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北宋儒学复兴的先导

晏殊知应天府时,恰好赶上范仲淹母丧守孝不在朝廷任职,于是把聘请他为应天府书院校长。范仲淹回到母校感慨万千,杨悫、戚同文、戚维、戚舜宾、曹诚,应天府书院经过四代人的努力,方有今日之规模,到他手里,将会继续发扬光大。

范仲淹在这里开始传到授业解惑,儒学复兴也从他这里开始。

虽然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走向政治舞台,可历史在发展,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两汉之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执政。在这特殊的历史阶段,儒家思想有短板,为了弥补其不足又与外来的佛家理论结合,形成玄学,统治阶级用这套思想为自己合法地位进行有力辩护。可未能救世,这套政治思想逐渐沦为精神养生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期,地盘大、人口少、民族多、思想复杂,所以隋唐时期采用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并用政策。三家相互诘难,又相互吸收,最后结果儒家衰微,道家尊崇,佛家被扶植。

自唐玄宗安史之乱(755 年)至北宋建立(960 年),军阀割据,五代藩镇,两百余年间打来打去,什么东西都打光了,包括儒家道德。道德一旦崩溃,对于社会而言直如人间地狱,大街上人人冷冰冰的,与行尸走肉毫无区别。北宋初年,优待文人士大夫,国内较为安定,国际上一直在打仗。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才算消停了。文人士大夫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不自觉的产生了思想变化。但,他们引以为尊的儒家思想,却排在社会主流之外,盖因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范仲淹作《四民诗》,写出了北宋社会上士、农、工、商的现状。

《四民诗之士》写道:“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说君主要以仁义忠孝、贤能功绩为标准而授予“士”之爵禄,“进贤授能”与君主“共理天下”。但是,当时的境况却是“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也就是说自秦汉以来儒家之“道”日益荒疏,善恶失去准衡,“士”之升迁黜陟不是以仁义忠孝、贤能功绩为标准。虽然“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但是“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由此造成了士风与吏治的败坏。“学者忽其本,仕者浮于职。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得。天下无所劝,赏罚几乎息。”这种境况给儒学带来的危害是:“禆灶方激扬,孔子甘寂黙。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蚀。”这里的“禆灶”(喻指佛老)。范仲淹在此所说的佛老“激扬”、孔学“寂默”、“六经无光辉”⑤。

后来的王安石与张方平一次对话,也反映了这一问题。

王安石曾问张方平:“孔圣人去世百年方有孟子,他们之后再无圣人,为什么?”

张方平说:“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如马祖大师、坦然禅师这些人。”

王安石没听明白,意不甚解,张大人说的都是佛教中人,不是儒家的,乃问:“啥意思?”

张放平解释说:“因为儒门淡薄,皆归释氏焉。”

王安石恍然大悟,甚为叹服老张的见解。有人把他们的对话告诉了后来徽宗朝宰相的张商英,张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⑥!”

这就是当时的士风与儒家的地位。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向上的思想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才能拯救大宋帝国。范仲淹带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去复兴儒学。“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⑦。”

高平学派在范仲淹的倡议下,北宋儒学成复兴之势。

此外,还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宋初儒学复兴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

三人儒学复兴之路与范仲淹大同小异,如胡瑗、孙复曾在泰山一道院中读书,同样非常刻苦。每次家里给来信,胡瑗只要看到信中有“平安”二字,不再看了,直接扔山涧里,继续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就这么有个性。其后,三人与范仲淹多有交集。

每一学派发展皆蔚然壮观,是为两宋的主要政治力量。

高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戚同文、许骧、陈象舆、范仲淹、韩琦、富弼、张方平、张载(理学“关学”创始人)、范纯佑、范纯仁、李觏、欧阳修、曾巩、周敦颐(理学派开山鼻祖、濂溪学派创始人)等。

安定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胡瑗、程颐、刘彝、陈舜俞、周颖、钱公辅、杨适等。

泰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孙复、石介、文彦博、姜潜、梁焘、晁说之、祖无择等。

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即是:在“断虀画粥”的苦况下,而感到一种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这显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觉。然而这并不是范仲淹个人的精神无端感觉到此,这已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早已隐藏在同时人的心中,而为范仲淹正式呼唤出来⑧。

范仲淹不是因为《岳阳楼记》中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伟大,是因为他这种时代精神呼唤而出,才成就不朽之名。之后北宋理学极为灿烂,仁宗嘉祐年间、英宗治平年间、神宗熙宁年间,先后出现了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蜀学、二程洛学(含张载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此是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时代框架下的“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又一黄金阶段。

他们在思想相互交流,确立“明体达用之学”,形成了北宋时期的新儒学,后世称之为理学,他们成了理学上的先驱者。他们重新举起儒家“尊王攘夷”的政治旗号,排斥佛老,抬出孔子来矫正现实,试图改变社会现状,涤荡士风,恢复儒家思想理想中的道德社会。学术上的“尊王”与“明道”成为他们的骨干精神,所以后世又把理学叫道学,即是源于此。

宋初立国确定优待文人,高薪养士好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有了成果,在帝国积弊已深的时候挺身而出。有了这么一波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朝廷当然愿意与他们合作,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Z2nyLCueTM+HXxXZVG/QKORQ0DPfV5WmhPvM+sm7qcPuHiO8Ch5x4i+NBshg91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