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酒,俗称“落成字”“订婚”“喝定亲酒”或“行规程”,是婚姻俗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在农历双月上旬逢双日或吉日进行,忌单求双。这一天,媒人亲自到女方家,也有的带未婚男子一同前往,按女方家乡俗规拜祖、奠酒。纸束红纸葽,香束红纸葽,皆成双成对。炷香时,不管插入香炉里的香是端是歪,都不能重插。奠过酒后,起拜四头。紧接着,女婿要给岳父、岳母及女方家长辈依次磕头,该称呼啥就称呼啥,丝毫不能失礼。奠酒时,若有女方家族多人在场,也要挨辈分一一磕头相认。过去如此,现在亦不可免。陪同的男子也要一起行叩头礼。礼多人不怪。如此慎重而行,以示正式定亲。
奠酒,早期称“送定”“过定”“定聘”,其中包含着“纳吉”的一些内容。过去,定金几十元至百元不等,俗称“绑酒瓶钱”或“针线钱”;定礼,通常是两套衣裳,外加四色之礼。现在,除定金加码外,定礼一般多为金戒指、首饰、手机、电器等。从古到今,定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是多是少,外包红纸,俗称“红包”或“喜钱”;定礼也要成双成对,以象征所订婚姻“双双对对,万年富贵”,美满幸福。
奠酒仪式过后,女方家要挨门逐户请家族内各家代表喝定亲酒。过去多为土产酒,现在是白酒、啤酒、葡萄酒类,什么酒都有。对女方家来说,“生下儿子是先人的德,养下女儿是众人的亲”,女儿许了人家,请到一起聚一聚,喝几盅,结了亲家,往后可要相互关照。对媒人来说,有族人作证,请大家喝了喜酒,“一杯水酒当着众人的面奠在了先人面前”。可以说,这奠酒之举绑定了许许多多的人,封住了大大小小的口,对谁都有约束力。人们常说的“三媒六证”,在此可见一斑。
过去。奠酒这天,女子一直不公开抛头露面,只能遮遮掩掩偷偷地在暗中窥视几眼未婚夫,否则会落下“没教养”的嫌疑。俗言说,“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现在可不同了,别人不但不会说三道四,反而认为是好事。大人可凭此避免落愧歉,婚姻是自主的。
奠酒之后,若女方方面反悔,女方家不但要落下“坏心贼”骂名,而且还要无条件退回男方家此前的所有花销,小到一杯茶水也要算在内;若是男方家反悔,女方家则分文不退,一切白丢。
奠酒仪式结束,媒人要接受女方家的款待。在族内老人陪坐的筵席上坐尊位,有时也因各种亲缘关系或再三推让而屈居次位。未婚女婿要依次给席上老人敬酒。
席后,女方家女主人、兄嫂、姑母、姨妈等提出要求,和媒人之间商量礼银(即财礼)。一般女方家找各种理由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老谋深算的媒人往往面部含笑,满口答应,一一记在心里或“礼单”上。有时媒人也讨价还价,其族人也从旁调停。
其实,媒人当场给女主人给足了面子,事后总是旧话重提,礼银越压越少,因而“十礼九不全”。俗言道,“水深了都难过”。聘金聘礼方面,各村有各村的标准,谁都心里有个“度”,若超出了“度”,人们的说法就不恭了,甚至受到家族的谴责,亲戚的唾骂。
“骡马有价人无价。”现在提倡婚姻自主,礼仪从简,有些干脆不兴“插香”、奠酒,往往跟“送礼”合并,一次性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