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太极拳宗师
——杨露禅

(1)偷艺之初——毕生要学那种拳

清嘉庆四年(1799年),杨福魁诞生于河北广平府,具体点说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阎门寨村东头。没错,这个人物就是中国太极拳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如星河灿烂,光耀后世,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杨露禅,著名的太极拳宗师,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现在流传最广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就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减创编而成的。这一年,远在600里之外文安县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才两岁,多年之后,他们二人在京城分别代表两大拳派将一决高下。

1799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不是因为杨露禅诞生就显得不平凡,事实上纵观全世界,在这一年里诞生的伟大人物还真不少,比如法国作家巴尔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中国,这一年里,乾隆皇帝驾崩,享年88岁,是中国皇帝里活的年头最长的,同年2月22日权臣和珅也挂了。补充一句,地球另一端的美利坚合众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也是在同年12月14日逝世。

如此一比较,公元1799年还真是不平凡的一年。但这一切对杨露禅来说没有丝毫影响,他还得吃奶、还得睡觉、还得长大。

杨露禅从小酷爱武术,大凡在某一项上有所建树的,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显现出来,这就叫做天赋异禀。杨露禅很显然就是这样的人,自幼习武(如洪拳)。只是这个时候,他家境贫寒,不得不为了生计着想,所以每天走街串巷推车卖苦力,兼职卖矿泉水、茶叶蛋。

某次,年少的杨露禅推着煤车经过西大街太和堂药店门口时,目睹了改变他命运的一幕。当时,他并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功夫,但他心里清楚那将是他绝对要以毕生精力去习练的武术。

一恶棍流氓市井泼皮无赖装逼者,在太和堂门前寻衅挑事,大放厥词,骂得那个难听!店掌柜好言说了三千句,不起作用。恶棍竟然出手伤人,只可惜伤的只是他自己。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店掌柜的以手轻轻一拨,恶棍“扑通”地摔倒在地,爬起来拍怕好尘土,骂了一句,一溜烟跑路!

杨露禅看得心惊肉跳,那是什么功夫?竟有如此之威力。

杨露禅带着这个疑问到太和堂应聘,成了一名打杂的小伙计。

太和堂的店老板姓陈,名德瑚,系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

“陈家沟”这三个字在杨露禅的心里,如同江湖中人视之梁山,天堂般的地方。

杨露禅怀揣着一分希望在太和堂里默默地做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不分分内分为,从未有半句怨言。

陈德瑚对这个伙计非常满意,忠实可靠,聪明能干,是他对杨露禅的内心评价。

杨露禅在药店里一干就是几年的光景。

似乎在武功方面他什么都没学到,陈德瑚在练拳的时候比较隐蔽,杨露禅很难偷窥,然而他没有放弃。希望就在眼前,只要坚忍一步。

忽然有一天,机会来了!

陈德瑚的生意做得很大,经常有流氓地痞来捣乱,他从家乡聘请一名护院武师,是他的族人,名叫陈长兴。

陈长兴来永年县一是为了护院,保护陈家的家族企业,另外还有个目的就是收徒。收徒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狭窄,陈长兴不大可能把真功夫传给仅仅交了几毛钱的学生。

闻此音讯,杨露禅非常激动,他等了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是,工作繁杂,很多事儿都得他亲自处理,另外,江湖上是有规矩的,那些禁忌他是不能破坏的。再有陈长兴会收一个身无长物的穷小子为徒吗?

一切都是未知。

陈长兴在传授弟子之际,一有工夫杨露禅便在旁边偷偷地看,把每一招每一式铭记于心,月黑风高夜深人静的晚上,偷偷练习。

这种“偷艺”的方式,还会持续很久。

后来,陈德瑚对杨露禅的为人给予肯定,于是介绍他去陈家沟做工。

陈家沟能有什么工作可做?

此举,陈德瑚是引荐杨露禅去陈家沟学功夫。

杨露禅整装出发,他没想到此一去三次折返,前后竟然长达十八年。

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即成,寒暑不辍,朝夕苦练,方能成为一代宗师。

杨露禅去陈家沟做工,没事的时候总偷看陈长兴连拳,久而久之被发现了。

在中国武术上面,有着很多的规矩,尤其在承传方面,门阀森严。按理说杨露禅偷学陈家拳法属于触犯江湖禁忌,杀了你都没毛病。

然而,陈长兴一看杨露禅这孩子是可塑之才,比他那些徒弟强多了,和族人陈德瑚一商量,得嘞!排出门阀芥蒂,收杨露禅为徒。按说这种家传的功夫,不可示人,陈长兴却将家传拳法传给了外人杨露禅。这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没有陈长兴这次高瞻远瞩的决定,就不会有太极拳的今天。

陈家沟也是太极拳的起源地之一。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人认为太极拳是明末陈王庭编创,此种观点称之为“陈家沟起源说”;受影视剧作品的影响,张三丰创编太极拳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文献中亦有记载。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人物王宗岳撰有《太极拳论》,使得“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太极拳论》详细的阐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是较为系统的武学著作,故有学者认为王宗岳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太极拳,后传入陈家沟:除此之外,亦有学者认为“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因为中华武术有“内家”、“外家”之分,外家拳多起源于少林,内家拳则起源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古代关于武术人物及事件的记载极为缺乏,使得许多武术线索模糊不清。到底太极拳起源于什么地方,究竟是谁创立了太极拳?时至今日,依旧迷雾重重。

杨露禅在陈家沟习练的拳被永年县的当地人称之为“绵拳”,看似绵软无力,实则外柔内刚。

六年后,杨露禅下山。

那一年,他二十七岁!

(2)三下陈家沟——宗师的坚忍精神

六年后,杨露禅学成下山,从陈家沟回到永年县。时值身怀绝技,血气方刚,感觉自己有两下子。县城里习武的人不少,听说太和堂的小伙计杨露禅跟高人学艺六年回来了,估计是有两下子,于是上门挑战的络绎不绝,他们都想试试那种看着绵软无力的拳法到底怎么样。

杨露禅的表现没有让全县的老百姓失望。

擂台上,杨露禅几招过后,动作玩大了,失手跌倒……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就这么一个动作,足以窥见杨露禅功夫不到家,今后若遇到高手,必败无疑。区区永年县,尚且不能鹤立鸡群,如何谈及广阔的江湖?

杨露禅十分郁闷!

各种郁闷!

原来高手与他相去甚远。

于是,杨露禅重返陈家沟,刻苦学习。

杨露禅时刻不敢怠慢,夜以继日,勤学苦练,不觉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了六年。杨露禅将陈氏太极拳的拳理、拳诀、拳路和器械完全掌握,游刃有余。

三十三岁的杨露禅告别师父,再次离开陈家沟。

临行前,陈长兴意味深长地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后你若有困难,还可以回来。”

陈长兴的言下之意是:你现在水平还不够,还没有领会到太极拳真正奥义。内家拳不比外家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玩意,年轻人嘛!总得多吃点亏,多锻炼锻炼,才能明白一些事理。

杨露禅意气风发,远道而归,身怀绝技,他要在永年县立于不败之地。

很快,现实又没有让他失望。

杨露禅找到当年比武的同道中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切磋。这一次,杨露禅有了不小的精进,然而,取胜对方还有些困难。

杨露禅忽然想起老师临行前说的话,原来他还没有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精髓。于是,他又重回陈家沟,又练了六年。

就这样,十八年里,杨露禅三返陈家沟,终得真传。

由此可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刻苦的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十八年,对于任何人的生命来说都不算短,占据了生命的很大一块,这是非常难得的。比这更难得的是能够十八年如一日,朝夕苦练,不曾停缀。

从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学技术的成功与否,必要钻研、勤奋和坚持。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一步之差,没有坚持下来,导致半途而废。而那些一直在坚持的人,飞黄腾达,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同样是学技术的,为啥人家顾客盈门,挣得银子比你多,而你家却门庭冷落鞍马稀?那是因为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在你喝酒的时候,人家在看书;在你打麻将耍小牌的时候,人家在专研技术。态度不同,直接导致人生的落差起伏。现在,刚刚毕业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三五年之后,就能见分晓。

第三次下山时,杨露禅已四十有余。

这一次,杨露禅打败永年县全无敌手,绝世高手,非他莫属。

虽然你很能打,功夫了得,大家敬佩你,但也是人,也得吃饭不是!杨露禅武功再高,还没到站在大街上喝西北风充饥的境界。

回到老家之后,杨露禅在永年县太和堂药店授业为生,前来学艺的络绎不绝,抢了不少同行的饭碗,矛盾很快升级。

大家怎么切磋都是以武会友,一旦涉及到开门立宗,大家则是竞争对手。

没错!同行是冤家!

以切磋武艺上门来寻衅挑事的师傅跟前来拜师学艺的徒弟一样,也是络绎不绝。

在中国这块地盘上,干点个体买卖其实不太容易。你做得不好没人吊你,一旦做好,官方的、民间的,很多人都惦记,这就是中国小商贩的悲哀。假如在正面无法给对手制造困难,通常暗地里下手,下三滥的手段,数不胜数,且很多时候不守规矩,这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不大的原因之一。

杨露禅一瞅,他娘的这些人还没玩没了了,明摆着是欺负人嘛!若是不杀一儆百,日后前来寻衅闹事的主儿还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在一次与乡人的比武中,杨露禅重创对手。

是重创,一掌下去,起不来床那种重创。

重创的结果是麻烦来了!

杨露禅只是想震慑一下那帮不安分的武师们,却未曾想到太极拳威力过大,把人家下半生直接打到轮椅上去了。

在这里引申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质疑: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练的舒缓的太极拳到底有杀伤力吗?

答案是:有!

若是加一个程度的话,那就是——极强!

2010年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李祥晨动用最先进的器材和最精炼的团队来研究太极拳,做出了科学的数据分析。该纪录片名叫《最高境界的格斗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视频看看。最后研究表明,太极拳作用于人体的击打时间很长,对内脏的震荡效应相对较长,所以对内脏的损伤也就愈发严重。被拳击击打胸部,被击打人会感觉到某一点疼痛;被太极拳击打胸部,被击打人会感觉到不是某一点在疼痛,而是整个腹腔脏器都在疼痛。

内家拳是否可以理解为直接造成内伤的拳种,也未可知。

太极拳是依据《易经》中的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等综合各种元素创造出的一套具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这种拳术在最初创立之时,可能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发展到杨露禅那个时代,太极拳广泛用于实战。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灵圆活、以静制动、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借力打力、以弱胜强。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是很高的哲学境界,运用到实战中,将是一种怎么样可怕的功夫?

武术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了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表演的成分居多,所以导致很多国人质疑:中国功夫到底行不行?

中国功夫的表面精髓在于德,以德服人,注重在精神层面击倒对手。但在实际搏击中,中国功夫的真正奥义是一招制敌,见血封喉。如果没有各种限制,放开了打,世界上任何一种搏击技术都不是中国功夫的对手。

——李小龙可以作证!

杨露禅重伤乡人后,麻烦来了!要吃官司,以他的身家条件官司吃不起,怎么办?

只有跑路了!

我们经常听说身边的人说某某家孩子把某某打伤后,直接跑路,其他事由父母长辈摆平。其实,这也不怨他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伤人就跑的传统。

董海川多牛掰,伤人之后,不也跑路了嘛!

杨露禅也不例外!

可是,杨露禅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躲避官司,竟然一不小心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了!

(3)名震京华——授拳不在端王府

杨露禅跑路了!

去哪里呢?是一个问题。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根据这种理论,杨露禅跑到了当时中国的人口、经济、政治中心——北京市(现在也是),具体位置是东安市场北面。

从此,杨露禅踏上了北漂之路。

机会通常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杨露禅显然已经准备好了,可是世界上还有一分钱憋死英雄汉的事儿。到了东安市场,杨露禅的盘缠所剩无几,小吃部的牛肉面已然成了奢望。杨露禅看着兜里的几个铜板,于心不忍地离开了面馆,找了一个粥摊,买碗粥充饥。这种粥摊流动性比较强,没有固定的店面,可以走街串巷。我们经常会在小区里听到“大碴粥、黄米饭、豆腐脑”的叫卖声,跟当时北京城的粥摊差不多。

杨露禅买了一碗粥,一边喝一边叹息:“这他娘的什么世道,找份工作这么难……”

就业难的问题也同样发生在他老人家的身上过。

杨露禅搭话问老板,有什么工作可做的?不计较工钱。

粥摊老板姓丁,名紫兰,为人挺好。他问杨露禅你会什么手艺?

杨露禅说:“我认识字,可以教书。”

丁紫兰眼前一亮,原来这位形容槁枯,弱不禁风的先生没看出来还是位知识分子。

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认识字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能吟诗作对就可以称之为才子了。中国的底层百姓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盲居多,那时候没十一年义务教育之说。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至今。所以,中国的扫盲教育,也不过才26年的历史。试想一下,在当时中国普通百姓多数都是文盲的情况下,识文断字的人是很受尊敬的。因此,识字是一种谋生的技能,是教书先生的基本素质,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家教。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杨露禅来得恰到好处,恰好有一份家教的工作等着他。

这条街上有家名叫“天义顺”的咸菜店(酱菜园),各种腌菜,应有尽有,味道鲜美,不含任何添加剂。但即便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人家不卖给你。天义顺咸菜店生产的腌菜从来不向外出售,专供王府食用,生意做到这个分儿上,牛掰二字不足以形容。

店老板张凤岐,江湖人称张四胖子,他曾经跟粥摊丁老板说过觅一教书先生。杨露禅一说他识字,丁老板猛可想起了这事儿,顺理成章,杨露禅进入了天义顺咸菜店老板张四胖子家做了家教。

张四胖子的生意做得比较有道,与王府关系甚密,本人也有钱有势,家住海淀,府邸好几百平方米,管看家护院的家丁武师就有二十多个。

张府家大业大,吃穿不愁,杨露禅在这里教书,安定下来,摆脱了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闲着没事的时候,杨露禅会去演武场看看护院武师们打拳练武。一看到练武的,杨露禅触景生情,手也痒痒,他多想上去练两招,教训教训那帮狗仗人势的家丁们。但他不能,他是一名私塾先生,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与武无关。

那群家丁平时嚣张惯了,招摇过市,跟当地的绿林江湖中人结下了不少梁子。

要知道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杨露禅看着这帮飞扬跋扈的家丁们,心中感慨万千。每当夜深人静的晚上,他都会想京华之地,龙蛇混杂,高手云集,难道他一个绝世高手,要在这里教一辈子书吗?

没有!

老天没有让他一直教书,中国的教书先生已经很多了,不缺杨露禅一个。

半年后的某天晚上,杨露禅在书房后面角门小屋里休息,忽然听见后花园有刀兵之声。他赶紧过去瞧瞧,只见家丁们在与武林人士打斗。这帮家丁,欺负老实人有一套,碰到练家式就是一泡尿水。顷刻之间,被人打得鼻口蹿血,满地打滚叫娘。

家丁见杨露禅来了,急忙喝止:先生,千万别过来,别让他们把你打了。

杨露禅微微一笑,在他看来那几位绿林好汉的功夫水平,就好像绿林好汉藐视护院家丁一样。杨露禅箭步过去,空手夺白刃,下了那汉子的手中的刀。辗转腾挪,就把那帮绿林人士撂倒,比他们打家丁还速度。

最后,因为杨露禅出手,解围张家,事情得以平息。

这件事,感到最震惊的不是那些护院家丁,而是张老板。

张四胖子闻听此事,心中纳闷:教书的先生居然是个绝世高手?你说这事儿弄的。

从此以后,杨露禅教书之外又多了项兼职——教功夫。

荏苒两年余,杨露禅在京的状况有所好转,给家里捎去平安信,没想到麻烦来了!

是当地他打伤的那人的家属根据这个消息,上门寻仇。虽然没伤到杨露禅,但他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回到张府之后,杨露禅把当年在永年县伤人的事跟张四胖子说了,恐连累张府,不如离开为妙。

张四胖子觉得怪可惜的,沉思良久,说:“这样吧!去四爷那儿!保准没事儿。”

四爷是王爷,货真价实的皇亲贵胄。

北京人称“四爷”的即是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

就这样,托张四胖子的关系,杨露禅进入了端王府,了却后顾之忧,一心传艺,挫败京城很多高手,名声大噪,江湖人称“杨无敌”。其中还与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掐了一下(平手)。

杨露禅在端王府这个平台上,才得以将太极拳传授开来,所教之拳术,在当时不叫太极拳,而叫作“绵拳”,只教旗人不教汉人,旗营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时有岳柱臣、凌山、万春、全佑等人得太极真谛,后因岳柱臣在中俄边境战争中阵亡。杨露禅遂辞去武术教官之职,离开旗营。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杨露禅是否进入端王府传授太极拳?

答案是:杨露禅并未进入端王府传习太极拳。

清朝历史中一共出现两位“端王”。

《清史稿·诸王传》中记载,雍正十三年,乾隆帝上谕内阁:“朕兄大阿哥,乃皇妣孝敬皇后所生,今朕眷念手足之谊,着追封亲王。”后弘晖被追封为端亲王,葬于清西陵。严格地说,清朝封端王者仅清世宗雍正帝嫡长子弘晖一人(八岁夭折)。

杨露禅出生于嘉庆四年(1799年),很显然与这位追封的端王不搭边。

另一位是载漪(1856—1922),他原来是道光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的次子,1860年过继给了瑞郡王奕志为子。1894年慈禧60寿诞时袭爵成为“瑞郡王”。《清史稿》中记载“更名端者,述旨误,遂因之”,也就是说瑞郡王中的“瑞”字给写错了,写了“端”,将错就错,载漪变成庚子年间权倾朝野的“端王”。

杨露禅生于1799年,卒于1872年。1894年时载漪才世袭王爵,那时他才叫端王。从年代上来看,那时杨露禅已经去世了22年。由此推断,杨露禅并未进入端王府传习太极拳,但一定是进入了王府,只是“入端王府传拳”属于附会之说。

杨露禅过世后,太极拳传于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后由其孙杨澄甫修定而成,正是定名为“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习练者非常多,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衍生了许多杨氏的支派,比较著名的有王氏太极(王壮弘)、郑子太极拳(郑曼青)、熊式太极拳(熊养和)、董氏太极(董英杰)、田式太极(田兆麟)、李氏太极拳(李瑞东)、府内派、老六路等等。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当世三大内家拳,其中太极拳习练人数众多,范围最广,全球习练者约有1.5亿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太极拳。

注:本章节参考文献资料

《杨式太极拳真本》(杨澄甫◎著)

《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基口述,严翰秀整理)

《杨氏太极拳正宗》(赵斌 赵幼斌 路迪民◎著)

《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著)

《金蝉盗技》(平江不肖生◎著)

《偷拳》(宫白羽◎著) uyCHBeKOZ01bde/msz0xTUB1+LpUjEXCbLOhCJcVJVraUP+ZOAbJyfr2niyk8m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