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货币的流通

我在前文中提出,《大纲》是围绕演进中的资本总体所包含的不同循环体系而形成的。在主体文本的开头部分,马克思聚焦于货币的流通以及一般货币流通的结构、形式和功能。马克思认为,资本产生于流通,因为它建立在用货币赚取更多货币的原则之上。这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货币是什么”,而且包括“它如何流通”,“它执行了什么职能”,以及“当资本流通变得更加普遍时,货币获得了哪些可被利用并在必要时得到增强的属性”。

资本同其他货币扩张方式(如抢劫、海盗、战争、贡赋或者低买高卖)的区别在于,它直接剥削生产中的活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连同劳动力的商品化)在资本兴起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货币如何作为货币资本进行流通的问题,则是后来才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般的货币流通上,这是理解资本如何为自己的目的使用货币的必要前提。

不幸的是,马克思还在考虑其他几个问题。他的文本以对蒲鲁东及其追随者(最著名的是达里蒙)所传播的货币理论的详细批判开始。马克思对那些作为货币商品的商品(如贵金属)所需要的原料品质也给予了很多关注。历史资料是以一种非系统的方式插入文本中的,再加上“货币”这个话题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它使《资本论》第一卷中被精心写好的“货币章”也令人难以驾驭),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对于《大纲》一般主题的一段混乱和有些乏味(委婉地说)的说明。马克思后来将《大纲》描述为各种观点的“跳房子游戏”,这一点在这里再明显不过了。

因此,我建议对大约前1/10的文本进行略读,将其视为一次多少有些飘忽不定的发现之旅,它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又在不同的要点绕回来。在其中一点上,马克思批评自己过于唯心主义,并决定要“对唯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一纠正”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马克思没有遵循他通常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具体的抽象概念(如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等概念)并由此出发。为了驳倒蒲鲁东,他主要通过对当时著名的蒲鲁东主义者达里蒙的著作加以详细反驳,在观点、理论和政治辩论领域与蒲鲁东形成对峙。这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揭示了马克思所理解的货币的本质和货币流通的特性。事实证明,这场在马克思时代显得有些晦涩难懂的辩论,对当代而言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n4hPeVmSDlULFKuHUEirH4/9zjvL7lPRrLgikNer7ulKhkWC/Lq0LMnpTYA0/q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