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从理性到本能

“对本能的盲目仰仗实在不利于获得幸福。”

我们真该同情自己。寻找真爱,道阻且长,何况还是条少有人探索、画路标的新路。我们以现在的方式寻觅伴侣,满打满算也不过二百六十年。就如何建立亲密关系而言,我们仍处在探索阶段。踩过的那些坑还都历历在目。

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亲密关系有两点与现在截然不同。首先,人们结婚并非因为爱情,而是出于地位、金钱、家务技能和颜值等诸多因素的考量。人们更加不指望自己会爱上伴侣,能够做到在婚姻中相互忍受就算是烧了高香。人们所缔交的婚姻关系,可称为理性婚姻。其次,找伴侣一点不需要自己操心,全靠家庭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代劳。自会有人按照诸多“客观”标准为我们把关,而我们要做的只是静候佳音。

可好景不长,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悄然开始了一场后来传遍世界的思想革命,它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宣称,亲密关系唯一的真实基础是强烈的爱。所有现实考量(诸如下一代、地位、财产)要么可以忽略不计,要么与亲密关系无关。理性婚姻从此让位于感觉婚姻。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伴侣而不必顾及别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别想左右我们。寻觅理想伴侣如今得靠本能,而不再依赖理性。

“跟着本能走”的观念,也开始在情爱故事中变得举足轻重。曾几何时,“坠入爱河”的感觉被认为是一时发昏,如今则成了度过半个多世纪美满婚姻的可靠向导。连这一感觉的到来都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变幻莫测,说不清道不明,更不受意愿摆布。它只在某人出现时突然降临,至于缘何如此,实非意识所能解。像文学艺术作品中反复描述的那样,爱情降临的征候包括但不限于:心跳加快,感觉像是不偏不倚地一下子堕入“此生唯一”的怀抱,辗转难眠,忍不住(跟几乎所有人)滔滔不绝地谈起所爱之人,渴望和“此生唯一”一起听音乐、亲近大自然。

浪漫主义始终坚信本能的吸引力,这听起来颇令人动容,有时还挺振奋人心,但细细想来又问题颇多。与我们对爱情抱有的期待相比,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结局往往都极其令人失望。只消看一眼关于婚姻不幸和婚姻破裂的统计数据,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想要单凭本能的指引找到理想伴侣,实在有些异想天开。我们对本能的盲目仰仗实在不利于获得幸福。我并非主张回到理性婚姻,但我们的确是时候去寻找一个超越本能关系的未来了。在人生学校里,我们期待并且正努力为我们所谓的心理关系创造行之有效之法: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的精华将被运用到寻找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复杂课题中。 zb8lW8Hq7jpwoBfzySWZ0IOZgkJ0K+whizOWC6Bhr/zcqIKqRvqMUvOTVmkozL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