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人骂人的八种方式

唱名前,杨置与几名同学在酒肆吃酒。

有人匆匆赶来耳语几句,杨置一拍桌子,骂道:“不知哪个卫子夺吾状元矣。”听话音不对,似乎他得到了什么准确消息。没错,科举是有漏洞的。杨置哥哥杨察在京为官,时任知制诰(皇帝顾问,负责起草诏令)。他有亲人参加科举,按照制度需回避。

考完之后,杨置给他大哥写了首小赋,意思向他打听打听情况。杨察虽与考试不挨边,但他有个特殊身份,知贡举的晏殊是他老丈人。杨察把意思一渗透,晏殊了然。入对时,见权知贡举(其他考官)已经把卷子罗列好了,等着他这位主考官进呈御览。晏殊悄悄一看,杨置排名第四就告诉了女婿。杨察把消息转告杨置,才有他拍案骂人之语。当唱名时,才恍然发现骂得竟然是他自己④。

宋人文化水平非常高,骂人也相当讲究。卫子,驴的别名。《事物纪原》(宋·高承撰)载:“世云卫灵公好乘驴车,故世目驴为卫子。”卫子是驴的意思,所以杨置骂的那句,翻译过来是:“哪头活驴抢了老子的状元?”

欲了解中国文化,需先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窃以为应先了解中国人的骂人之方式。如果连华夏民族怎么去骂人都不了解,谈何说懂了中国?这个切入点虽然荒谬,但它来得更为直接,更为现实。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诚然“骂人文化”也非常古老,下到贩夫走卒、市井乡里,上到社会精英,朝廷衙门,骂人不需要老师教授,与生俱来,与渴了喝、饿了吃、急了尿是一样的,人之天性。盖因中国语言非常发达,所以骂人文化蔚然壮观。古往今来靠骂人出名的多如牛毛,尤其网络发达的今天,想要成名最佳捷径那就是趴在网上骂人。你骂得越好听,关注度越高,能骂出文化感、时代感、使命感最好。如果那样的话,我估计你离挨揍也不远了。

如何去判断一个民族的文化发达与否?

那就要看他们怎么去骂人。

我们的文化孕育出了我们独有的骂人层次与方式,鄙人归纳如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和八种方式。

第一层次,市井的那种骂人方式,言辞污秽,甚至比较粗鄙,听着恶心。可以称之为“通俗骂”,只要听力没有障碍的人都能听懂。第二层即是高雅骂,姑且这么叫,因为在我有限的知识水平里找不到一个更有概括性的词汇。这种骂人层次水平相对较高,最低起码的标准是“骂人不带脏字”。有时候这种骂人方式可以称之为艺术,加以欣赏。譬如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唱词,骂谁呢?骂的是元朝统治者,可惜他们文化水平低听不出来。如果换了清代统治者,以他们的汉化水平,早就文字狱了。第三层国骂,以侮辱性为主要内容的骂人层次。看似是一种骂人方式,因为它普遍性非常高,不仅本国人全知道,外国人来了第一要学的就是这句,所以它必须要独立成为一个层次。诸如美国国骂是“Idiot(白痴)”,中国国骂是“TMD”。

以上是骂人的层次划分,客观的反应了不同人群的修养高低。划分并非科学,但是这么个理儿,非要较真,那我也没辙。下面的“中国人骂人的八种方式”才是精华部分。

第一、宗族观

典型代表句——操你祖宗、日你先人。

宗族观念即是血缘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曾多次遭到异族入侵,一直没有断绝香火,很大程度上在于宗族观念。它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和延续不可缺少的人文基础,往小了说叫家谱,往大了说叫民族。再由“轻家国重乡土”的传统观念,所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由若干血缘单位组成的大家谱。如果一个被骂了祖宗,他若没有反应,只有两种解释。第一,他是聋子。其次,他不是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听到有人问候你祖宗如果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得问候你祖宗了。宋代骂人也有这种方式,但没这么斯文扫地粗俗直接。最严重也不过是“损你先祖之荣光”,仅此而已。

第二、伦理观

典型代表句——草泥马、孙子、我是你爹。

这个极为普遍,比较恶毒。其实这句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缩影,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圣朝以孝治天下。通过伦理关系,构架成中国的人文观念,便于统治阶级管理社会。时间一长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思想这东西是很难改变的,需要长久时间。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已经很久了,不管目前中国现代化程度如何发达,人的思想还没有彻底脱离儒家文化,甚至不可能脱离。“伦理观”的骂人方式具有很强的攻击下和杀伤力,一旦出口,等着挨揍吧!无论在中国什么地方只要出现这句话,将会爆发武力冲突。直如出鞘利剑,一旦骂出来,必然血溅当场,东北地区尤甚。

第三、教育观

典型代表句——有娘养,没爹教。

这种骂人不是很常见,我想一方面因为修养,另一方面可能是字太多,骂得程度没有前面那几句过瘾。这句话实际上非常刺耳,一旦说将出来,同样有引起武力冲突的危险。《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君食之,师教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彼时提出的观念即把老师与父亲、君王提升到同一层次,社会上出现“尊师重道”的风气。一个人最高道德观即是孝悌、忠君、尊师。可见老师的地位之崇高,古人教育观念之强烈。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举动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拿中国人的教育观骂人,具有很强烈的侮辱性,是以搞不好也会引发流血事件。

第四、道德观

典型代表句——臭不要脸。

此种骂人方式也常见,但杀伤力不强,盖因今日中国不要脸的人太多,道德沦丧的缘故。现在听到有人骂你是贼,似乎带有褒义,譬如偷心贼、采花贼等。羽泉曾有首《天下无贼》的歌,正经火了一阵子。但在宋代,这是最严重的骂人方式。读《水浒传》经常会见到“直娘贼”、“贼配军”、“泼贼”等等。

为什么当时骂人最严重的是“贼”?

宋代社会中伦理道德不容置疑和侵犯,一个人道德败坏甚至比杀人越货还被人所不齿,原因在中国自古以来道德管制大于司法管制。以道德纲纪维护社会稳定,每次新君登基都要大赦天下,以示恩德。从司法角度讲那些犯人被宽恕是对被害者的不公,但从道德角度来看,那就是皇恩浩荡。这种宽松的道德管制方式下,必然会出现徇私舞弊,也便可以理解“人情大于法”的深层意思。

宋代社会的核心道德边缘是“男盗女娼”,男的偷鸡摸狗,女的出卖肉体,此两种最被人们鄙视之。所以可以理解《水浒传》中“鼓上蚤”时迁,那个偷盗技术绝不在楚留香之下的江湖高手,为什么会在梁山泊排名倒数第二,仅排在马贩子段景住的前面。宋代底层社会如此,上层的士大夫更是恪守道德,譬如某位大臣在上奏的札子中写到“某某邦国之蠹,社稷之贼”,等于爆粗口。

第五、死亡观

典型代表句——不得好死。

中国人其实不怕死,而且十分重视死亡。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说道“死”,如“饿死了”、“想死我了”、“累死老子了”等等,骂人时说“去死吧”、“出门让车压死”、“不得好死”云云。这一切都在说明,我们非常重视死亡。

中国的思想是由儒、释、道,三教合一,柔和而成。儒家的死亡观即:人活着或者死后的价值所在。孔子在《论语·先进》中巧妙地回答了弟子季露问到的生死问题,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儒家死亡观”直接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儒家,道家的死亡观比较淡然,基本上是道法自然,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提出“物与我皆无尽也”,诠释了道家死亡观,直接提升到宇宙层面。佛家认为生死可以轮回,死是“中转”,人不仅仅有一“生”,而是有很多次轮回,每死亡即是下一次轮回的开始,所以生生不灭,循环不息。

三教合一后,导致中国人从官方到民间极为重视死亡,历代帝王的陵寝可见一斑。是以民间盗墓发达,文学上盗墓小说曾红极一时,社会上殡葬事业长盛不衰,以至于形成独有的殡葬文化,都他妈的可以理解。骂人家“不得好死”,有诅咒成分,直接戳到中国人的死亡观上。然而现实中,这种骂人方式其实没多大杀伤力。因为相对死亡,中国人更在乎活,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最佳证明。

第六、生物观

典型代表句——衣冠禽兽,猪狗不如。

诚然,也没找到更为贴切的概括性词汇,暂且这么叫。这种骂人即拿动植物来比喻人的方式。譬如,王八蛋、小兔崽子、龟儿子、狗东西云云。《水浒传》中经常有类似的语句出现,如“谷树皮”武大郎、“老咬虫”王婆等。人虽然也是一种动物,但我们在观念中从未把自己与其他自然界的动物平等相看。动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图腾崇拜的作用,不是所有民族都用动物去比喻骂人的。如美国崇拜鹰、印度崇拜象、俄罗斯崇拜熊、英国崇拜狮子,中国崇拜的是龙,一种现实中看不见的传说动物。从图腾崇拜中可见,中国人喜欢玩儿神秘,飞龙在天似的蔑视一切动物,热衷虚无飘渺的东西,缺少王阳明心学中的“经世致用”的精神。所以用动物作比喻来骂人,技术含量不高,毫无杀伤力。

第七、生殖观

典型代表句——傻逼。

这是爆粗口,宋代普通人爆粗口是“厮”,是对干粗活的下人的称呼,如小厮、这厮,那厮如何如何。士大夫日常生活爆粗口,也就是“竖子无礼”之类。这个问题又绕到了道德上面,“百善孝为先”相对的是“万恶淫为首”。中国的性教育很落后,且不科学,主要原因由于传统道德观念作祟。虽然现在可以下毛片,各种“五性广告”随处可见,男人聚会主要谈的就是这个,但很少有人摆脱“谈性色变”的遗风,更多的人选择了回避。性科学本身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医学院校里专门的课程。纵然我们曾有过生殖崇拜,然而在一个长期受道德管制的国家里,性的东西经常会与色情联系在一起。虽然大家避讳,但嘴边经常说,张嘴一片绿草地,闭嘴一片大草原。食色性也,天理即人欲,关于人欲的东西只能科学引导和普及。

第八、其他观

典型代表句——废物、变态。

这种类型非常杂乱无章,每个骂人词汇相对单一。主要方面有鄙视人品、侮辱智商等等。技术含量应该是最低的。

骂人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假如连骂人都没那么丰富多彩,还好意思说自己文化发达?直娘贼,臭不要脸吧你!中国人骂人大致分为三层八种方式,根据自己的修养水平,可以随便选择范围,随意搭配,效果更佳。有欲以骂人出名者,此为资鉴,最后祝你圆满成功。

注:

①日·平田茂树,《宋代城市的现状与课题》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

③宋·彭乘,《墨客挥犀》

④宋·王铚,《默记》

⑤宋·文莹,《湘山野录》:李侍读仲容魁梧善饮,两禁号“李万回”。真庙饮量无敌,近臣无拟者,欲敌饮,则召公。一夕真宗命巨觥,俾满引,欲观其量。引数大醵,起固辞曰:“告官家撤巨器。”上乘醉问之曰:“何故谓天子为官家?”遽对曰:“臣尝记蒋济(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甚喜,从容数杯。上又曰:“真所谓君臣千载遇也。”李亟曰:“臣惟有忠孝一生心也。”官家,即宋代臣子对皇帝的称呼。皇帝称呼臣下为卿,如包卿、爱卿。在宋代,爱卿亦指对青楼女子之称呼。 JTrgIQO+xrn7pq49U0maGAnkFG3W5mkLojh/RAvtGWOHLEZf5wrXVPzYFGEM/Ae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