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国文化之所以发达,主要得力于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考试。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重文轻武的制度。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意思说自从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军阀打来打去,人民深厚其害。今采取重文轻武选儒臣若干人治理天下,即便他们贪污受贿,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作乱。宝剑有双锋,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重文轻武这项传统导致宋帝国军事积弱,文化上却异常发达,用陈寅恪的话说即是:“华夏民族文化历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宋代当官大致有五种途径:恩荫、国子监(太学)、举荐、科举及其他。
恩荫很好理解,通俗的说是拼爹,看谁祖上与皇室关系硬,譬如曾经为宋帝国开疆拓土的那帮老家伙们,他们的子孙不愁做官,愁得是做多大的官。其次国子监(类似中央党校),专门给官二代、富二代开设的学校,从这里出来不用上课也能入仕。再次是举荐,官员将民间一些才能之士举荐给赵官家,皇帝觉得中,便授予官职。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四川苏洵是通过举荐当的官。此外,其他当官途径如铨选、恩赐等表现皇帝仁慈的入仕方式,概率等同于中大奖,可遇不可求。
仁宗时代,宋帝国已建国八十多年,科举制度完善,深入人心,成为入仕的必由途径。
科举制度从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实行,成为了封建社会重要的取士制度。在唐代科举制度不是很严格,诸如冒籍作弊、状元内定等现象层出不穷,缺乏科学管理,公平无从谈起。到了宋代焕然一新,因为政治环境的影响科举制度逐步改革完善,出现弥封、誊录等技术进步。统治阶级对科举取士极为重视,促成科举制度向“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的最佳公平状态发展。即便如此,对于泱泱帝国来说同样有作弊现象,然而宋政府已做到了相对公平。
如果没有科举,试问穷二代拿什么与官二代、富二代去拼?
宋代科举原为两级,后改为三级,即取解试、礼部试、殿试(明清时为乡试、会试、殿试)。取解试,类似地方学校选拔考生,与明清时期的第一级乡试相比门坎儿比较低。主要是第二级考试,由礼部主持。考得科目较多,诸如进士科、明经科、武举科及其他专业科等。明经科类似填空题,从教材中选一句,写下一句。现在学生考试,填空题不会有空着的,狠一点儿会写“老子不会”,宋代考生填不上写“未审”。进士科最难考,也最令人称道,但凡考上进士的都有真才实学,亦是高蹬殿堂的绝佳政治出身。两者有着明显区别,欧阳修诗云“焚香礼进士,撤幕待明经”。进士科考试主考官非常客气,在考场设有香案,免费提供茶水。明经科考试啥也没有,不提供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砚台水。钱穆老先生说的在理,宋代如此优奖进士,无非想转移社会风气,把当时积习相沿的骄兵悍卒的世界,渐渐再换成一个文治的局面。
皇帝钦点状元之后,科举流程进入第二项——唱名赐第。
宋代唱名有讲究,皇帝点了状元,由中书侍郎与宰相核对考生姓名,然后叫考生名字,再由军头司(殿前值班军士)依次传唱,自崇政殿出东华门有多大嗓门喊多大动静。皇宫东华门外,有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名举子,潜伏人群中的紫衣高官,加上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观者如堵,人山人海,京城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决定举子命运的时刻来到了。皇帝选驸马、权贵选女婿,皆从进士中挑选,所以朝野民间对此极为重视。
话说当时一新贵少年,考中进士,小伙子长得挺帅,士大夫争相抢他做女婿。有十多名仆人伺候他,邀请他去某大人府邸进餐。新科进士欣然前往,当时观者挨肩接踵,可见进士在宋人老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须臾,出来紫衣高官说:“小伙子,我有一姑娘长得还行,许你为妻,行不行?”众人齐刷刷看着他,只听新科进士答道:“行是行,但我得回家问问我媳妇③。”
按照先后顺序,被传唱的举子分别登殿受敕,可以亲眼目睹圣颜,正式成为“天子门生”,那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尊崇无比。唱名完毕即授官(释褐)。赐绿袍官服(宋承唐制,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以下绿袍)。赐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有玉的、有象牙的、也有竹片,作用类似便签,把要奏之事写在上面,省的忘。赐钱,神宗熙宁六年时开始赐钱,那时正是王安石变法图强国库充盈之际,始诏“进士科及第赐钱三千贯,诸科七百贯”。
三千贯是什么概念?
《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有口祖传的宝刀,典卖三千贯。
唱名完毕后,还有其他一系列活动。
皇帝在京城西面的皇家园林琼林苑设宴,招待新科进士们,称之为闻喜宴(又称琼林宴),由宰执陪酒。皇家宴会上吃什么呢?龙肝凤髓,还是山珍海味?其实甭指望在闻喜宴上吃个沟满壕平,那是不可能的。闻喜宴由光禄寺及礼部承办,桌上摆的水果拼盘,再来一壶御酒,仅此而已。
皇帝要给新科进士们赐酒、戴花,临时出个题目即兴写诗。
宋人有戴花的习俗,《铁围山丛话》对戴花习俗有详细记载,上到宫廷皇室,下到贩夫走卒,无论男女老幼,和尚老道,戴花蔚然成风。《水浒传》中常见,譬如蔡庆爱戴花,绰号“一枝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就连打渔的阮小五鬓边也插朵石榴花。寇准中进士赴宴时,太宗赵光义曾赐异花,说:“寇准年少,正是戴花吃酒时。”
赐第三日后,进行朝谢,感谢皇帝赵官家⑤赐官。再经立题名碑、编登科录等仪式活动,进士们才正式步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