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人尊崇孝道,非常看重父母的生日。父母过大寿,许多人往往都会举办得特别隆重。不论给父母祝寿还是自己过寿,过去民间的讲究还是颇多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首先,父母健在可不能随意操办。过去的人结婚比较早,父母与子女的年龄差距并不算太大。民间有句俗话,叫作“早生儿女早得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儿女到六十岁父母还健在,就不能过六十大寿,有道是“头上还有一层天在”“尊亲在,不敢言老”。在别人眼中,自己可能是个老人,但在父母面前,自己依旧是个孩子。倘若大张旗鼓地为自己过寿,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出于对父母的尊敬,即使全家人庆贺一番,只能称“过几十岁生日”,忌称“过寿”。
这里所说的,当然是指传统俗规,至今城乡大多数人仍照遵不误。
其次,七十三岁的生日和八十四岁的生日不能操办。民间有句俗语,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叫着商量事。”意思很明显,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老年人的两道铁门槛,好些人都迈不过去。到了这个年龄,就格外小心谨慎,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谁也不敢轻易张扬着祝寿贺寿。过去,人们很忌讳这两个岁数,直接与孔子、孟子脱不开干系,因为孔子逝世时是七十三岁,孟子逝世时是八十四岁。漫长的年月里,人们一直尊崇孔孟之道,如果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年举行隆重庆祝,就是对孔子和孟子的不尊敬,就是对生命的不敬畏。这两年不操办,这才是真正的源头所在。其实说透了,“七十三,八十四”并不见得那么邪乎,有些只是巧合而已。不过,从此俗传承方面来看,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如果老人身体不是那么乐观,俗从实际,为长辈不搞祝寿也是可取的,因为大多数老人们都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理存在。
不能提前过寿。六十大寿是一个大循环,属于重生,属于新的开始。如果提前过,就会提前消耗自己的寿命,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古人不允许提前过六十大寿。当然,其他年龄段的寿辰也不能提前过,其俗理也是一样。
按照传统风俗,老人一旦跨入寿门,儿女们尊老敬老,为其操办寿诞之礼,这本来就不存在非议。但是,有些人想要多收点寿礼钱,还没有到六十岁就提前祝寿,有的既操办阳历的又操办阴历的“双寿”,也有的则便选择提前把这个日子过掉,实在有失古风。近些年来,一些人也一反常规,五十岁不到就“办寿”,上有高堂也“办寿”。对此,有些乡村的人笼统称之为“过寿儿”或“过生儿”。
总之,承袭古风也罢,创新发展也好。说一千道一万,多为老人做点事情,多去陪伴一下老人,实际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