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核电装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装备,在新一代陆上核电站、潜艇航母、海洋开发、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核能供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核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核电装备具有长役期(建造10年、运行60年、退役30年)、全工况(强地震、大海啸、急气旋、高温差等极端环境)、巨系统(380多个子系统、50万量级零部件)等显著特征,导致在数据高一致性、堆芯高安全性、机组高可用性等苛刻协同准则下,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面临异构数据交互失信、质量管控追溯失源和运维服务反馈失控等难题。由于这些难题的困扰,我国虽拥有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但核电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偏低,削弱了先进核电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为引领核电装备设计、制造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技术发展,研究面向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新型核电装备的自主研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工程意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有关理论、方法及其示范应用。全书共6章,从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的概念与特点入手,介绍价值链协同的数据空间建设、领域知识挖掘、质量管控监测、缺陷全链追溯、故障诊断、预测运行、闭环反馈及价值链协同技术在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典型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为广大的核工程、智能制造领域的从业者、科研人员、高校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参考。

第1章介绍压水堆核电装备的核心系统、关键设备、发展历程及产业生产运营现状,进而论述核电装备型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第2章分析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面临的协同需求与技术挑战,从数据时空协同、质量正逆协同和事件虚实协同三个方面阐述链主调控多核联动价值链协同创新模式内涵,进而提出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方法体系及关键技术。

第3章围绕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数据交互问题,介绍核电装备数据空间的表征、集成与清洗技术,在数据空间优化治理的基础上,对大规模多源异构核电装备数据进行建模挖掘,并提出个性化核电装备知识案例智能推送方法。

第4章围绕全生命周期价值链质量管控问题,介绍核电装备质量特性识别方法,以质量图谱构建与质量状态演化为核心,提出“三跨”场景下价值链协同质量管控技术以及质量缺陷全链追溯方法。

第5章围绕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事件反馈问题,介绍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与闭环反馈方法,基于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及多任务时序预测运行方法,提出核电装备运维事件信息融合与闭环反馈技术。

第6章以价值链协同应用案例为核心,阐述价值链协同在核电装备全生命周期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三类典型价值链协同业务场景—多专业三维设计协同、跨企业数字化建造协同和群厂智能运维协同,并结合每个典型场景的业务背景、协同需求和应用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证明了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在核电装备领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撰写本书各章的主要作者如下:

第1章 谭建荣、冯毅雄、郭景任、王理、司恒远、彭华清;

第2章 冯毅雄、洪兆溪、胡炳涛、雷玮剑、赵泽田、吴轩宇、蒋翔宇;

第3章 司恒远、冯毅雄、单玉忠、雷玮剑、张勋、罗澄、张辉、卫华、柴伦一、向金华、董为;

第4章 易树平、冯毅雄、王梦灵、陈晓慧、温沛涵、熊世权、徐梦宇、尹秋玲;

第5章 聂婕、冯毅雄、聂为之、于树松、丁香乾、刘安安、王成龙、叶亮、李华儒;

第6章 郭景任、冯毅雄、王理、杨秦秦、肖瑾、黄晓东、汪明开、张其先、杜丽琼、何卫明、秦利平、彭锦、吕阳、尤心一、谢永辉、汪伟;

全书由谭建荣、冯毅雄、郭景任、司恒远、彭华清、王理、洪兆溪、胡炳涛修改并统稿。

作者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论著,吸收了较多国内外学者的先进思想和研究成果,在此,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中的研究内容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B1711700)和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023C01214)的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由于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继续深入,加之受研究领域和写作时间所限,书中瑕疵和纰漏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激励和帮助我们在探索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理论与方法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进。

作者
2024年8月 Luzg2MqDUUzDEpMUzL5JyED4fcExaPWGTz60NYr0ZHjVRvD50HGerJla4AMUUo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