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文七】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 白虎汤主之。

【原注】

脉浮洪,邪在肺经气分也。舌黄,热已深。渴甚,津已伤也。大汗,热逼津液也。面赤,火炎上也。恶热,邪欲出而未遂也。辛凉平剂焉能胜任,非虎啸风生 ,金飚退热 ,而又能保津液不可(篇中屡言保津液,读者不可忽也。——朱评),前贤多用之。

【选注】

叶霖:前两节论白虎之治,有虚实之别,后一节论白虎之禁,深达长沙奥旨,是白虎之用,无余蕴矣。其所以然,尤有未尽之义,请试言之。夫白虎一方,以石膏为君,《本经》 谓石膏辛甘大寒无毒,阴中之阳,可升可降,为阳明经药,兼入手太阴、少阳经气分。温病脉浮洪,舌黄口渴,阳明、太阴气分之热病也。面赤恶热,大汗出,二经热盛,逼阴以外泄也,故宜石膏寒泄经气之热。浮大脉中而见芤,汗大出而微喘,此热炽气伤,故加人参扶元气。设脉弦细属足少阳,脉沉属足太阴,皆非阳明热证。口不渴,无内热可知,故不可与。汗不出,不可与。是言虽见里热,而解表未尽者,不可与白虎汤。若表解已尽,而阳明留热未清,虽无大汗,何妨用石膏以解热,加人参以生津,壮火食气 ,泻火即所以生气也。仲景《伤寒论》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即此义也。若夫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及大汗亡阴亡阳,又岂石膏可尝试哉。读书不可死于句下,要当融会贯通也。

郑雪堂:“恶热”二字宜着眼,若恶寒便用不着,此方须兼表药,如麻杏石甘汤 。盖恶寒,阳气发郁在表也。白虎只能退热,未能疏表,若非先疏其表,使阳得伸,恐骤用寒凉,愈遇其热不出耳。又按,白虎汤本阳明胃经方,以胃脘有上下之分,上脘胃口与肺合,下脘胃底与大肠合,此之肺病连及于胃口,列症皆系胃病,故用胃经方。又按,壮火食气,此方泻火即以生气。

【方药】辛凉重剂白虎汤方:

生石膏(研)一两 知母五钱 生甘草三钱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病退,减后服。不知,再作服。

[方论]义见法下,不再立论,下仿此。

【方解】

方中石膏辛寒,入肺胃二经,清热解肌,达热出表,可除气分之高热。知母苦寒而性润,入肺胃二经,清热养阴。知母配石膏,可增强清热止渴除烦之力。生甘草泻火解毒,配粳米可保养胃气;配石膏则又甘寒生津。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生津之功。

本证太阴气分热甚,将入阳明,故叶霖认为二经热甚逼津外出,故用石膏寒凉清泄二经之热,如脉浮大中空而见芤象,汗大出而微喘的,是热炽气伤,宜加人参扶元气。如脉弦细,属足少阳,脉沉属足太阴,都不是阳明热证。口不渴,无内热,不可用白虎。汗不出,热不甚表不解,不可与白虎。壮火食气,泻火即所以生气也。

【词解】

①辛凉重剂:讲白虎汤之功用,白虎汤以石膏为君,石膏味辛而性寒,味辛能散,性寒能清,有清热解肌、达热出表之功,配以知母、甘草、粳米则清热之力尤强,且更具生津之功,使祛邪而不伤正。本方药重力猛,清气分之大热,故称“辛凉重剂”。

②虎啸风生:西方庚辛,五行属金,其兽为虎。风从虎,虎啸风生。

③金飚退热:秋属金,方位在西,西风为金风,西风起则暑热消。

④本经:即《神农本草经》。

⑤壮火食气:壮,太盛、过亢之意。食,腐蚀或损耗之意。若机体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成病理上的“火”,称为“壮火”。这种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耗阴耗气,叫壮火食气。

⑥麻杏石甘汤:(辛凉淡法)见中焦篇第四十八条。

【提要】

太阴气分热盛,将入阳明的证治。

【释义】

太阴温病,脉浮洪,邪在肺经气分。舌苔黄,热已炽盛。渴甚,津液被灼伤。大汗,乃热甚逼津外出。面赤,火热上炎,恶热,邪欲外出而未出。温邪已化火,非辛凉平剂所能胜任,必西方虎啸风生,辛凉重剂白虎汤治疗,方能退热保津。

【按语】

本条“脉浮洪”一句,是从脉象上具体反映了白虎汤证的热势,乃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气血涌外之征。白虎汤与银翘散、桑菊饮均为辛凉之剂,但银翘散、桑菊饮多为轻清宣透之品,以清透肺卫之邪,病位浅而药平和,故称“辛凉平剂”“辛凉轻剂”。本方药重力猛,清气分之大热,故称“辛凉重剂”。 +uzpob4J4PcigKLcivxWPD2gfd5jAnXdYuXt1znMj9WkMIkYZ0HcJEkPhk2/cN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