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是完善的本能。归根结底,人都是不完整的。我们的性格欠缺多种品质,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身体上的。有人不够心平气和,有人欠缺创造力,有人知易行难,有人不善机变,有人内心脆弱,有人不够敏锐。仿佛我们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这种不完整性,于是每当靠近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时,便会被深深吸引。通过爱与被爱,我们渴求弥补缺陷,完善自我。
由于每个人的短板各有差异,因此有魅力者的特质也不尽相同。某些追求者身上的特质之所以没办法点燃我们的热情,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已然具备这些品质,比如我们大概不会钟情于和自己一样静默如谜的恋人,总没人打破沉默着实别扭,我们可能更需要随时随地能想出新点子且性格不羁的人。我们对恋人的品味会因自身缺陷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爱情中的此种吸引力机制跟设计风格的吸引力机制如出一辙。就建筑与装修设计而言,各风格入各眼的底层逻辑依旧是完善的本能。我们所谓的“美丽”的地方(就如所谓的“有魅力”的人)往往具备我们自身渴望而未得的特质。就拿以下这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来说,我们对哪一座更为倾心,通常取决于自己缺乏哪座建筑展现的相应特质。有的人缺乏活力激情与华贵之气,且困于生活的单调乏味中,活得如苦行僧一般,大概率会醉心于维也纳圣彼得大教堂的富丽辉煌;而有些人焦虑于自己沉不住气、静不下心,日子过得杂乱无章,总如上了发条一般不得闲,可能更为奥格斯堡圣莫里茨教堂的大道至简动容。
维也纳圣彼得大教堂,1733
奥格斯堡圣莫里茨教堂,200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