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范仲淹被逼无奈的《十事疏》

范仲淹被逼无奈弄出的《十事疏》,实际上他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改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黜陟

改革官员的磨勘法。宋代规定,官员任期文官三年、武官五年,秩满到期调任到其他地方任职,不限内外、不看人品、不问政绩。宋代升官多数不看水平,只看资历,谁政治身份高、资历老,晋升就快。所以官员没那么多挖空心思放在升官上,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大家都不需要拼命干,混年头即可。范仲淹认为改革必须从澄清吏治入手,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让有真才实学的晋升,不称职的全部淘汰。宋之磨勘,明清时叫做“京察”,现在的公务员考核即是从此演变而来。

二、抑侥幸

针对当时的恩荫提出的改革措施。皇帝每年南郊祭天总要赏赐大臣,其中包括恩荫。大臣家里没有那么多亲戚,就拿奴仆门客冒充。一次恩荫者多达上百人,年年都有,周而复始,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员阶层。他们不需要通过科举,直接入仕做官,这对十年寒窗的学子非常不公平,也给财政带来了负担。

三、精贡举

罢黜科举中的糊名制度。在老范看来一旦糊上名字,不知道是谁的卷子,仅凭文字之短长,无从稽考其人平日之行义。关于考生道德啊、修养啊无从考察,最后会造成录取有才无德的一帮家伙,还不如不要。老范的建议是兴办学校,考生需在学校学习三百天后,才有资格报考。老范想得很长远,从根本上去解决道德缺失问题,不糊名,会有更多的不公平。兴办学校的想法一直到南宋时期才得以实现。

四、择长官

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再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长官。因没有更为客观明确的选择条件,所以会造成领导因喜好选人。老范就这样,看谁不顺眼直接下岗。老范拿着官员名册,看谁不行一笔勾之。富弼看不下去了:“你这一笔头下去,他们家必然痛哭。”老范说:“一家哭总比全省人民哭好吧?”

五、均公田

中国历史上宋代贪官最少,盖因宋廷有“高薪养廉”的政策,那就是职田。不同级别官员,发给不同数量的田地,责其廉节,防止贪污。老范规定官员按照级别从自己的职田里拿出一部分给没有职田的官员。

六、厚农桑

每年秋天,提倡各地开河修堤,促进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

恢复唐代的府兵制度,即兵农合一,闲时种地,战时打仗。从京畿路开始实行,然后扩展到其他诸路。军队是大宋帝国一个敏感的问题,现在士兵战斗力虽然差,但真的提出改革方案来,大家一致反对。这条建议因为群臣反对没有被宋仁宗采纳。府兵制度后遗症导致军阀割据,祸害中国两百多年,但凡长个脑袋也得想一想,如何避免历史重复。以范仲淹之才能,必然明白这一点。(郎按:这条动机不纯,或者没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根本没考虑军事问题。前文已述,老范被宋仁宗赶鸭子上架,领导急眼了,他才拿出应付方案来。)

八、减徭役

徭役,简言之是农户无常给衙门干活,如征税、维持治安、修桥铺路等等。徭役有很多种,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管催赋税的。碰到横的不交税的主儿,或者农户跑路的,里正得自己出钱垫上,甭指望上面给你报销,通常自己报销,最后导致破败其家。哪个吏员看跟谁有仇就举荐他当里正,报仇保准立竿见影,并且名正言顺。老范的改革方法是合并州县,从而相对减少农户服徭役。

九、覃恩信

进行思想宣传,向广大官员及人民群众说明朝廷的改革决心,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十、重命令

机构重叠的后遗症导致中央到州县颁布政令“烦而无信”,今天还说吃三顿饭,明天改两顿,后天全国斋戒。政令如同儿戏,一点不严肃不准确,一会儿一个样。针对这一弊端,提出凡是要发布政令前,官员必须详细议定,删去繁冗,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议定成熟,再颁布。政令一出,必须遵守,随意更改者,处罚!

通过上述十条内容而知十一世界的中国社会积弊难返,必须要来一次大清洗。

庆历三年九月,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意见,诏告天下,开始进行社会改革。

宋仁宗终于松了一口气,范仲淹等人在他逼迫下给力一把,以震帝国之沉沉暮气。新政将要把跑偏的大宋帝国拉回正轨走向辉煌的顶峰。然而,看似完美的《十事疏》中却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犹如定时炸弹,最终导致新政灰飞烟灭。

注:

①明·黄宗羲(全祖望补编),《宋元学案·高平学案》

②钱穆,《国史大纲·两宋之部》

③《宋史·范仲淹传》

④宋·朱熹(清·李幼武),《五朝名臣言行录》(今名《宋名臣言行录》)

⑤李存山,《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⑥宋·宗杲(大慧禅师),《宗门武库》

⑦《宋史·范仲淹传》

⑧钱穆,《国史大纲·两宋之部》

⑨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⑩史仲文,《中国全史·宋辽夏金政治史》 Lqk/QNVFVuDoskub25swMN/eBgeA9IjWc80ldxGN60wZ8j34c2oClrmVLcvMjF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