力联系使他们极具自信,与别的类型相比,他们最不惧怕冲突。而实质上,第八型人对外部世界尤其是他人极为抵制。他们担心他人会操控和伤害他们,因而不愿受到他人太多的影响。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发生,他们对世界采取了一种粗暴的、挑衅式的态度,带有攻击性地不断重申自己的意愿,以证明他人不可能对自己怎么样。虽然如此,第八型人还是要压抑自己的脆弱和优柔寡断,压抑自己想要与他人亲近的欲望——最终的代价就是使健康和心灵受到损害。
在许多方面,第一型人几乎与第八型人完全相反。第一型人也极具攻击性,但更加隐蔽一些。第一型人的攻击性常常指向自己,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进行自我批评,希望自己做得更好。第一型人对他人也富有攻击性,当他们真的攻击他人时,通常只是想借此转移超我的攻击。第八型人能够比较自由地驾驭他们的本能驱动力和直觉,而第一型人倾向于压抑自己的这些方面,所以容易变得紧张和愤怒,陷入内心冲突。正如第八型人抵御外部世界一样,第一型人要抵御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怕冲动、欲望、本能或其他非理性的东西会暴露自己的秘密,所以尽可能警惕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和应对方式。讽刺的是,他们越是这样做,他们的反应就越是反复无常,越是失去控制。第一型人最终会因为无休止的内心之战而耗尽精力。
第九型人处于三元组的中心,因此他们既要像第八型人那样抵御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像第一型人那样抵御内心世界的本能驱动力的影响。然而,第八型人能够用他们的本能直觉去抵御世界,而第九型人由于压抑了自己的本能,所以应对乏力。他们力图在外部环境——尤其是他人的需求、自身内部的反应以及应对这些需求时可能出现的,如愤怒之类的混乱状态——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结果损害了他们的本能力量和驱动力,最终会使他们变得冷漠、丧失活力。因而,他们想尽可能地栖身于安全的中间地带,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烦扰他们;在那里,他们可以创造一个理想化的现实世界来解除内心的烦忧。第九型人用想象力与想象中的他人的形象建立联系,这样就不会威胁到他们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因而,第九型人总想摆脱冲突和烦忧从而获得自由,但他们牺牲了对自身生命真实的、充满生气的体验。跟第八型人和第一型人一样,第九型人也要因为与生活的持久对抗而损耗健康和驱动力。
如果你还不能确定自己的人格类型,那至少要试一下把范围缩小到两三种最有可能的候选类型。随着你读完全部详细描述,你的基本人格类型最终会清晰起来。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人们总是挑选他们喜欢的而不是实际的人格类型。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尽力对自己客观,虽然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然而,你对描述的了解越深入,对自己的认识越全面,你就越能够准确发现哪一种人格类型的描述最适合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你应当花一点时间,找出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人格类型。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对应着每种类型中的某几种特质,所以你觉得在所有的类型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尽管你在所有类型中都可能找到一些与你相似的特质,但当你读到自己所属人格类型的全部描述时,就会恍然大悟。这时你可能会感到脊背一阵发凉,或胃部一阵不适,这些征兆都是潜意识在提醒你,有某个东西正中你的要害。
从某一方面说,我们身上确实会呈现出各个类型某些方面的特质,所以,即使你十分确定自己的人格类型,认真研读每一章也应当是有所启发的。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所属的类型且对它十分了然,我们从其他类型中获得的知识也会有极大帮助。这样做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理由。尽管在生命的不同时期,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其他类型,可自己的类型才是我们最终要回归的“家”。那是一面透镜,通过它,我们可以解释自己的经历,甚至可以解释来自与其他类型的互动的经历。因而,我们越是了解自己的基本类型,透镜就越不会歪曲我们的知觉。我们会用一种日渐清澈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人格类型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多么强烈,那甚至是一种地动山摇的体验。
本书对各种类型人格的描述并不艰涩难解,但可能会引起情感上的不适。可能有人在读到关于自己基本人格类型的描述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就写在书页中,你可能会洋洋自得,也可能会烦躁不安。
如果你在阅读描述自己类型的文字时感到焦虑不安,应立刻丢开书暂停阅读,直到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为止。再看看那些描述的最大好处就是,那会帮助你发现生活中需要改善之处。改变自己需要时间,也需要有面对自己不喜欢的真相的勇气与意志力,这是摆脱坏习惯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的唯一途径。同时,正如你将看到的,反思关于自己人格类型的描述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你越是深思这些材料,并把它应用到自己身上,你就越能自由开放地审视自己。
现在你已经尝试着确定了自己的基本人格类型,下面我们就要做进一步的完善了。重要的是,要知道没有人专属于某一个“纯粹的”人格类型。大多数人都是其基本类型和在九柱图圆周上与之毗邻的另外两个类型之一的独特混合体。那个与基本类型相邻且与之混合的类型被称为“翼型”。
你的基本类型主导着整个人格,而翼型则是对它的补充,会把一些重要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要素添加到总体人格中。翼型是总体人格的“第二面”,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必须详加考虑。例如,如果你属于第九型,那就可能会有第一翼型或第八翼型,要完整地理解你的总体人格,就必须在考察第九型的人格特质之外,考察其与第一型或第八型的人格特质的独特混合。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受到其翼型的强烈影响,而在另一些时候,在同一基本类型和翼型的结合体中,那种影响却很轻微。有些熟悉九型人格的人坚持说他们会受到来自两个翼型的影响,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翼型,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人的人格都包含着9种类型的因素。因而,如果你是主三翼二型人,那你自然会希望受到另一翼型即第四型的影响,因为第四型是其他8种类型之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全都是你人格的一部分。也许有许多人会受到两种翼型的同等影响。
然而,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一种主导的翼型,他们能与同一类型的其他人区别开来,就是因为各自的翼型不同。基本类型和翼型混合在一起,使一个人得以与基本类型和另一种翼型的结合区分开来。例如,一个主四翼三型人明显不同于主四翼五型人,事实上,两者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把两种混合类型视为独立的亚类型。的确,由18种翼型导出的亚类型是十分不同、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前人未做的尝试,对这些亚类型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在描述各个类型的章节中都可以看到。我们还给每一种亚类型起了一个独特的名称,在此,我们第一次在图3-5中列出来。
图3-5 由18种翼型构成的亚类型
显然,在确定你的翼型之前,必须先确定你的基本类型。为了确定翼型,就必须知道与你的基本类型毗邻的两种翼型和哪些人格特质结合在一起。判断翼型的最佳方式就是详细阅读描述两种备选类型的文字,看一下哪一种最适合你。在描述每个类型的章节末尾,可以看到有关具有这些翼型的亚类型的详细描述,由此你可以确认自己的判断。
在第十三章“高级指南”中,你会看到更多有关翼型的说明,因为它对于解释为什么具有同一人格类型的两个人会有巨大差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种人格类型都有一个总体结构。正如你将看到的,对每一类型的分析都会首先描述其健康状态下的特质,接着转向一般状态下的特质,接下来是不健康状态下的特质。这一结构就形成了人格类型的发展层级。
“层级”是里索发现于1977年,并在本书的第一版中进行说明的,构成了类型描述的基础。每一类型的9个内部层级提供了一个精细的概念框架,可以说明每一类型的人格特质和动机的整体构成方式。另外,人格特质是否被错误归类,它们与每一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通过层级理论,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要准确地认识一个人,不仅要认识他的基本类型与翼型,还要知道他处在基本人格类型发展层级中的哪一个层级,换言之,还必须诊断(暂时只要简单地判断)他是处在健康状态、一般状态还是不健康状态。这是极其重要的,具有同一基本人格类型和翼型的两个人,如果一个处在健康状态,一个处在不健康状态,其情形也会大相径庭。(一个人处在所属翼型的哪一个发展层级,也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这很难辨认,在此就不重点介绍了。)
人格特质连续体并非一个学术概念,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直觉中使用它。对于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我们无疑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有时会变得更好,有时会变得更糟。理解了层级概念,就可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我们所谓的改变都处在特质谱系中,正是这个谱系构成了我们的人格类型。到第十三章“高级指南”,你会看到更多,会明白我们的变化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沿着一定的层级发展。
每一种基本人格类型的发展层级大致可以用图3-6表示。
图3-6 发展层级
图3-6有助于你把发展层级看做摄影师的灰度卡,从纯白到纯黑逐渐变化,中间则是各种灰色。在这个连续体中,最健康状态下的特质最先出现,处在最上端。我们顺着这个连续体往下看,逐渐经过各个发展层级,沿人格退化的方向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化,一直到最底端代表着神经官能症的纯黑色。
简要地说,每一种人格类型有9个发展层级——3个处在健康状态区,3个处在一般状态区,3个处在不健康状态区。而且,出现在每一发展层级的人格特质并不是任意的,它们排列在每一层级中相互关联的组群中。当你沿连续体从健康状态到神经官能症状态,阅读关于每一人格类型的描述时,你实际上会看到一些最重要的特质,它们来自每个层级的某一组群。
层级理论有助于我们把每种人格类型看做一个整体,因为它提供的是一个框架,健康状态、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每一个特质都可以放在这个框架中理解。层级理论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还因为当我们处在连续体的健康区域时,将沿整合方向“运动”(见后面的论述),同样,当我们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区域时,则会沿解离方向“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沿解离方向的运动是“阻力最少的道路”,是我们人格中的惯性机制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整合方向总是涉及有意识的选择和努力,但不是努力追求或刻意强化我们的失败,也不是努力责难我们的失败。的确,这些努力通常会导致内心冲突,增加焦虑感,甚至可能令人退化到更低的层级。不过,努力向整合方向运动是为了摆脱我们已有的人格模式。当九型人格帮助我们看清我们的许多思想、反应和行为的惯性特质时,当我们发现那些特质时常与我们最美好的旨趣相背离时,我们就要寻找安全感和自由,摆脱那些特质,这样我们就可以打开通向更丰富、更有建树的人生的道路。其实,看清楚我们的恐惧、伤痛和弱点并且不加评判、不加辩解,正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激动人心的事,并让我们能自由地把这份礼物带给他人。
下一个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就是九柱图中的直线所表达的意思。9种人格类型并不是静态范畴,它们是开放的,可以解释我们的心理成长和人格退化。
九型人格的数字是依照特殊顺序连接的。标有数字的各个点之间的连接方式有着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因为每一类型之间的连线标志着每一人格类型的整合方向(向健康状态、自我实现方向发展)和解离方向(向不健康状态、神经质方向发展)。换言之,当你变得越来越健康或不健康时,你就可能——正如九柱图中的线所标明的——沿不同的“方向”偏离你的基本类型。
在九柱图中,每一类型的解离方向,是依照1-4-2-8-5-7-1的顺序进行的,这意味着,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的类型,在压力和焦虑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会呈现出或“表现出”其在解离方向的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某些行为。因而,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一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八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八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七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七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一型人的某些行为。同样,在等边三角形上,数字连接的顺序是9-6-3-9:在压力和焦虑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三型人的某些行为;处在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三型人会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人的某些行为。沿着图3-7中的箭头方向,你就可以看到上面谈到的运动方式了。
图3-7 解离方向
1-4-2-8-5-7-1
9-6-3-9
整合方向与上述顺序相反。每个类型的整合方向与其解离方向正好相反。因而,整合方向的顺序是1-7-5-8-2-4-1:整合状态下的第一型人会转向第七型人,第七型人会转向第五型人,第五型人会转向第八型人,第八型人会转向第二型人,第二型人会转向第四型人,第四型人会转向第一型人。在等边三角形上,其顺序是9-3-6-9:整合状态下的第九型人会转向第三型人,第三型人会转向第六型人,第六型人会转向第九型人。沿着图3-8上的箭头方向,你就可以看到上面所说的运动方式了。
图3-8 整合方向
1-7-5-8-2-4-1
9-3-6-9
没有必要用两个独立的九柱图分别表示整合方向和解离方向。两种方向可以在一个图上表示出来,只要把箭头去掉,用简单的线把恰当的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图3-9
记住两个方向的数字顺序会对你有帮助,这样你就能知道每一特定人格类型的整合方向和解离方向了。
重要的是,要明白整合与解离方向只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心理过程的一种隐喻。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九型人格运动,毋宁说,这只是对某一特定人格类型将如何通过整合或解离改变当前状态的一种象征性说明。
举一个简要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些运动的含义。第六型通过一条线与第九型相连,还有一条线与第三型相连。这意味着,如果第六型将转向健康状态,开始实现自身的潜能,那就会转为第九型,即九柱图所示的整合方向,它表明,健康状态下的第九型象征的东西正是第六型所追求的。当九型人格预示着一个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将转为第九型人时,我们会发现,这恰恰就是我们在第六型身上所看到的那种心理发展。许多第六型人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安全感和焦虑,而当第六型人向着第九型发展的时候,他就会变得轻松、受人欢迎和平和。向第九型发展的第六型人要比以前更平和、焦虑更少。
反之,与第三型相连的那条线指明了第六型的解离方向。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总有一种焦虑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尤其对自己在没有稳固的外界——比如员工、家人和朋友或者某个信仰体系——支持的情况下能否在世界上很好地发挥作用缺乏自信。当第六型人觉得他们的安全感受到威胁时,焦虑就会通过一些与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三型人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和压力程度的不同,第六型人会变得被动和好胜,同时又想在他人那里保持好口碑,就像一般状态下的第三型人一样。他们也许会忽视自己的情感,更多地认同于工作和他们的表演,同时以一种轻快的、“专家式”的口吻与他人互动。他们也可能极力想弥补自卑感,因而变得极其自负傲慢、自吹自擂,就像第三型人一样。如果其焦虑已达到难以平复的程度,第六型人就会表现出神经质的第三型人的某些特征,极力想掩盖自己的错误,欺骗他人,疯狂地追逐他们相信可以帮助自己找回安全感和自尊的东西。
重要的是,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处于以其自身类型发挥功能的层级,那他就有可能表现出解离方向的行为。例如,一个处在第五层级的第六型人会表现出第五层级的第三型人的某些行为特征。一个处在第四层级的第八型人会表现出第四层级的第五型人的某些行为特征,等等。在描述各个类型的章节有关解离方向的部分中,我们会更充分地描述各个类型是如何在解离方向上一个层级接一个层级下行的。
不论你的基本人格类型是什么,都要谨记这个类型在整合方向和解离方向上都会对你产生影响。要想获得更完整的自我图像——不论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仅要考虑基本类型和翼型,而且要考虑整合方向和解离方向的两种类型。这4种类型的人格特质与你的总体人格是混合在一起的,它们独特的结合会让你获得最完整的自我图像。例如,没有人只是某一种人格类型。任何一个第二型人或者有第一型翼型,或者有第三型翼型,并且第二型的解离方向(第八型)和整合方向(第四型)也在其整个人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而不是局限于关于某一人格类型整合方向和解离方向的描述,可以读一下每一类型在整合方向或解离方向的对应内容,并应用于自己身上。例如,要想更多了解第二型整合到第四型意味着什么,就应当读一下对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和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的描述。或者,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第九型解离为第六型的情形,就应当读一下对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的描述,并将其人格特质推至第九型,所有类型都是如此。基本的思想就是,当某一类型要整合时,它会发展其在整合方向的健康特质,而当它要解离时,就会发展其在解离方向上对应的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特质。
九柱图可以表现出经过整合或解离的特质,因为这在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类型的动态运动中已经有所预示。每一种人格类型的整合方向都是该类型在最健康状态下的特质的一种自然发展,它与另一种类型的联系可以由九柱图中表示其相互关系的线看出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可能会向另一种类型转化,因为整合方向代表着一种类型的进一步发展,同样,解离方向代表了它会进一步陷入充满冲突的状态。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九型人格整个动起来,整合每一类型象征的东西,直至能灵活运用所有类型的健康潜能。我们的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平衡的、充分发挥功能的人,九型人格的每个类型都象征了我们为达成这一目标所需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你的人生从哪种人格类型开始最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人格类型,还有你在把你的人格类型作为起点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整合的人这一点上,能做得有多出色(或有多糟糕)。
现在我们可以谈一下关于9种人格类型的描述了,至于这9种类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去阅读。
了解一下我们的描述结构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每一章的开始是关于该类型的简介,为的是让你对该类型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简介部分尤其有用,因为它会给你上百个关键词,你可以把它们当做清单,看看该人格类型是否适合你自己或其他人。
接下来是概览,这是一段简短评述,展示了所要描述的类型首要的心理机制。在概览中,你可以看到该人格类型与其所属三元组中的其他类型之间的区别和对比;可以看到其父母取向和童年模式;还可以看到它与荣格和其他人的类型学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其基本的主题,这些主题在接下来的详尽分析中会更系统地展开。你可以把概览看做是有关每一类型的独立短评,也可看做是你完成分析后的综合评论。
概览之后是更系统的描述——对该人格类型的分析。首先是健康状态下的人格特质,接着是一般状态下的人格特质,再往下便是不健康状态下的人格特质。换言之,我们的描述逐渐由正面特质过渡到负面特质,追踪了该类型沿发展层级退化的轨迹。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该类型在九柱图上的不健康方向——即解离方向——继续发展的情况,还要描述其向着日益健康的方向——即整合方向——发展的情况。在这两个部分之后,再描述每一人格类型的两种主要的亚类型,即它的翼型,并以现实或小说、影视中的著名人物作为例证。最后则是关于该类型作为一个整体的几点结论性的想法。
典型人物都是特别挑选的,对他们的推测大都是基于直觉、观察和阅读。挑选他们是为了说明人格类型的多样性,而没有考虑他们的状态是健康的还是神经质的。需要记住的是,这些人在其生活的不同时期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中,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曾向整合方向或解离方向发展。首先,要记住个体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如智力、才能、经验等,它们都可以用来说明特定的类型。虽然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我们仍把名人包括进来,这是因为以他们作为不同人格类型的例证,我们可以明白这类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以及每一种类型能覆盖的心理领域究竟有多大。当然,在私生活中,一些人与他们的公众形象完全不同,甚至可能属于另一个类型。然而,之所以还要选择这些例证,是因为不论他们私下是什么样子,他们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的人格仍是一种典型的示例。
有关描述部分的最后一点是,括号中的引文是用来说明每个类型的个人风格的。除非特别标明,这些引文并无特别的出处。
也许你很快就可以描画出自己和与你亲近的朋友的类型,也许你发现很难对某人进行归类,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两种状态都很正常。某个人是哪一种类型,并不总是一清二楚的,需要用时间来磨砺你的判断能力。要记住,你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医科学生,要学会判断人们的各种状态,有些人处于健康状态下,有些则处于不健康状态下。你需要通过实践学会辨别主要的症状,并把它们运用到适当的病症中。
还要铭记一点,有些人在心理洞察力方面拥有天赋的才能,有些人则没有。如果你发现你的天赋能力发展不充分,不要灰心。仔细读一下本书中的描述,当你需要检查某个东西或当你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再回来看看那些描述,你也许会惊讶,你居然这么快就很好地掌握它了。
实际上,学会如何“揣度”人并没有什么秘诀。你只需了解每一种类型有什么样的特质,观察这些特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就可以了。这有些复杂,因为正如你将看到的,各种人格类型都有许多亚类型和怪异的行为。还有,不同的类型有时看起来也很相似。例如,有几种类型的人都是专横的。尽管他们喜欢对周围的人发号施令,但各自的方式不同,理由也不同。第八型人对周围的人发号施令时仿佛在说:“按照我说的做就是了,因为我比你有权力,如果你违背我的命令,我就会惩罚你!”而第一型人在向他人发号施令时仿佛在说:“不要反对我的意见,就照我说的做,因为我是绝对正确的。”在不同的情势下,其他的类型也可能是专横的。第二型人就喜欢支配别人,他们在向周围的人发号施令时仿佛在说:“你可别想伤害我,明白吗?你最好按我的要求做。”第六型人喜欢对别人施以恐吓性的攻击,第七型人对他人发号施令时喜欢要求他人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此等等。
同样,第四型人被认为是抑郁的,常常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许多人因此很快得出结论说他们是第四型人。事实上,所有9种类型的人都有可能抑郁,都会觉得自己被误解了。
这些例子说明专注于单一一种孤立的特质并试图以此为基础进行判断是不明智的。我们必须把每个类型看做一个整体——对待生活的整体风格、方法和基本动机。在准确地描述一个人之前,最好先综合考量各种要素。
不管怎么样,要对你自己或他人进行诊断,并没有一个简易、拿来便可使用的方法。那需要时间,需要感受力,需要观察能力,还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遗憾的是,这些品质超出了大多数人愿意或能够带入他们的人际关系的程度,虽然在诸多特质中,这一特质可以借助九型人格来发展。
九型人格的根本目标是要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能够充分发挥机能的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变成更加平衡、更具整合性的独立个体。然而,九型人格并没有承诺能让每个人达到完美境界,也没有劝我们去做遗世独立的苦行僧。在现实世界中,处在健康状态的人不会持续生活在禅境一般的羽化状态中,也不会永远都是完人——不论这意味着什么。不管我们会变得多么健康或幸福,我们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有局限的。不要逃离生活遁入空门,也不要想着做人上人,寻求不可能的完美,而应当学会起身迎接巨大的挑战,成为或者说做一个真正的人。
享受充实、幸福的人生,积累有益的人生经验,这些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会成为一个悖论性的存在——自由而又受到必然性的约束;精明而又天真无邪;能向他人打开心扉而又自足自立;坚强而又能屈能伸;专心于最高的价值而又能接受不完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待背负在我们身上的人生痛苦而又要对生活本身充满感激之情。
曾几何时,那些伟人给出的生活箴言告诉我们,做自己的方式就是超越自我。我们必须学会超越自我中心,在心中为他人留下一片空间。当你超越了自我,你的生活品质必会证明一切。你就会达到——哪怕只是暂时地——存在的澄明境界,你的存在就会放射出光辉,并且是自内而外、自你的生活中放射出光辉。这才是自我认识的希望所在,也是自我认识的令人兴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