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提醒一下,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比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唯有超越与父母的关系,我们才能与自身有所联结。即使父母曾为童年时期小小的我们提供过宝贵的帮助,我们仍要拿回属于我们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埃里克·比纳(Éric Binet)

“你的父母不再是你的父母。”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振聋发聩,使人缓不过神而淹没于冰冷又矛盾的感情洪流中。有些人会排斥这种想法,觉得它很荒谬,有些人则认为自己受到了冒犯……但越来越多的人在假设自己不再把父母当成父母看待时,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解脱。这种想法即使令人感到不自在,也是根本的事实。它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涉及关系、忠诚、责任和自由,让人眼花缭乱,也为我们带来了至今少有人想象或体验过的真正和解。

成年后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鲜被谈及。围绕此主题的一些书仍然忠于某些所谓有理有据的观点,但那些观点其实不过是广泛流传的陈词滥调。如今,成年后的子女质疑父母的亲职功能 (fonction parentale)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在法国社会里,宗教传统观念仍旧根深蒂固,《圣经》( Bible )的第四条诫命“孝敬父母” [1] 依然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它还伴随着一种变相的威胁:“你们做儿女的,要听从父母的话,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敬父母是你应承诺的第一条诫命:只有这样做才会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2]

自1990年以来,我们通过心理治疗帮助了很多个体、夫妻和家庭迈向新的人际和代际关系模式,帮助他们在成年后从不合时宜的亲子关系中解放出来,因为这种亲子关系令他们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已经成为对他们有害的依恋的根源。这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源于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一概念鲜为人知且引起了诸多误解,我们将其称为“内在小孩疗法”

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是“捍卫成年人的内在小孩”行动的主要发起人。在她看来,心理治疗旨在利用实事求是的方法“重建”个体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要从内在小孩的视角进行情感体验。回忆会主观地重新构建过往的经历,身体也会保留着童年时期就产生的那些有芥蒂的记忆。如果一个成年人无法合理地回应内在小孩的情绪和情感,他就会继续像孩子一样保持对父母的依赖,持续呈现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亲子互动,沉浸在让他反复受伤的依恋关系之中,让他脱离现实,无法重新定位自我(soi),也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心理治疗方面,我们的专业经验和个人经验都与许多既定规则背道而驰。基本上来说,一个成年人如果与他的内在小孩重建联系并达成和解,那么他就会从内在小孩的角度重新思考自身经历。他会与童年的自己进行特殊的沟通,并与之缔结新的联系,通过成为自己的盟友,进而巩固成年后个体的自我发展过程,摆脱父母依旧实行在他身上的亲职功能。这样一来,父母就变成了前父母 (ex-parent),子女就变成了前子女(ex-enfant)。我们认为,这是有利于成年后的子女与父母重新建立健康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本书的主旨是基于子女成年后的亲子关系背景,对内在小孩的各种层面进行阐释。许多作品都倡导让子女优先考虑父母的经历,而非子女自身的童年经历。许多观念让人不顾其他的一切,只要求子女理解父母和父母的故事;或更糟的是,劝孩子原谅父母。而这些观点都存在相同的缺陷: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有利于父母(却不利于孩子)的既定规则,维护等级分明、并不对等的亲子关系。这些观点公然地否定许多人为改变亲子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人从来不曾质疑子女角色、亲职功能以及家庭的既有概念。孩子在勇敢地捍卫无法被父母接受的言行时总是遭到指责,他的天性被直接否定,他甚至还会遭受虐待,仿佛“亲职功能的运作机制彻底颠倒:我们要保护父母,而非保护孩子” [3]

诚然,把所有错误全部归咎于父母其实也是一条死胡同。这样一来便无法让前父母和前子女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在本书中,我们将真诚地为你提供清晰、有力的论据。

本书首先探讨对前子女而言至关重要的部分:重新讨论童年时期曾被忽视或被作为玩笑而不受重视的亲子问题。同时我们也会着笔于父母因为要结束与下一代的原有关系模式而不可避免产生的悲伤。太多的父母在放弃父母的角色时感到很吃力,因为在这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帮助。

在童年和亲子关系中不曾存在的东西不会在今天出现,也不会在明天出现,更不会在遥远的将来出现。在亲子关系中,那些过去没有实现的事情,就意味着永远都不会实现。孩子为了感到被爱和拥有存在感,会从童年时期就开始适应父母、家庭、社会和文化的种种束缚。这种过度适应是每个人塑造自我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成年后厘清自己与前父母的关系能够让成年后的子女获得真正的自由。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解开过去的心结,拥抱崭新的可能性,驶向无法想象的、令人期待的、全新的目的地。

由于家庭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本书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对数千人进行了三十年的心理治疗实践后,我们发现心理创伤很多时候是由痛苦的人际关系引起的。我们在本书仅探讨、揭示你与前父母的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建议。我们不敢说掌握了唯一的真理,只是分享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真实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很少有成年人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保持平静。如果父母摆出一副“你曾是我们的孩子,就永远是我们的孩子”的姿态,那么你该如何面对呢?此外,许多不合时宜的想法,譬如服从、忠诚、责任感、愤怒、内疚、叛逆、融合感、羞耻、恐惧,也会使亲子关系脱离正轨。当然,亲子之间也不是毫无和解的机会,但你必须先全面地、彻底地“修复”你的童年经历。

因此,你面临着以下挑战:哪些陈旧的观念在阻碍成年后的子女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如何消除“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一个孩子”的不适感?如何解救被困在过去无法解脱的那部分自我?如何与前父母建立一种新的联盟关系,又应该以哪种状态维持这个“联盟”?

本书的第一部分“原生家庭的既定秩序”会引导你质疑阻碍个体心理和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观点。人类天生就有逃避冲突和痛苦的本能,以求自己的原生家庭能够维持现状。因此,若想改变与父母的依附关系,你就必须抛弃那些传统观念。

第二部分“做还是不做父母面前的永恒小孩?”能帮助你更灵敏地感知亲子关系失调的迹象。你可以结合真实的个体或原生家庭经历,逐渐勾勒出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的轮廓。每个家庭都有意想不到的对策,可以创造出一种实际有效的相处模式。

第三部分“建立前子女与前父母的新联盟”将会为你呈现一套全新的亲子相处模式。在这种新的联盟关系中,个体的互相尊重以及对亲子关系的合理憧憬,能够让你从原生家庭系统中解放出来,真正踏上自我觉醒的个性化进程。 PW3mbN/jATFk49m+B1JPzoEbmproBT7uFSKguarob+jsvqHp/WMkI5stowYW8v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