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让存在主义的丰富洞见得以体现。”
约会使我们接触一个特殊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乍一看,存在主义好像很陌生,不过,正是存在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萨特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为我们在约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兴奋、眩晕做出了体面的解释。
萨特曾用一句话表达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即“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看似晦涩,实则一语中的。萨特所说的“存在”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自由选择的部分,例如住在哪个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而“本质”指的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包括生物本性、历史进程、大型政治浪潮。究竟哪个更有影响力?“存在”还是“本质”?
萨特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想要从僵化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应当把“存在”看得比“本质”更为重要。尽管我们有时候喜欢告诉自己,事情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式发展,但实际上,每个人有着许多不同版本的自我,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萨特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过度控制了自我身份的开放性。我们坚信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改变,也不认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萨特认为,这是一种错觉,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生中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决定。如果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们的人生就会和现在大相径庭;如果我们在不可改造的“本质”上做出跟随本心的选择,我们的未来也就有可能因此改变。
令人惊讶的是,正是约会让存在主义的丰富洞见得以体现。我们在约会的时候,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受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预先安排什么事情,有无尽的选择,事情都处于自由而未知的状态。
每次约会,我们都在构想一种可能的未来——即使只是非常淡然地构想。如果周三的约会进展顺利,我们就会开始幻想自己今后可能在苏格兰高地有很多亲戚,可能经常和技术部门的人打交道,可能搬几次家,可能还有一个叫哈米什或弗洛拉的孩子。又或者,如果周五的约会进展顺利,我们的生活可能就变成另外的模样:我们可能会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可能从此喜欢上戏剧文化;可能有了孩子之后,会给他起名叫玛瑞提或雷姆;我们的祖父可能是往届自行车赛冠军,祖母可能是印度尼西亚人。
一旦我们做出选择,我们的人生轨迹好像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有些“本质”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最终都会成家立业,我们的生活重心会围绕着咿呀学语的小玛瑞提或可爱的小弗洛拉。但是,在约会阶段,我们更接近一个宏大、直观的事实:生活没有单一的剧本。
萨特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正确地认识自由,会不可避免地把我们带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但是这种焦虑也有益处。想要真正的自由,我们就必须自己做决定,同时,即使我们希望自己的每次决定都是明智、有远见的,我们也要接受不可能获得做出决定所需要的正确、充分的信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被迫做出各种选择,理想情况下还会让神灵替我们选择。但在世俗的世界里,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去做出选择,所以焦虑成了这个不信神的时代的首要情绪。
当我们约会时,我们会思考应该选择哪个人,这段感情能维持多久,怎么判断这个人是否合适。
萨特对此的回答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正确答案,但是我们探究这些问题之时,就是我们真实热烈地活着的时刻,正是这些未知与好奇构成了我们命运的流动性。
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对命运流动性的感知,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别无选择。
然而,想要正确对待约会的时期,我们就应该摒弃这种想法。萨特鼓励我们去迎接约会中具有挑战和未知的一面,与不同的人约会,这样我们将不再自以为是,并体会到存在的崇高性以及令人胆战心惊却又充满惊喜的未知性。所以,焦虑并不可怕,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去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