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第二项重要的手法。日本旧有文学传统带有浓厚的“物之哀”,其基础当然就是“物”,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总之是会随时间而衰老、磨损、消逝的“物”。村上春树之所以能够让时间消失,让人不去感受物与时间之间的哀伤关系,那是因为在他绝大部分的小说作品中,他用别的东西取代了世界里的“物”,那必然要经历并饱含时间折磨的“物”。他用来取代“物”的是“符号”。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符号,而且往往是具有高度异国风的符号。不妨想象一下读过的村上春树小说里的主角,他长什么样子?他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先浮现上来的,几乎都是各种“符号”。
任何一个村上春树迷都应该很容易回答这样的问题:村上春树的主角早餐吃什么?他平常最爱喝什么?他听什么?他穿什么?他做什么运动?……不管哪一部小说,不管主角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会记得他从冷冻箱里拿出来冰块,削成一个圆球,放入杯子里,然后将威士忌倒进去。他听爵士乐,听艾灵顿公爵、桑尼·罗林斯和斯坦·盖茨。他穿拉夫·劳伦的Polo衫,他早上给自己做三明治来吃。早餐绝对不会是白饭配味噌汤,中午就煮一大锅水,下意大利面,却一定不会说:“啊,来烤一条秋刀鱼吧!”
小说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生活的记号。这些记号有什么作用?标示了主角身上的异国性。他不是一般日本人。村上春树笔下的这些人,虽然活在日本社会,但毋宁说是以一种“异己”、近乎外星人的方式存在的。在那个具体、现实的环境中,他们很明显地格格不入,是被各式各样“非日本”的符号所包围、所定义的“异己”。众多异国风的符号阻挡了我们平常阅读小说的现实描述时,必定油然升起的时间感。
《电视人》的第三篇小说特别标举“高度资本主义史”,什么是“高度资本主义”?村上春树有很清楚的说法——“高度资本主义”的象征就是那些无穷无尽的说明书,不再有简单的事情,每一件事情、每一样东西上面都附加了一大堆繁复的标签。“物”会老,你们家用的那台索尼电视会坏,可是“SONY”这个符号却一直存在,没有年纪,没有时间。“物”会老,但将每一台电视串联起来的“SONY”这个符号不会。
高度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就是这种“符号的神话”,“SONY”永远不老,永远在那里。这台或那台电视会坏,更有可能的是还没坏就被换掉,然而标记在电视上的“SONY”永远不会坏。通过“SONY”,我们碰触了“无时间”。通过“SONY”发明的CD,我们碰触到了永恒。CD刚被发明时,给出的宣传就是:人类发明了一种永久保存音乐的方式,那里藏着永远不坏的音乐。于是我们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张CD,小心翼翼拆封打开,摸到那个金属的圆形薄片,真的觉得自己摸到了永恒。
同样在那个时代,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了探测太阳系的无人宇宙飞船——“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其中一艘宇宙飞船在探测过几个行星后,将会一直不断地飞行,往太阳系外飞去。朝宇宙一直飞一直飞出去,永远飞行下去。四十年后,我不在了,“旅行者”还在飞;百年后你们都不在,“旅行者”还在飞;四十亿年之后,太阳不见了,“旅行者”还在飞;地球不见了,我们的银河系不见了,“旅行者”都还在飞。或许会有莫名其妙的外星人在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时候,在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地方,将“旅行者”捕捉了。他们会在太空舱里发现一张上面录了各种地球声音的CD。哇!何等神奇!CD也是一个符号,一个新的神话,这个神话和现代性中对于时间的高度敏锐,彻底逆反,背道而驰。
村上春树很在意小说里面的符号,这些符号像在一个地图模型上,插了很多玻璃管子或玻璃箱子。阅读村上春树时,如果你对这些符号没有特别感应感觉,符号就产生了隔离时间与变动的效果,由符号构成了一个模型般的世界,和我们的真实世界相对照,却不像真实世界那样不断变动。
然而若是你对其中某个或某些符号有所理解,那你就看到了透明管子、透明箱子里装的东西,于是小说的意义,至少是部分的意义就被你透过符号看到、感受到的讯息和刺激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