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取名认干亲

取名

婴儿降生,长辈便给取名。通常是父姓之下添两字或一字,俗称奶名、乳名或小名。其实,名字是名和字的合称:“幼名、冠字”。后来,人们不再严格分称,笼而统之称“名字”。有的家族,还以辈仲顺序或字辈形式先固定下一个字,实际再添加一个字,就连缀成名了。这是小名。至于长大成人之后的冠名(大号)取“字”,往往要请有学问的人来仔细推敲,最后才能和家长一起定夺,是非常慎重的。《仇池国志》记载了氐杨家族的兴衰史,在氐杨家族世袭等名录里,就有“集”字辈人名若干,便是早期的有力见证。如今,此遗俗惯制仍在境内部分家族内盛行不衰。

过去,医疗保健条件落后,婴儿易得“四六风”,再加上要过“出天花”的铁门槛,以及生病和迷信所误,多有夭折。有些妇女自以为“命不好”,便给孩子起贱名以求保活。比如,在姜席镇西王集村,诸如脏稀、怄人、猪球、牛粪之类的贱名就不下二十多个,当然境内此俗流传较广,几乎各个村子都有贱名。除此,受迷信和五行相克相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如果五行不平衡,命中缺少什么的,便设法在名字中求全补上。比如,命中缺水,就在名字中用与“氵”旁相关联的字,如润、泉、泽等,其余金、木、水、火,以此类推。

认干亲

又叫拜干亲,就是寻找“义父”“父母”,俗称“拜大”“拜娘”或“干大”“干娘(妈)”。认干亲的方式方法较多:一是孩子与生身父母命相不合或相克,便有意选择当地能够相生的多子多女的“全命人”认干亲,通常择一吉日举行接送仪式。二是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拜大”或“拜娘”,便借满月这一天,抱着孩子,带着圈圈馍,于村边大路上撞运讨吉“碰拜达”。撞干亲时,还有让其给孩子命名的习俗。三是因多育不存,或与孩子命相相克,便有意转移命相,拜认干亲。有的拜一个,有的则拜二三个,通常给孩子起名为“X家代”“三姓保”等。四是寻找当地年代久远的古松古柏,或名气较大的石头当“拜大”“拜娘”。“树拜大”大多数是寺庙道观或牌坊处的古树,“石拜大”亦是当地名山上的石坎、石崖、石碑或界石,人们的心理认定是“万物有灵”,可以求得逢凶化吉、福寿同春。

有先寻“拜大”的,也有先寻“拜娘”的,其情其理一致。因干亲夫妇的关系,自然彼此不分。不过,接送“拜儿子”的礼仪只限一天。此后,“拜大”“拜娘”每年正月间都要给孩子添钱、纪岁,直到满锁为上。

拜干亲中,被认干亲的一方,也是有不少俗忌的。比如民间有“拜干儿,失湿儿”的俗信流传,所以,必须是多子多女的福大命贵之人,未婚或未育的人是不认干亲的。至于撞干亲,自然另当别论,虽然毫无选择的余地,但并不存在患得患失。另外,境内还有“一个义子半个儿”“代养孩子”的俗言流传。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让近邻或多子多女的人家将孩子抱去,或让乞丐抱走,生父母再拿米、面、鸡等再赎回来,给孩子起名米换、面换、鸡换和换下的,以求平安长寿。 R5BR4ShADlXPJ1fgaY3aEfjoO5AyrdbAEaKGNIgm0TpypbvpcxJF5tTATj7/Yf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