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建合理的资产配置

为什么市场波动的时候,同样下跌10%,不同的投资者的感受却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巴菲特买了一只股票,回撤了20%,而有100万元金融资产的我跟着巴菲特买了同一只股票,也亏损20%。在同样的市场波动下,很可能对应着巴菲特买了50亿元亏损了10亿元,我买了50万元亏损了10万元。

这种情形对巴菲特而言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而对我来说则意味着一年的回报归零了。因为在巴菲特数万亿元的组合中,10亿元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巴菲特可能持有数百个品种,这些涨跌不一的品种最终可能带来回报。而10万元对我来说则占据了自身金融资产的较大比例,当它消失时,我的整个金融资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较,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一些。但显然我们能看出,不断分散的组合、资产配置在这中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提到的家庭资产配置就是这样一种思路的扩展。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指根据家庭成员的收入、年龄、风险偏好、生活目标等因素,将家庭资产分配到不同类型的投资产品中,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风险控制的过程。

这里的“家庭”是广义上的,从家庭意义上看,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包括教育、医疗、日常消费等,即使是一个人,这些约束条件同样成立。

在家庭资产配置上,并不存在可以直接照搬的方案。每一个人面临的“约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的收入在不断变化,我们不会像巴菲特一样有钱,又比如我们不会永远年轻,还比如家庭结构也在随着时间而改变。

与此同时,外部的限制,比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迁、投资品种的丰富程度,也在制约着投资者选择的能力。

另外,不同的人对“效用”的信念也是不一样的,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价值的优先级排序并不相同。比如,有人认为更多闲暇优先级更高,有人认为更多财富优先级更高,有人认为稳定是最重要的,而这样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家庭资产配置时,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但在以下两个层面上,有一些经验仍然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一是你的资产负债里都有什么,它是不是均衡的。

在很多新闻里,这被称为“居民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你的“身家”是由什么构成的。

对大部分人来说,房产一直在资产中占比较高,而金融资产的占比较低。“住着1000万元的房,干着1万元月薪的工作”,这种情况在一段时期内较为普遍。

比如央行2019年的一次针对城镇居民家庭开支的调查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9.1%,低于美国的12.1%。而在资产中,59.1%的占比是住房(这比美国高出28.5%)。

从这个角度看,房价波动对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第二是你可以用来投资的钱,都买了什么。

这也被称为“金融资产配置”。如果简化来看,人们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即你持有的投资品种越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少,整体表现就越稳定。

比如,一般而言,持有一篮子股票要比持有1只股票更稳定,持有一篮子股票和债券,又比持有一篮子股票更稳定。

但如果从长线指导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纳入更多的投资品种,这些品种能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这方面,“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指导原则。这个原则是标准普尔提出来的 ,即将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按照资金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见表0-1)。

表0-1 家庭资产账户

有投资者将这一规则依据其中各部分资产占比总结成“1234原则”,同时通俗地将这几部分命名为“要花的钱”(现金消费账户)、“保命的钱”(金融杠杆账户)、“生钱的钱”(风险投资账户)、“保本升值的钱”(安全理财账户)。

我们不能说各部分资产的精确占比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大体的原则是适用的。

目前的情况是,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人的金融资产分布可能离这个比例比较远。

央行的统计显示,城镇居民持有的现金及活期存款在金融资产中占比16.7%,定期存款占比22.4%,银行理财和信托等占比26.6%,公积金占比8.3%,股票占比6.4%,基金占比3.5%。其中调查统计得到的基金占比,也与宏观数据的表现接近,比如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市值为14.56万亿元,而同期居民存款为133.12万亿元。

按此计算,人们在现金消费账户(16.7%)和安全理财账户(49%)上的占比过高,而在金融杠杆账户、风险投资账户上的占比过低。

我们需要做的是搭建一个更符合我们实际需求的资产配置,其中,适当资金留作日常和应急使用,一部分资金作为未来生活和重大风险预防的保障,而大部分的资金应该用于实现稳定收益增长,以及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两部分。如果你的组合已经满足这一点,那么开局就相当好了。如果不满足,那么可能需要向这个原则靠拢。

从现实数据看,至少可以说,有两个方向的改进可能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是在控制财富总体波动的情况下,将更多增量资金用于提高金融资产占比,分享资本市场长期收益;第二是强化养老、保险方面的储备,将未来的潜在压力通过金融产品对冲。 edWMYh0egm0JEQh+LJ/qbDxIgRQHJJPqZlxT0qJtGZT1mg/aT0pQJKxv4KDFw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