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有”、“无”之用(48、11)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便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一个人用一辈子的时间都读不完。所以庄子说,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追逐无穷的知识上,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成功。正如把眼光专注于事物的外在形貌上,就会被无穷的声色变化所迷乱,这种事情干得越多,与道偏离就越远。

因此老子说:“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不会依靠亲身经历来明白其中的道理,不会通过亲眼见到来认知事物的本质,不会事事亲力亲为来建功立业。因为我们的目光看不到“大象”,耳朵听不到“大音”,跨步不过尺许之遥,生命也不过百年之间,运用这些有限的手段,始终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

人如果只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最多也就发挥一个器物的作用,能耐终究有限,不可能去承载万物,去取得天下。正如发挥耳目心智的作用,去致力于“学”,那么穷尽我们一生,能学到的知识终究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知悉天下。

所以老子说:“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如果致力于道,当损到了“无”的地步时,它的容量就是无限的。此时便拥有了“无量”之量,可以承载天下万物,可以知悉天下,可以无所不为。

车之所以有车之用,陶器之所以有陶器之用,房屋之所以有房屋之用,是因为它们拥有可以被使用的空间。杯子之所以不会被人喝一次水就扔掉,正是因为它拥有“无”之用。拥有小小的空间可以装水,尚且可以保证它被人百般爱惜而不会丢弃,又更何况是那些拥有“无量之量”的人呢?

士卒冲锋陷阵,不论他的武艺多么高强,也只是在发挥器物的作用而被消耗。但是能率领十人的伍长,就不会被轻易损耗;而能领军万人的将军,则是整个国家都要保护他了。这就是拥有容量,拥有“无”之功用的好处。

杯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它一开始也是一个坚实而满的东西,比如一块木头、一块石头,它们在坚实而满的时候是没法盛得下东西的。要想让自己具有容量,就需要减损自身的一部分,减损得越多,容量就越大。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至于损到最后,仅仅只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概念上的存在,比如圣人,比如天地。天地是很大的,老子形容它像一个大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给出足够的空间容纳万物,怎么用也用不完。

用“无”而不用“有”,因为“无”能容纳外物,用之则己“长”,所谓“海纳百川”;“有”只能拿来消耗,用之则己“消”,所谓“坐吃山空”。用“意”而不用“力”,因为“意”无形而巧;“力”着象而拙。用“心”而不用“窍”,因为“心”能容纳声、色、味、嗅、触为一体;而“窍”皆各有其所限。 +xM9ecofFhZP0zh2dmgY399MjwF2aDfFgnALfcfh/u5U1ngJCHCidDtKitheZ5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