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优化你的关系网

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一个阻碍自我发展的误区,那就是我没有意识到我需要他人,并需要在人际关系上进行投入。一个人的社群包含很多层面,从家人到导师,从工作中积累的人脉到每天接触的众多供应商、合作伙伴、员工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我认识的最成功的人都通过他们的社群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并反过来为社群提供了更大回报。

品格中一个必要的部分,也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理解和信念。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柯维阐述了我们与他人相处的3种方式:依赖、独立和相互依存。“独立”深植于美国的民族精神中。但坦率地说,独立很难维持,从长远来看也并非很有成效。独立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它很容易演变成自私。“相互依存”是柯维用来形容成功人士发展出来的各种关系的术语。斯多葛学派称之为“sympatheia”,用马可·奥勒留的话来说,就是“万物相互交织,彼此共情”。因此,他写道:“对待你的同胞要像对待你自己的肢体,就如同他们是你自己的延伸。”

避免愚蠢的行为

我们的行为不仅关乎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因此我们要尽量使自己和他人都受益。在《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一书中,作者卡洛·奇波拉用一个2×2的矩阵来分析不同人群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见图3—1)。在矩阵的左下角是“愚蠢之人”,即我们最不想被归为的一类人,其定义是那些对他人造成伤害,自己也没有获得任何收益,甚至可能造成损失的人。我们往往低估身边愚蠢之人的数量,因为一个人是否愚蠢与他的其他特征或资格证明无关。我们这些不愚蠢的人容易受到愚蠢之人及其行为的伤害,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和理解,或者有效地对抗他们那些不合理且无法预测的攻击。正如弗里德里希·席勒所言:“对抗愚蠢,连神明也束手无策。”

图3—1 奇波拉愚蠢矩阵

图片来源:卡洛·奇波拉,《人类愚蠢基本定律》

我们要承认愚蠢的存在,学会如何避免变得愚蠢,并追求智慧。这同样是一种品格,一种值得追求的高尚品格。

别一意孤行

人们常常对有钱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像《辛普森一家》中的蒙蒂·伯恩斯一样:虚伪成性,满口谎言,通过欺骗他人来获取财富。但以我的经验来看,事实恰恰相反。大多数有钱人都拥有良好的品行。他们通常对他人彬彬有礼,工作勤奋,生活有度,坚守原则。这并不奇怪,因为当周围的人都支持你时,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强大的品格是财富的加速器。

当然,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有些人确实能在品行不端的情况下获得巨额财富,但这并不是我们效仿他们的理由。此外,那些缺乏良好品格的暴富者往往会迷失方向,财富也会随之而去。尤其是当他们犯错时,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或支持他们的交际网来提供诚实的建议,帮助他们重回正轨。相反,他们身边更多的是阿谀奉承之辈。良好的品格不仅有助于创造财富,更是守护财富的关键。

建立人际关系和行为边界

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机会服务他人,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坚实、最有力的关系纽带就是家庭。例如:传统的摩门教家庭会将部分收入(甚至全部财产)捐献给教会。这种做法意义深远,它能把个人工作与更崇高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根据我的经验,虽然捐出10%的收入是一种付出,但那些为更高目标而工作的人往往拥有更强的赚钱能力,最终获得的收入足以弥补甚至超越这部分付出。就像摩门教徒将收入捐献给教会一样,领导者和企业高管也应该将服务股东视为一种奉献。这种奉献精神不仅能带来更崇高的目标感,也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回报。

随着你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这一点变得越发重要。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都会带来权力——财富的权力、影响他人职业生涯的权力,甚至改变世界的权力。权力也是一种药,它会淡化代价,放大回报。与没有权力的人相比,有权力的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凭直觉行事。这种心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职场性骚扰行为。权力在潜意识中能够影响性唤起。性侵犯者和性骚扰者普遍有一种错误的信念,即认为他们的举动会得到对方的欢迎。因此,权力有时的确会令人沉醉,失去理智。

而应对上述情况的方法就是将自己与服务他人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服务可以是个人层面的,例如养育子女;也可以是机构层面的,例如参加教会活动;或者是组织层面的,例如加入董事会。在电影《华尔街》中,自私与贪婪的化身戈登·盖柯告诉他的门徒:“如果你需要朋友,养条狗吧。”这句台词设计得很好,意在表明盖柯是个多么自私的浑蛋。但这其实也是个不错的建议,不是因为狗忠诚,即使它们确实忠诚,也不是因为它们很有感情,而是因为它们需要你。

组建“厨房内阁”

除了设定行为的安全护栏之外,你还应该逐步组建一个非正式的私人智囊团为你提供指导,也就是所谓的“厨房内阁”(见图3—2)。“厨房内阁”一词源于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在他执政时期,他定期与一群他信任的政府外顾问进行会面。几乎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熟悉这个概念,这个智囊团由组织架构之外的人员组成,他们能提供坦率、客观的建议。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你需要建立一个既能助你一臂之力也能让你脚踏实地的“厨房内阁”。“厨房内阁”中的这些人应该是你信任的人,他们以你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并且敢于在你表现得像个浑蛋时直言相告。当你需要职业建议、对商业和个人决策的其他意见,或者只是想找人梳理思绪时,你的“厨房内阁”就是你寻求帮助的对象。

图3—2 “厨房内阁”示意图

在理想情况下,“厨房内阁”的成员应该是经验丰富、头脑聪明的人,但这并不是他们最重要的优点。他们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们不是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厨房内阁”能为你提供无论你多么有才华或努力都无法获得的东西:不同的视角。征求他人的意见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接受所有建议。往往建议中最有价值的并非某个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是你得到的问题和回应——它们能够对你的思考进行检验,帮助你更深入地审视问题。

即便在我最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刻,我也始终尊重他人的忠告(尽管不总是采纳)。我的身边聚集了一群我信任的、深知我脾性并愿意坦诚告诉我他们真实想法的人,而不是那些仅仅为了迎合我而说话的人。我从他们那里收到的许多宝贵建议,往往不是指导我该采取什么行动,而是告诫我应避免哪些行为。我这一生犯下了不少愚蠢的错误。但是,正是由于有人及时提醒,“嘿,或许……你不应该那样做”,才让我数次避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决策失误。

慷慨待人

做正确的事情并不总是容易的。如何在面对个人背叛时管理情绪,或在团队生产力严重下降时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这些事情都是对我们内在品质的考验。然而,更多时候,做正确的事其实轻而易举,它简单到我们可能会忽视这样的机会。但这种忽视是一个错误,越是容易做正确的选择时,越要格外小心,这会培养出我们在面临真正的挑战时所需的慷慨、风度和洞察力。记住,你的行为塑造了你的身份。

因此,给小费的时候要大方。小费不仅是给服务人员金钱上的奖励,它还有更广义的含义:在餐厅、酒店、诊所、出租车,甚至在最考验服务质量的地方——机场,对每一个我们遇到的人都表达善意。我们身处服务型经济,日常生活中会频繁地与服务人员打交道。每一次这样的交流都是培养美德、塑造品格的良机。无论是一杯制作出错的拿铁,还是一次重复约定的会面,都是一个选择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小题大做,因一点儿不便而苛责他人,也可以选择展现宽容,让周围人的日子更好过一点儿。

友善的行为不仅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1] ,还能提升你的幸福感。为他人花钱对降低血压的效果堪比健康饮食。而无私的利他行为,简直称得上是一种天然的止痛药。你不妨在点第二份炸薯条时,慷慨地给厨师20美元小费,这样皆大欢喜。这就是慷慨待人的好处,我爱这样的科学。

广交富友

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通过模仿来学习。我们在潜意识中不断观察着周围人的行为,并相应地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与我们交往的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其中的启示清晰明了:为你的潜意识提供最优质的榜样作为模仿对象。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所谓的镜像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回路,当我们自己做出某个动作时,或当我们观察到他人做出该动作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仅仅是想象他人做出该动作时,这些神经回路都会被激活。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向他人学习,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群体的规范。人们甚至在与他人一起用餐时会吃得更多。 人类是卓越的模仿者,模仿是我们童年学习的主要方式,并一直延续到成年。 [2] 事实上,有证据表明成年人更容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儿童足够聪明,只模仿能解决问题或者获得奖励的行为,成年人则会盲目地模仿老师,甚至他们的言谈举止。这包括我们对待金钱的行为。据调查,78%的年轻人表示,他们会有意识地模仿朋友的财务习惯 ,我怀疑实际数字接近100%。

正如许多科学研究的一样,哲学家也早就洞察了这一点。2 000年前,塞涅卡写道:“选择那些能够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伙伴。欢迎那些你能助其一臂之力的人。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学相长。”

这是我提出的比较有争议的一条建议,真正让人们感到不满的是它的推论,即你应该优雅地结束那些阻碍你发展的个人关系。需要明确的是,我并不是建议你彻底抛弃儿时的朋友,或者仅因为某人的经济状况就跟他断绝联系。长久的关系具有无法复制的内在价值。真挚的友谊是命运的馈赠。但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即使曾经牢固的友谊也可能变得有害。不是每个人都能摆脱不成熟、自私自利的性格,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你不应该模仿这种人的行为,也没有义务仅仅因为你们碰巧在高中或第一份工作时相识就与某人一直保持联系。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是这样说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时刻警醒,如果你过去的熟人和朋友已经不值得深交,永远不要因为与他们过于亲密而被拉低了水平。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很有可能会被毁掉……你必须选择是继续被这些朋友喜爱,保持原样,还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失去这些朋友……如果你试图两者兼得,那么你既不会进步,也不会留住你曾经拥有的东西。”

结识富有的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能为你提供获取和驾驭财富的行为参考。如果你像我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接触金钱的机会,那么这一点尤为重要。有钱人往往有自己的圈子,这个社交网络可能非常宝贵。虽然人脉常常被过分夸大——它很少能弥补能力或努力的不足,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能够为你提供更多机会,让你的能力与努力被更好地发挥。

不过,对于你的富有朋友的投资观点,你需要保持警惕。实际上,你对任何谈论自己投资的人都应该如此。人们更倾向于谈论自己的成功而非失败,因此在任何关于投资的讨论中,你就可能会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辉煌战绩”的人。我们可以从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经验,但也要知道他们同样经历过失败。

坦诚谈钱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不好意思谈钱。有钱人和雇主们常常传播这样一种观念:谈论金钱是不礼貌的,应该避免。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无论是否情愿,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资本社会中,金钱是这个社会运转的基础。那些拥有财富的人自然不希望其他人过多地讨论金钱,他们担心其他人可能从中获得启发。音乐家们讨论音乐,程序员们交流代码,高尔夫球爱好者们喋喋不休地谈论高尔夫球(顺便说一句,放弃高尔夫球没什么好遗憾的)。既然我们所有人,无论喜欢与否都是资本社会的一部分,那为什么不谈论金钱呢?通过交流,你可以搜集薪酬信息,优化你的减税策略,提高制订预算的技能,并对自己的应急计划进行实际检验。让谈论金钱成为一种常态,这样你就能在理财方面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婚姻,最重要的关系

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经济决策不是选择什么专业,在哪里工作,买什么股票或者住在哪里,而是选择和谁共度一生。与配偶的关系是你生命中最关键的关系,它将对你的经济轨迹产生巨大影响。

从经济角度来看,结婚,并与伴侣白头偕老是人生最划算的投资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已婚人士的财富比单身人士的多77%。 [3] 在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婚姻生活会让你的净资产增加16%。此外,已婚人士比单身人士更长寿 [4] ,也更幸福,其中有很多原因,但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婚姻提供了一种问责机制,而这种机制对于成功至关重要。就像首席执行官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一样,你的配偶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成功,也会尽全力帮助你实现目标。在我所知的最成功的婚姻关系中,双方都已经深刻理解并接受了满足对方期望的重要性。

然而,与任何重大决策一样,婚姻也存在风险。离婚可能成为个人财务上最糟糕的决定之一。在美国,离婚平均会让个人的财富缩水至原来的1/4,这一影响对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

经营好婚姻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终身工程,而金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重要得多。在美国,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导致离婚的最大因素不是出轨、育儿分歧或职业规划差异,而是经济纠纷。金钱是美国夫妇争吵的第二大话题 ,仅次于语气或态度。在面临财务压力的美国人中,有一半表示这已经对他们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缺钱是夫妻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低收入美国人的离婚率明显更高。

与比你更擅长理财的人结婚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注意:“更擅长理财”并不意味着吝啬)。与理财能力不如你的人结婚也未尝不可,毕竟有一半的配偶都是如此,但你要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挑战。我有一个朋友收入很高,但他的伴侣在消费方面毫无节制。举个例子,他的伴侣竟然会为了一场晚宴花费1 500美元来购买鲜花,这绝非玩笑。他们在金钱管理上的分歧成了两人焦虑的根源。金钱关系的不健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会逐渐侵蚀夫妻关系。

从一开始,你们就必须正视钱的问题。婚姻包含诸多层面,而经济契约是其中之一。这要求双方开诚布公地讨论金钱问题。将金钱视为禁忌可能是美国最不理智的社会规范之一。我们应该找时间坐下来进行一次更深入的对话。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中哪些具体事例支持了这一看法?问题不在于我们理想中的金钱观,而在于我们实际的态度。我们期望达到怎样的经济水平?我们两人如何共同努力维持这一水平?在婚姻中,最重要的贡献有时并不是金钱方面的。当面临困境时,沟通尤为重要。就像面对董事会时一样,坏消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如其来的意外。

财富指南

■ 行动塑造品格。财富自由不是纸上谈兵的产物,而是行动模式的结果。如果只是空有规划,你就无法实现财富自由。你必须付诸行动。

■ 长期培养品格。实现知行合一的关键是品格。品格是抵御人性弱点的盾牌,也是让我们免受资本主义诱惑的屏障。

■ 放慢步伐。留意那些日常无意识做出的决定——不吃早餐,或对轻蔑做出回应等。在行动之前,告诉自己“我能掌控这件事,我的反应由我决定”。

■ 接受情绪反应。不要否认愤怒、羞耻或恐惧,这些情绪是自然而健康的,但不要让它们左右你的行动。有时你需要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你可以找一个健康的发泄方式。

■ 主动培养好习惯。确定你希望培养的行为,并运用科学的习惯养成方法,让它们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 放手去做。避免陷入过度分析的陷阱。不要把计划等同于行动,你应该在实践和试错中学习和进步,这比理论学习更有效。

■ 追求奖励,但不要过分依赖。你需要动力。金钱和地位等奖励是强大的动力,但总会有更豪华的房子、更高级的俱乐部——你赚的钱越多,其价值就越低。不要指望这些奖励本身能给你带来幸福。

■ 承认运气。大多数人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于自己,而将消极的结果归于外部因素。有些人则完全相反。注意你个人的倾向,并在评估结果时将其考虑在内。

■ 强身健体。定期锻炼与健康、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关联是不可否认的。你应当腾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高的工作效率最终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时间。举重、跑步,动起来吧!

■ 良好决策。你应该了解自己的决策过程,回顾过往的成败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最终,你可能会更后悔那些未曾尝试的冒险,而非那些冒险带来的后果。

■ 避免愚蠢的行为。愚蠢的人损人不利己。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社交网络和所处环境的健康状况。

■ 寻求建议,规范自己的行为。你应该找到并珍视生活中那些让你脚踏实地、提供不同视角的人和组织。当你拥有财富和权力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你坦诚相待的人会越来越少。

■ 慷慨待人。这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好的服务,还能提升幸福感,甚至延长寿命。

■ 广交富友。有钱人不仅是理财的楷模,还能为你带来机遇,激励你追求更高的目标。

■ 坦诚谈钱。无论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如何,它都是社会运转的核心。我们应当正视金钱,开诚布公地讨论金钱,因为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也不应回避。

■ 用心经营伴侣关系。选择与谁共度一生,是你生命中最为关键的决定。伴侣关系是你最重要的人际纽带。婚姻是经济的助推器,但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悉心呵护才能持久。

[1] Rollin McCraty et al., “The Impact of a New Emotional Self-Management Program on Stress, Emotion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HEA and Cortisol,” Integrative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33, no. 2 (April 1998): 151–70, doi.org/10.1007/bf02688660; Kathryn E. Buchanan and Anat Bardi, “Acts of Kindness and Acts of Novelty Affect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0,no. 3 (May–June 2010): 235–37, doi.org/10.1080/00224540903365554; Ashley V. Whillans et al., “Is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Good for Your Heart?” Health Psychology 35, no. 6 (June 2016), 574–83, doi.org 10.1037/hea0000332.

[2] Nicola McGuigan, J. Mackinson, and A.Whiten, “From Over-Imitation to Super-Copying: Adults Imitate Causally Irrelevant Aspects of Tool Use with Higher Fidelity than Young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2, no. 1(February 2011): 1–18, doi.org/10.1348/000712610x493115.

[3] Jay L. Zagorsky, “Marriage and Divorce’s Impact on Wealth,” Journal of Sociology 41,no. 4 (December 2005): 406–24, doi.org/10.1177/1440783305058478.

[4] Life expectancy: Haomiao Jia and Erica I. Lubetkin, “Life Expectancy and Active Life Expectancy by Marital Status Among Older U.S.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U.S. Medicare Health Outcome Survey (HOS),” SSM—Population Health 12(August 2020): 100642, doi.org/10.1016/j.ssmph.2020.100642; Lyman Stone,“Does Getting Married Really Make You Happier?” 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February 7, 2022), ifstudies.org/blog/does-getting-married-really-make-you-happier. 5XEnsmntMdK4wnPKRo7h9O6Ornqv/ZmJYqel3q6vMqrMZNSp178YGMLmRmczEA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