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自古以来,天朝第一漏洞

夏军的征讨檄文上有一句“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读之豪气干云,出自于张元之笔。

张元,华阴布衣,另说许州人⑧,不管他是哪儿的,他是汉人。曾经在宋帝国奔走呼号,是科举漏洞千千万万受害者之一。

宋朝旧制,科举最后一关殿试,还要刷下一批举子,这就是漏洞。

宋代取解试相对明清乡试门槛较低,但全国性礼部试,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通常一万多人,录取比例百比一,有的年份录取比例比这个还低,所以科举变得非常残酷。以往有很多案例,殿试落榜的举子上吊的、跳河的、还有北漂一辈子回不去家的。按说经过各州取解试、全国性礼部试,考中的已经不容易了。不知道哪位大爷规定的,殿试还得淘汰一批。殿试落榜,的确有点儿冤。

布衣贫民的张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读书科考是寒士的唯一途径。张元学习也不错,可以代表州县最高教育水平,但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给县里丢了脸,结果被县老爷揍了一顿。当时张元给时任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的韩琦写了封求职信,希望能得到一个幕僚的工作,可惜被拒绝了⑨。

张元和吴昊、姚嗣宗三个难兄难弟,求职无门,万念俱灰,三人在国境喝酒,各自写了首诗,然后一路哭着投奔西夏。事实证明他们才华横溢,如果留在宋朝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巡视边境的范仲淹见三人诗作大为惊叹,策马急追。范仲淹觉得的确冤枉,这三个怀才不遇的小伙子本朝弃用,若跑到敌国必成祸害。范仲淹预见到了,然而没追上⑩。

张元到了西夏,李元昊封为国师,没过多久,宋夏爆发好水川之战。夏军完胜,宋军伤亡万余人。消息传到宋廷朝野震恐,一打听才知道西夏的谋士是张元。群臣没人吱声,他就是那个当年殿试落第求职无门的穷小子。

定川寨之战后,张元写在边境上的诗狠狠地抽士大夫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诗曰:“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翻译过来意思说,前线永兴军的领导们,夏竦,你哪里耸人听闻?韩琦,你哪里出奇?宋廷士大夫们不过一群赶大车拍马屁的,妄谈军机大事,你们行吗?

仁宗天子历来被称为盛世之君,他统治时期史称“仁宗盛治”。《宋史》对他有极高的评价:“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性格比较好,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仁宗不忍心看到那么多十年寒窗苦的举子落第之后走上绝路,于是下诏废黜殿试落第的规定。后世明清沿袭,省试考中不在落第,殿试只是给考生一个政治出身。

其实,不是这样的!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词汇是我们发明的,旨在说明预防和长远计划的重要性。然而,宋代中国的决策层缺少战略眼光,缺少日本治理沙漠跑到中国种树的远见,更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句成语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应对,美其名曰“以静制动”,科举漏洞即是很好的证明。因为“张元叛宋”事件对宋帝国造成重大伤亡,有了这个血淋淋的教训,才有了“进士殿试皆不默落”的规定。

王夫之评价宋仁宗很准确,他说:“计此三十年间,人才之黜陟,国政之兴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终岁。吏无适守,民无适从,天下之若惊若骛,延颈举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⑪。”最后王老先生给宋仁宗下了三个字的概括总结——“无定志”。翻译过来意思说他是漂亮的草包,没长劲儿,即将发生的庆历新政也证明了王老先生的评价。

张元带着一股怨气叛宋,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奸”,以灭宋为志,他的经历颇像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只是张元远远没有伍子胥有杀伤力,那厮为了一己私仇灭了自己的祖国,竟然被后世颂扬。张元听说李元昊要与宋廷议和,第一个跳出来坚决反对。

宋廷士大夫对张元采取的态度非常值得玩味。

张元在西夏混得风生水起,打得大宋满地找牙彻底服了,不知道哪位大爷出了反制损招。张元不是走了嘛,但他的家人亲戚都在宋国境内,以钱粮养之。一方面安抚张元的愤怒,另一方面李元昊必对他起疑心。赐张元亲戚钱粮时,诏书上将张元的“元”改为了“源”,源头的意思,骂他虽然你吃里扒外,但我们大宋你的祖国,对你的家人非常友好,所以你就别再挑唆李元昊打我们了。希冀通过道德感的力量感化张元愤怒的心。宋廷士大夫喜欢把道德摆在前面,有种强迫别人服从道德的意味,然而常常事与愿违。有给张元亲戚的闲钱都不如雇个江湖高手干死他算了。主意不错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招惹了张元的第三次打击,也就是定川寨之战⑫。

在张元看来,你们他妈的早干啥去了,现在我强大才想起我来?我穷得要饭的时候朝廷干什么去了?哀莫大于心死,张元的心早已死寂,甭指望他念及故国,因为故国曾经把他抛弃过。张元的行为正好验证王安石的那句诗:“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可叹,留不住精英人才是天朝的第一漏洞,自古皆然。

注:

①《宋史·王沿传》

②钱穆,《国史大纲·两宋之部》

③《宋史·葛怀敏传》

④《宋史·曹玮传》

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⑥《宋史·葛怀敏传》载:“怀敏驱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毕沅《续资治通鉴》矫正宋史误,葛怀敏向东南(即渭州方向)突围“二里许”。《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秦汉时“六尺为一步”,唐代“五尺为一步”,工部营造尺,俗称鲁班尺,为秦 1.25 尺,一营造尺约合0.32 米。宋承唐制,故一里=300 步=1500 尺≈480 米。葛怀敏跑出“二百里”,相当于现在的 96 公里。从镇戎军(固原市)到渭州(平凉市)直线距离只有 65 公里,且山川纵横,行路艰难,故葛怀敏驰突“二百里”绝无可能。

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⑧宋·王巩,《闻见近录》载:“张元,许州人。客于长葛间,以侠自任。”即京畿路许州,元丰三年(1080 年)升许州为颍昌府,今河南省许昌市,宋时长葛在今长葛市东北。此条史料说明张元活动与许昌和长葛之间。宋·周辉,《清波杂志》载:“张元,华阴布衣,使气自负”;宋·洪迈,《容斋随笔》载:“张元、吴昊、姚嗣宗,皆关中人”;《宋史》载“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清·吴广成,《西夏书事》载:“华州生张元、吴昊来投,官之。”

⑨宋·周辉,《清波杂志》

⑩宋·洪迈,《容斋随笔》

⑪明·王夫之,《宋论》

⑫宋·周辉,《清波杂志》 u12YV+JoNOOf2PhibaKH9DlXIE0bZIULle/VHZ1Q4LUpGdesM6jKmzQWaIXDyx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