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基于网络为收集、存储、处理、传输、交换和管理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物理空间、硬件资源及服务体系。数据中心作为各行各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ICT的飞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数据中心所需处理的数据量也程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发明计算机到目前网络的盛行,从横跨60余年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社会的计算方式经历了如下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为1945—1971年,计算机器件的组成主要以电子管、晶体管为主,体积大、耗电大,主要应用于国防机构。由于计算消耗的资源过大、成本过高,因此,各种计算资源的集中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同时,与之配套的第一代数据机房诞生了。
第二阶段为1971—1995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向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快速演进。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计算的形态以分散为主,但分散与集中并存。因此,数据机房的形态也呈现小型、中型、大型机房并存的态势,特别是中小型机房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今,互联网的兴起被视为计算行业从发明计算机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互联网的兴起本质上是对计算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而对人类社会分散计算资源的整合是计算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趋势。本阶段对计算资源再次集中的过程绝不是对第一阶段的简单复制,其特点为:一是分散的个体计算资源本身的计算能力急速发展,如摩尔定律和其后的多核技术就是典型的应用;二是个体计算资源被互联网整合。
数据中心作为海量数据收集、计算、优化、决策的核心载体,能耗问题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未来5年内,物联网设备有可能超过1000亿台。根据Andrae的调查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成为全球能源使用规模最大的用户之一,从2015年的0.9%,将上升到2025年的4.5%。相比之下,消费设备、固定接入有线服务、无线网络等领域在能源使用方面落后于数据中心。而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的调查数据:全球数据中心在2014年占世界能源使用量的1.62%,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3%,数据中心的排放量也将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
从我国的数据中心能耗情况看,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用各类数据中心总数已超过28.5万个,年耗电量近1200亿kW·h,这相当于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9%。而且随着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耗电量出现激增。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巨大浪费。
综上,数据中心的绿色、高效发展迫在眉睫。
绿色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自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遴选工作以来,新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电能能效设计值已经有所降低,但整体与国际上PUE 1.2~1.4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伴随我国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注,全国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加紧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无论单体规模还是总体数量都激增,直接导致出现数据中心设计负荷使用率普遍偏低的状况出现。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从政策层面,我国相关部门自2012年起每年都颁布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法规中都要求对数据中心开展绿色节能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达到1.4以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从产业层面,各设备供应商加大对高效设备的研发,努力提升设备能效。例如,高效整流模块效率可高达96%,模块化交流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系统的效率提升至95%。各运营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积极引入市电直供等高效供电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的制冷方案并采用近端制冷和气流组织管理技术的模块化数据中心等提升整体能效的方案,还通过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平台,提升运维效率,有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
当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资源整合、业务响应速度、信息安全以及能源管理各方面都显示危机时,绿色数据中心便顺势而生。密集的线路、复杂的环境等都要求数据中心具备高密度、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的性能。此外,还应在产品、系统和机房整体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数据中心的用能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数据中心的“绿色”具体体现在整体的设计规划以及机房空调、UPS、服务器等IT设备、管理软件的应用上,要求其具备节能环保性、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合理性。我们可以从设备能效、系统综合节能、运营管理、建筑节能等多方面来衡量一个数据中心是否为“绿色”。
绿色数据中心也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和传播数据的存储库,是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虚拟化的、自动化的适应性基础设施架构和高可用计算环境。它提供最优化的IT服务管理,通过模块化软件实现自动化无人值守的计算与服务功能,并以服务流水线的方式提供共享的基础设施、信息与应用等IT服务,并能够持续性地实现服务改进和提高,旨在将能源效率最大化且将环境影响最小化。
目前,绿色数据中心中应用的系统有:高效的IT系统,包括液冷服务器、高密度集成IT设备、高转换率ICT设备电源模块、模块化机房等;高效的制冷系统,包括热管背板、间接式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高效的供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UPS环保、节能、优化的(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Optimization,ECO)模式、模块化UPS等;高效的辅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高效照明、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监控等。此外,数据中心通过管理平台,可基于负荷情况动态地调节供电及制冷系统的状态,从而大幅优化数据中心的整体能效。在运维过程中,管理平台也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定位根源告警等方式减少运维工作中故障排除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达到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