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骋 “四校”的概念,是被其他人在我心中树立起来的。
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或小学的时候,爸妈就聊“四校八大”中我未来能考上哪个,我妈说顶多“八大”吧。当时已经听到有这么个东西,虽然搞不懂是啥。后来我发现自己学习不错,老师也在跟我说“四校八大”有多么好。就这样,感觉“四校”是在他人的描绘当中浮现出来的,我其实也没问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报。
我当时对中小学走高考路线还是走出国路线没什么概念,说实话,我当时走高考路线,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这条路线有名校,想着大家听到我去“四校”,会不会都觉得我很厉害?出国路线的学校感觉不是很难进,听上去也没有很“高大上”。心中肯定有个很大的声音在这么说。
陈瑜 有小小的虚荣心,觉得去“四校”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宇骋 对。
陈瑜 但真要考进“四校”可不容易,中考考出这样的成绩,对你来说也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准备吧?
宇骋 现在回想,实际上我可能不用付出特别大的努力,但当时学校不断强调的是要非常细致、尽可能地细致,每道题都要确保差不多做对,粗心做错的题目是最不值得的,所以我当时心会很慌。
要说知识点的话,其实基本上也都掌握了,只是最后一直在刷题,想各种办法让自己心不那么慌。比如老师说做题型整理、解题秘籍,初三最后几个月我们就在搞这些东西。但这些解题秘籍做完一遍后,我也不会去看,就是图个心安,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再踏上考场的时候心态就会更好一点。
我觉得最后这一段时间的备考冲刺,我可能已经达到95%了,但是要在最后阶段再提5%,其实性价比不太高,但没了这5%,可能就会跟“四校”失之交臂。所以我当时也挺矛盾的,确实度过了一段挺累人的日子,主要是心理的煎熬,至于说学业上的话,该会的都会了。
当时还在家里上网课,明明都已经会到“烂”的知识点,我会因为不听网课就开始疯狂焦虑,开始指责自己。当时感觉定死了“四校”,定死了特别难的一个目标,然后就开始近乎完美地要求自己,可又做不到,每天活得特别焦虑。
陈瑜 嗯,因为中考要考到这样的目标学校,就是需要你做到滴水不漏、做到百分百。
宇骋 对,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其实很多时候没必要对最后这一点点吹毛求疵,但是中考就是个考试啊,评判标准就只有这么一条,大家也都在这条路上走,所以要变强只能做到滴水不漏。
刷题可能对我来说还好,但是错了一道,我可能就会陷入焦虑,或者刷到哪一道我对了,但没有完全搞懂为什么对,我也会陷入焦虑,就感觉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在考场上出现,到时候如果碰到了,我就肯定会做错,我就会慌,这种心态一直在折磨着我。
陈瑜 这样的焦虑情绪有躯体表现吗?
宇骋 当时其实还算少,有时候晚上我会找我妈哭诉,陷入一种很矛盾的状态,可能因为年轻人确实自控力不好,在家里上网课就是会看东看西,看完后心里又酸又沉,被那种愧疚感给包裹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