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经方概念释义

中医自古崇经方。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复兴,经方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俨然成为中医界的一种潮流和趋势,诞生了各种经方流派,许多学术会议应运而生,为数不少的临床医生以应用经方为贵。那么,何谓经方?深刻地理解经方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对经方的把握。

一、何谓经方?

研究经方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何谓“经”?何谓“方”?什么样的方子可称为经方?

1.经与方的概念

经,织物上纵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说文解字》记载:“经,织也……凡织,经静而纬动。”引申为经典,被尊奉为典范的、历久不变的。因此,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经的书均是各行各界的典范,比如《道德经》《山海经》《心经》《茶经》等,在中医方面,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

方,与圆相对。有棱角,指方向,方法。因此,方子要有所指向、有所偏颇,以方剂之偏,纠人体之偏。若辨证不明,方剂用药杂陈,方方面面均兼顾,则失去重点和方向,形如行兵打仗,不知敌在何处,自圆其方,失其方向和棱角,方不对机,小则没有疗效,大则搅乱人体之平衡,实为不了解方剂之本义。

2.经方概念源流考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代的《汉书·艺文志·方剂略》。该书将当时流传的医学著作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因此当时的“经方”是对记载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类医学书籍的代称。经方医籍共列11种。

东晋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有两处提到经方:“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养性缮写经方,在于代者甚众,嵇叔夜论之最精。”此处经方的含义,与前面提到的相同,皆是指彼时被记载下来的方剂,在当时的条件下,被记载流传的都是经典方剂。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习业》提到“经方”,其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宋代高保衡、林亿在《千金翼方·校正千金翼方表》中提到了“经方”,其云:“医方之学,其来远矣,上古神农播谷尝药……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阳庆、仓公、张机、华佗,晋宋如王叔和、葛稚川、皇甫谧、范汪、胡洽、深师、陶景之流,凡数十家,皆祖师农、黄,著为经方。”至唐宋时期,经方的意义仍无明显的变化。

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金匮论》中说:“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证加减之法……真乃医方之经也。”陈修园在其《时方歌括·小引》中说:“经方尚矣,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此时出现了时方的概念,与经方做对比。经方的年代至少在唐宋之前,唐宋以后的方剂不再以“经方”相称。清朝末叶,莫枚士著《经方例释》,此书以“经方”命名,而全书皆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之方。由此可知,当时已有将“经方”等同于仲景方的趋势。至民国曹颖甫之《经方实验录》,已在序言中明确称仲景方为经方了。此后,“经方”即指仲景方了。

3.经方概念分歧

然经方的概念,说法不一,哪些方算是经方,仍无定论。《中医词释》谓指汉代以前的方剂;《辞海》谓:“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

任应秋先生认为:“经方,前期(汉)的概念是经验方,是人们在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创造的经验。宋代以后,张仲景的称‘经方’,唐宋以前非仲景方称‘验方’,宋代及以后流行的称‘时方’。”而之所以将仲景方称“经方”,是宋代开始,张仲景在医学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他的著作逐渐被奉为经典,其中的方子也就称为“经方”。这些论述因载于《中医各家学说》教材而被医界广泛接受。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经方和医经是并存的两大中医医学体系。依据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的记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说明中医学在汉代已经形成各具特点的两大医学体系,经方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其概念和特点是“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说明其主要理论依据八纲的医学体系,显然与医经(以《黄帝内经》为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主要理论的体系不同。

经方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然此种说法虽将经方之意拔高,似有不妥之处:其一,与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割裂开,使之成为与《黄帝内经》并列的两个医学体系。经方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是源与流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其二,此说法看似将经方上升为医学体系之高度,却将经方框于方证理论,实则是对经方之贬低。方证理论是经方的重要研究方法,但远远不能概括经方之内涵。因此,此种说法对经方概念的论述有失妥当。

实在地讲,由“经”和“方”两字的含义,可以推断出经方之本义即经典之方,在中医临床中反复运用仍有确切疗效,经长时间大量医家应用,其方及方所示理、法被临床反复验证,因此被多数人奉为圭臬。可被称为经方的方剂大约有三:

一是《汉书·艺文志》成书时,当时流传的临床医学著作。目前这种用法少见,仅见于文献研究领域。应注意的是,《伤寒杂病论》不能被统计入《艺文志》的“经方”类书,因为《艺文志》写作时,《伤寒杂病论》尚未成书。《艺文志》中所载“经方”类医书如今已失传,但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汤液经法》中的内容)可能在《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等后世书籍中有所保存。

二是经典之方的代称,既包括《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也包括《黄帝内经》《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等其他汉唐以前经典医著中的方剂,还包括后世医家所创、临床行之有效而广为流传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银翘散等。

三是特指《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该书虽为张仲景所作,然而书中方剂并非全部由仲景创立,而是吸取了《汤液经法》等经典著作中的内容,因此《伤寒杂病论》一书可谓是总结汉代及以前医方精华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的方剂以其组方严谨、用药精炼、疗效卓著的特点,为后世医家广泛重视和运用,是公认的经典。近几年,随着仲景方的推广,“经方=《伤寒杂病论》方”的概念深入人心,因此目前我们在中医学公共领域所听到的“经方”一词,大多为此种含义,即专指仲景方。此书中所论之经方也是指此而言。

二、经方、时方、验方、自拟方

验方,意为经过使用证明确有疗效的现成药方。时方,现代多指与“经方”相对、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的方剂,以唐宋时期创制使用的方剂为主。宋元以来《局方》流行,许多人依证捡方(根据《局方》主治来选方),购买成药服用。故时方原始相对的并非“经方”,而是“辨证用方”,如朱丹溪曾写专著《局方发挥》痛斥之,提倡精研医经医理,见病知源,用医理指导临床处方。自拟方是医生自己将几味药搭配而成的方子。四种类型的方子均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无论哪一种方子,用对了都会收获良效,关键是对病证和治法的把握。

由此可以看出,几种类型的方剂主要通过年代、出处来区分。然经方的年代最为久远,其之所以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方剂,除临床切实的疗效以外,其方剂背后揭示的辨证思维值得每一位中医医师琢磨探究。教习经方,不仅是学会几首方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切实提高中医的辨证思维能力,非只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这是时方、验方、自拟方所不能比拟的。 K0GqofuMS2mGP7pst+yQPQSa9uq3Li1vnHX1jIYxhhK26DpEXGCtpXua09jibr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