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五千年政治,无外乎“平衡”二字

社会改革是由历史大环境造就而成,社会危机的产物,即社会的发展偏离了正轨,失去平衡,滑向崩溃的边缘。通常此际,总会有思想觉醒的知识分子跳出来,试图以改革之方式,将积弊已深的社会拉回原点,引向统治阶级意识中的理想之路。诸如春秋管仲、秦之商鞅、楚国吴起、宋代熙宁变法、明代张居正、清末戊戌变法等,折射出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政治核心,无外乎“平衡”二字。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在王朝崩溃前夕通常是他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士大夫阶层拯救挽失败后,才会有其他阶层或武装夺权、或起义反抗,继而改朝换代。

社会改革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但凡改革伊始,必要先有思想产生,形成哲学体系,继而实施于政。庆历新政的发起先要从一个私立辅导班说起,即后来学术上的高平学派①,是为宋代哲学新曙光。

高平学派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后晋的杨悫,他的贡献是给这学派提供了讲课的场所,以及找到了一位能将书院发扬光大的接班人。杨悫是位儒生,时逢天下大乱,他也没心思出仕做官。在归德将军将军赵直的资助下,于宋州创建南都学舍。

北宋景德三年(1006),宋州升为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为北宋的“南京”。

北宋有四个首都,其他三个分别是东京汴梁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个帝国有四个首都,一点儿都不新鲜,一个是首都,其他是陪都。当时北方的辽国有五个首都,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南大明城)。

北宋四京在地缘上有个共同点——都在长江以南,皆为北方,这就形成了地域性的政治分野,为后来的新旧党争埋下了伏笔。

南都学舍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所以又叫睢阳学舍。且说杨老师开始收徒讲学,规模不大,但历史注定会让它发展壮大,从这走出去的学生最后成为帝国的主要政治力量。忽然有一天,有位叫戚同文的孝子路过杨老师的辅导班,宋代儒家思想从这里开始放光发亮。

戚同文,宋州楚丘人(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家境清贫,从小命苦。小时候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不容易,待到他长到成人刚要干一番事业,母亲大人去世了。戚同文精神上遭到沉重地打击,昼夜哀号,好几天不吃不喝,老少爷们儿为之感动,成就了他孝子之名。那天,他路过杨老师的学校,驻足不前。杨老师对这位孝子很佩服,当即授《礼记》。戚同文随即背诵如流,惊得杨老师目瞪口呆,遂把他留下来,免费教学。戚同文记忆力超强,很快把所教之学参透,并在思想上与杨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从此勤励读书好几年,据说都不脱衣服,就这么狠。后晋末年,创始人杨老师病逝。临终前,他把辅导班交给了戚同文。

戚同文不辱师命,杨老师是他的榜样,老师不仕,他亦不仕,一心一意收徒教学。随着宋王朝建立,朝廷急缺人才之际,戚同文的辅导班在原有基础上迅速扩大,教学深度和强度有所增加。睢阳学舍出去的学生,考中进士者多达五六十人,诸如兵部侍郎许骧、光禄大夫陈象舆、河北转运使滕涉,皆登台阁,名噪一时。于是睢阳学舍成了学子心中的圣地,升学率非常高,一时间不远千里赶来求学的趋之若鹜,当地学风大盛。

昔日杨老师的小辅导班在戚同文手里骤然一变成为睢阳书院。戚校长教学有特点,不让学生们死读书本,令他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力争每位从睢阳书院出去的学生都能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校规模壮大了,有了经济实力,戚校长道德崇高,他把钱都用在接济宗族闾里贫者身上。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的,免费上学,并给予补贴。街坊邻居有生活困难的,衣裘周济。戚校长不是守财奴,他对钱看得非常淡,也不购置房子,他曾说:“人生以有义为贵,钱有那么重要吗?”高风亮节的一位老校长,当地人对他深深折服。

戚校长除了搞慈善外,注重弘扬当地道德教育。哪家媳妇胡闹,儿子不孝,他总要亲自去教育。忠厚长者,说句话非常好使,致使当地民风为之一振。最后,戚老校长病逝,享年七十三,当时来看那就是老寿星。睢阳书院的接力棒传到了长子戚维等一辈人手里。

戚校长的去世对睢阳书院是个沉重的损失,民间公务员导师,学校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对学校、对学子、对接班人来说都是打击。因此,睢阳书院曾一度关闭,因为著名导师不在了,招生率江河日下。书院又青黄不接,无人可堪重任,晚辈的水平与戚校长相比有很大差距。睢阳书院经过两代人的薪火相传,从小辅导班变成有规模的书院,杨老师、戚校长的心血不能付之东流。危急时刻,当地人曹诚慷慨解囊,向学校投资三百万贯,扩建校舍 150 间,藏书 1500 卷,以戚校长孙戚舜宾为校领导,戚维、曹诚为讲师,广招学生。曹诚并将此事上报州府,由州府上报中央,争取官方承认,从而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朝廷对曹诚兴办学校的壮举高度赞扬,由晏殊代表朝廷前来颁发奖状(赐额),升为府学,更名为应天府书院,是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其他三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宋帝国主要政治人才的来源。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来了一位学生,应天府书院在他手中达于鼎盛。

他叫朱希文。 CpoGdJnWmgWoz8PM0B0x+s8MrWNqDfQEsXQ8n4FLJsF5IMgHSUJo0o+YeSOSvN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