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识ETF:万千宠爱在一身

在前文中,我们对于ETF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我们来认认真真研究一下这种既适合投资小白,又适合高手和专业机构的投资理财产品,了解它的内涵,重温它一路走来赢得全球青睐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指数?

ETF是指数基金的一种,要深刻理解它是什么,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指数,再弄清楚什么是指数基金。

指数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对于一个由很多成分构成的复杂系统来说,不同成分的表现不能直接相加,但如果按照一定的统计规则加总,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系统表现就可以拿来对比了。这种反映复杂系统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就叫作指数。

举例来说,如果市场上只有鸡肉一种商品,去年鸡肉10元一斤,今年鸡肉20元一斤,市场的物价变化情况是可以直接计算的,即上涨了100%。但如果商品变成了鸡肉、牛肉两种,鸡肉每斤从10元变成20元,牛肉每斤从20元变成10元,能说市场物价水平从去年到今年没有变化吗?显然,这么直接计算就不行了,需要运用指数的方法。

我们先确定指数的编制规则,将鸡肉和牛肉两种商品作为样本,以销售量作为权重。经调查,市场上鸡肉、牛肉的销售量之比是2 ∶ 3。这样很容易算出,去年我们采购2斤鸡肉和3斤牛肉的总价为80元,今年我们采购同样数量的鸡肉与牛肉却仅需花费70元。通过公式(70-80)/80 =-12.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的市场总体物价水平下降了12.5%。

这就是指数的最大意义——让复杂系统在不同时空之间的表现可以进行比较。

股票市场也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我们要看贵州茅台的股价是涨是跌,那很容易,对比一下不同时间点的股价就可以。但如果我们要判断整个沪市A股的涨跌情况呢?显然,将沪市数千只股票的价格直接相加,再拿这个相加的结果进行比较,是不太科学的。

上证指数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ST、 * ST股票除外)作为样本,以样本总市值作为权重,加权计算得出结果。上证指数的基准日是1990年12月19日,基点定为100点。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是2974.93点, 相比基准日,增长了28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算法不包括分红的因素。

此外,我们熟悉的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是美国市场的股票指数。它们不仅被用来衡量美国股市的表现,也常被当成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恒生指数则是中国香港市场的代表性指数。

对A股市场而言,目前具有官方权威性质的指数,主要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发布。其中,中证指数公司由上交所、深交所共同出资设立,主要发布中证系列指数和上证系列指数,也有深证系列指数。中证系列指数样本空间范围跨度较大,上证系列指数则选取沪市股票作为样本。前面介绍的上证指数,就属于上证系列指数。

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是深交所的下属企业,主要发布国证系列指数和深证系列指数。前者类似于中证系列,样本空间范围较广;后者则聚焦深市股票。

不同股票指数之间,除了样本范围不同,在权重设置等规则方面也存在不小差异。后面我们在介绍不同产品的时候,在此方面会有进一步的介绍。

什么是指数基金,什么是ETF?

搞清楚指数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指数基金和ETF,理解就会更透彻一些。

所谓指数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数作为标的,如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以指数选取的样本股(又称成分股)作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产品,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者部分成分股,形成投资组合。指数基金的运作目的,是跟踪标的指数或业绩基准表现,并尽可能减少跟踪误差,以期获得与标的指数大体相同的收益水平。

那什么是ETF呢?这三个英文字母,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缩写。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ETF的定义,作为一种基金产品,它的全称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它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兼具股票、开放式指数基金和封闭式指数基金的优势和特点,既可以在场内交易,也可以在场外交易。

在本书的开始就曾提到,指数基金具有投资风险分散、信息透明度高、费率成本低、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等特点,已逐渐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所有的指数基金中,ETF是发展较快、较有活力的一个品种。它的优势至少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充分分散风险、成本费用低廉、信息公开透明、参与简单便捷、资金使用高效。其中,有的优势别的指数基金也有,有的则是ETF独有的,或是ETF更加突出的优势。比如说,ETF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优势,比一般指数基金更加突出;ETF可以在场内、场外操作,相比一般只能在场外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对资金资源的运用更加充分;此外,ETF的操作策略较为灵活,交易策略较为丰富,也可以用于优化资产配置。

所以,ETF可以是小白的选择,也可以是高手的选择,还可以是专业机构的选择,堪称投资理财市场的“五边形战士”。

ETF的发展史

虽然ETF有着那么多优势,在投资理财市场不可多得,但它的历史并不长,甚至连指数基金这个大类的历史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不过,股票指数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84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指数——道琼斯指数就已经诞生了。1923年,标准统计公司开始编制股票指数,这就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前身。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指数基金作为一种投资理财产品,才正式在市场上出现。这离不开一位重要人物,也就是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的约翰·博格(John Bogle)。

约翰·博格出生于1929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1年,他在毕业论文《投资公司的经济作用》中就曾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包括共同基金的市场表现很难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投资收益可以通过降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实现最大化等。在当时,这些观点可以说是离经叛道,因为华尔街所信奉的,是依靠天才操盘手赚取超额利润,而基金产品的认购/申购费率甚至会高达5%。

1975年,已经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的博格,创立了先锋领航集团(The Vanguard Group),并推出了全球第一只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指数基金——第一指数投资信托(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先锋500指数基金的前身。先锋500指数基金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简称标普500)走势,坚持被动投资,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目标,充分体现了博格的投资理念。

不过,虽然这只基金的成本费用很有竞争优势,但由于它和当时市场流行的主动投资理念格格不入——所有人都想打败市场,博格很难说服投资者,加上指数基金费率太低,无法为销售渠道提供高额分成,对渠道商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导致它在发行初期业绩非常惨淡。基金募资目标是1.5亿美元,但成立3个月后,只募集到了1000多万美元。随后几年,基金的表现不佳,排在同类基金的75%之后,规模也一直停滞不前。

不过,博格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终于,转机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养老体系进行改革,推出著名的401(k)计划,大量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加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美股迎来了长达18年的大牛市。在这种情况下,指数基金善于捕“牛”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加上低成本费用的优势不断积累,博格这只基金的规模得以不断扩大。1982年,它的规模突破1亿美元;1988年,达到10亿美元;1996年,达到100亿美元。到2023年底,它的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 成为全世界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之一。与此同时,先锋领航公司和其他基金公司发行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这种坚持被动投资理念、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的产品,已成为无数投资者认可的主流投资理财工具。

作为指数基金中有活力、发展快的品种,ETF的出现要更晚一些。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重挫508点,单日跌幅达到22.6%,刷新有史以来单日跌幅纪录,史称“黑色星期一”。 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直接对冲股票组合风险的交易机制。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公开邀请投资行业创造新产品,以强化买卖一篮子股票的做市商机制。1993年,道富集团正式发行全球首只ETF产品——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和先锋500指数基金一样,这只ETF产品追踪的也是标普500指数,它的出现,不仅吸引了众多希望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交易指数基金的个人投资者,也吸引了很多专业投资者和大型机构,他们将ETF视为一种低成本、证券化的指数资产交易方式。如澳大利亚的养老基金,就成了这只ETF发行之初的重要投资者之一。到2023年底,这只产品的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是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ETF产品。

ETF问世之后,其“五边形战士”的强大优势很快赢得了市场青睐和投资者追捧,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热门投资产品。1993—2009年,全球ETF市场用了17年时间,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到第二个万亿美元,仅用了4年;第三个万亿美元用时3年;第四个万亿美元用时仅1年;随后基本是一年上一个万亿美元台阶。到2023年底,全球ETF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1.61万亿美元,近20年间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2.16%,产品数量也是连续20年保持增长。

在美国市场,依靠ETF快速增长的强势带动,2023年底,以ETF为中坚力量的被动基金规模首度超过了主动基金。同时,投资股票的ETF产品占到了美国股票总市值的13%, 也就是说,有13%的股票市值是投资者通过持有ETF而间接持有的。

ETF的中国故事

中国境内第一只ETF产品,是华夏基金2004年在上交所发行的上证50ETF,它跟踪的是上证50指数。 这只产品的发行标志着境内ETF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正式开始。2004—2024年,正好是20年。

这背后有一个曲折的故事。早在2000年,上交所就开始组织研究ETF产品,2002年7月,上交所推出了上证180指数,并宣布研发相关ETF产品, 华夏基金也开始启动ETF研发工作。

在长达数年的研发过程中,境内第一代ETF人一方面向海外机构“取经”,汲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实际,设计交易规则、创新业务系统、搭建基础设施。在投资者对ETF并不熟悉、包含数字或字母的基金产品普遍难卖的情况下,他们反复与投资者沟通,努力进行产品介绍。

最终,这只产品在募集阶段规模达到了54亿元, 为境内ETF产品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良好开局,也正式开启了境内指数化投资时代。截至2024年6月30日,这只产品的规模已经超过1100亿元。

在多方共同推动下,20年间,境内ETF行业蓬勃发展。2004—2020年,境内ETF市场规模从0起步,到突破1万亿元大关,用了16年时间。但仅仅3年之后,就实现了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突破。到2023年底,ETF产品市值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产品数量达到889只。 尽管2023年内A股出现较大波动,ETF市场仍然实现了5009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反映了众多投资者对ETF投资价值的认可。

与此同时,在A股的总市值中,投资股票的ETF产品市值占比仅有2%,与美国的13%相比, 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境内ETF市场,仍处于生机勃勃的快速发展期。 PIPtXAgJpRU6M2mM6IZ/dOPZcKqVhccJ5zIJHvEsBCfe2oQ/l+wnYO+e9pubD1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