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与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装备制造业整体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各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甚至决定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

核电装备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装备,在新一代清洁发电、舰船动力、海洋开发、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核能供电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代表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核电站的研发、设计建造和运行是一项超大型复杂工程,具有巨系统、长役期、全工况等显著特征。以目前正在批量建设的第三代大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每座核电站设有超过300个系统,拥有数量达50万量级的零部件,涉及数百个采购包和上千家供应商,设计建造期在5~10年,运行服役期达60年(未包含退役),服役期间要承受地震、海啸、龙卷风、极端气温等极端环境。近年来,我国一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压水堆技术;另一方面,骨干制造企业大举投资建设装备制造设施、基地,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

核电装备属性强、安全监管严、质量要求高,当前核电站单机组电功率基本达到百万千瓦甚至更高,一回路设备要求耐受压力达到15~20MPa,这也决定了核电装备设计结构比较复杂,其主装备大多超大、超重。核电装备制造业为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装备,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例如,以压力容器为中心的核蒸汽供应系统技术复杂,压力容器直径在4m左右,厚度在20cm以上,为满足60年的设计寿命,从原材料选择、设备锻造到机加工等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否则核电的核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核电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可靠、高效的要求,以制造出高质量且工艺复杂的核电装备。

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由于核电装备制造业科技含量比较高且属于军民两用技术,技术消化和创新难度较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高。其适宜形成垄断竞争格局,并围绕龙头企业及其技术扩散和产业扩散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所以市场结构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当前国内核电重要设备供货商基本集中在中国一重、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等大型国企央企。这也意味着核电装备制造业投入大、周期长、利润空间大。

这些显著特征及苛刻协同准则导致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面临数据孤立缺乏联动、链上协同模式不清、质量管控追溯困难等难题,从而制约了我国核电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削弱了“华龙一号”等堆型相关的先进核电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引领核电装备设计、制造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技术发展,迫切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平台,以支撑未来新型核电装备的自主产业创新,推动链上企业由“粗放式松散结合”向“跨平台、多领域、全流程协同”转变。 Luzg2MqDUUzDEpMUzL5JyED4fcExaPWGTz60NYr0ZHjVRvD50HGerJla4AMUUo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