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文四】

《热论》 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原注】

温者,暑之渐也。先夏至,春候也。春气温,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故为病温;后夏至,温盛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搏而为暑也。勿者,禁止之词。勿止暑之汗,即治暑之法也。

【选注】

叶霖:此节经义须作两截解。先夏至日为病温为一截,乃冬至阳生,人身所伏阳热,被严寒之气折伏,藏于肌骨之间,至春因感触发;后夏至日为病暑为一截,乃夏至阴生,人身所伏者阴气,遇天日阳热,蒸地气以上腾,人在气交中,感之为暑病。盖热蒸湿为汗,热清则汗止,故曰当与汗出勿止也。若谓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盛,则大误。

【词解】

①热论:《素问》第三十一篇篇名,其内容论发热病的病名病理、传变情况、治法、禁忌及预后。

②先夏至日为病温:夏至节气前,气候犹属春令,故发热属于“温病”范围。

③后夏至日为病暑:夏至节气后,天时炎热,如发生热病,已属于“暑病”范围。

④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暑为火气,壮热,汗出则暑邪随之外泄,止其汗则邪闭于里,内犯心包,故治暑当清解暑热,切忌止汗。

【提要】

经文以夏至节为界,夏至前发生的热病称温病,夏至节后发生的热病称暑病。

【释义】

《素问·热论》说:凡是外邪侵犯发生的热病,在不同时令和症状方面要加以区别,夏至前发生的热病称谓“温病”,夏至后发生的热病称谓“暑病”。暑病多汗,暑邪必随汗外泄,故治暑不宜止汗,止汗则热不外出,反生变端,应该用清暑的方法治之。 GG8+yR0iaPMB1kAXaOFxpxO9k/3tUCWMfeP6wIHAoTSxapP3EEDop8nwLaprSk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