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后的几年里,黄仁勋将自己从制图员到CEO的飞速晋升描述为一连串的巧合。“我只是一名接受过公立大学教育的技术人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野心,”他在2020年给奥奈达浸信会学院所做的毕业演讲中这样说道,“如果你们在寻找一个未来能经营公司的人,我想你们应该不会选择我。”
黄仁勋以令人敬佩的谦逊态度面对自己后来的成功——但有时,他也过于谦逊。 所有在他生命中这个阶段认识他的人都认为,黄仁勋在演讲中的某些说法并不真实。马拉科夫斯基回忆称,黄仁勋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奋斗者,拥有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及显而易见的雄心壮志。“他曾表达过在30岁时做些什么的愿望,”马拉科夫斯基说,“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他家吃晚饭时,他向我们透露了这个想法。”
作为资深行业分析师,汉斯·莫斯曼(Hans Mosesmann)参与了英伟达首次公开募股的工作,他回忆起与黄仁勋在LSI的一位前经理的交谈。这位经理曾负责员工评估,黄仁勋的评估表上没有分数,只是在底部写着:“黄仁勋是一位优秀的员工。我期待有朝一日能为他效力。”
霍斯特曼记得黄仁勋在LSI遇到的一些摩擦,当时他年仅20多岁却管理着一个年收入2.5亿美元的部门,手下有多名年长且经验丰富的员工。为了调解矛盾,科里根从英特尔请来一位高级总监,让他与黄仁勋共同管理该部门。黄仁勋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是“政治操作”。“是他一手创建了那个部门,如今却被夺走了。”霍斯特曼说道。也许正是这次事件引发的怒气,促使黄仁勋决定离开。尽管马拉科夫斯基和普里姆有时令人厌烦,但他们也是天才,黄仁勋是他们选择领导者的唯一对象——他们不信任其他任何人。
然而,黄仁勋并未立刻答应。他深知创业之艰难,硬件类初创公司更甚,而面向消费者的硬件初创公司则是难上加难。多数公司连原型阶段都达不到,更别说其他了。 对黄仁勋而言,做出决策需要冷静分析,容不得憧憬等无用的情感因素的干扰。对他而言,商业不过是另一个工程问题。
工程师们试图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基本原则,进而利用这些原则产生强大的效果。若要创办初创公司,黄仁勋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这些原则。他需要深入研究市场、供应链、竞争态势、技术及产品匹配度。此外,他不得不与客户、游戏开发商及计算机图形专家进行探讨性的电话沟通,研读枯燥的行业报告,翻阅柱状图、销售数据及客户调查,以探寻行业上升趋势。简而言之,他必须做好周全的准备工作,而这些准备工作只能在一个地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