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脱离日本传统文学

依照村上春树小说内部提供的文本证据,我完全相信他自己的说法:在四十岁之前,他没有读过日本文学。他的小说和日本文学传统的确大异其趣。日本文学从平安时代一直到现代,一直到川端康成,有一个关怀贯穿其中,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所没有的。

日语中对于小说的传统称呼,写成汉字是“物语”,就是《源氏物语》《竹取物语》的“物语”。密切跟随着“物语”名称的,有“物之哀”的观念。

“物之哀”是个复杂的概念,构成了平安时代文学的基础。“物之哀”包含几层不同的意思。第一,万物皆有其哀。万物之所以必然会有一种悲哀,来自时间。没有任何东西在时间的淘洗中,可以完全不变。但万物难道没有其乐吗?对于平安时代的人来说,万物不断地老化和衰颓,所以乐是短暂的,哀是必然的,哀是长远的。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最纯粹的感情、最美的感情来自“哀”。川端康成有一本小说,书名是《美丽与哀愁》。从平安时代贯穿到川端康成的文学中,哀愁与美丽,是同一回事,只有在哀愁中才能展现出美丽。唐纳德·基恩曾经试图用希腊悲剧中“升华/净化”的概念,来解释“物之哀”的这层意思。

为什么悲剧的位阶比喜剧高?因为喜剧是现实的东西,你在喜剧中能得到的,只是一些现实的混乱;而希腊悲剧的意味是,当你面对已知的、比你强大的命运,你还要去对抗它。这种文学上类似的作用,也表现在“物之哀”上。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美?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超越有限的、凡俗的生命,进入美的境界?那就是当我们沉浸在哀愁里的时候。哀愁使我们认知到自我的限制,哀愁也使我们理解到我们和外界一种深刻的关系。所以最纯粹的感情,来自哀愁。唯有能够描写哀愁、捕捉哀愁,我们才能了解人间之美。

“物之哀”的第三层意思是,我们可以去领受、赋予万事万物无法表达的哀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有其感情,可是只有人有这个能力去同情、哀怜。我们和周围所有的物之间,没有一个绝然的距离与分别。

人什么时候会觉得与物同一?人什么时候会觉得和大自然、万事万物万象最接近?在浪漫主义的传统底下,人们选择的答案很可能是寂静、宁静时。可是平安时代的日本人选择的是,当我感到悲哀、看到悲哀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感受到象征着时间的河流不断地在向前奔流的时候,我感觉到那种一去不复返的衰颓、永远无法再回头的情绪与现象的时候,觉得自己和大自然、万事万物万象最接近。我悲悯、哀怜那些河川里被冲刷的石头,在那个时候我就和那些石头有了关系。这就是“物之哀”的另一层意义。 GbDmKmjC+/GeKMtgx2jGL7PN7Q/UN4i9hF4vxq5FT/xJc82ZOFV06vroYeVnDAO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