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大黄牡丹汤

【知方源】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枚,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看方论】

1.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外科》: “《金匮》上章用附子,后人硬派小肠痈是寒结,此汤用大黄、芒硝,又妄派大肠痈是热结,斯诚未足议也。然以医司生命,又不得不重言以明之。夫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痈者,肺气下结于大肠之头,其道远于上,其位近于下。治在下者,因而夺之也,故重用大黄、芒硝开大肠之结,桃仁、丹皮下将败之血。至于清肺润肠,不过瓜子一味而已。服之当下血,下未化脓之血也。若脓已成,形肉已坏,又当先用排脓散及汤,故原文云:脓已成,不可下也。”

2.黄元御《长沙药解》: “大黄牡丹皮汤方在大黄。用之治肠痈脓成,其脉洪数,以其消癥瘀而排脓血也。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泄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其诸主治,通经脉,下胞胎,清血热,凉骨蒸,止吐衄,断淋沥,安仆损,续折伤,除癞风,消偏坠。”“以湿寒隔碍,气血不行,壅肿而为痈疽。营卫郁遏,外寒内热,郁热淫蒸,故肉腐为脓。脓之未成,气血壅塞,则脉见迟紧,脓成结消,气血通达,故见洪数。未脓可下,脓成宜排。丹皮、桃仁、瓜子,排决其脓血,大黄、芒硝,寒泻其燔蒸也。”

3.周岩《本草思辨录》: “大黄牡丹汤,痈脓在大肠,丹皮、冬瓜仁,乃治此证之专药。大黄、桃仁、芒硝,则因发热恶寒,必其始有外邪入里,用以下夺而加之,故四物皆不可少。”

【通方解】

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瘀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热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使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

【析方性】

该方君药为大黄,《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丹皮,《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两者均具苦寒之性。芒硝苦寒,协大黄荡涤实热,桃仁、冬瓜仁性平,能荡涤瘀滞,排脓消痈。诸药合用,全方具苦寒之性。

【辨方位】

本方原文记载为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症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者可用本方下之。其病位在肠腑。病机关键为湿热瘀滞肠腑,欲成痈脓。治疗用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冬瓜仁排脓散结。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故方位为肠腑。

【明方势】

方中大黄泻下逐瘀,通便解毒,配合凉血清热之丹皮,共泻肠腑湿热瘀结。芒硝软坚散结,向下荡涤肠腑实热;桃仁向下通便祛瘀滞,冬瓜仁导肠腑垢浊向下,排脓消痈。诸药合用,其方势为降。

【论方证】

本方证为肠痈初起,湿热瘀滞。症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识方用】

1.大黄牡丹汤现代处方

大黄12g,牡丹3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12g。

以上五味药,以水1200mL,煮取200mL,去药渣,放芒硝,再煎沸,顿服。

2.大黄牡丹汤现代适应证

(1)急性阑尾炎:本方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专方,肠痈未成脓、轻度化脓及阑尾周围脓肿,不论老幼,均可应用。

(2)产后腹痛:产妇突发身热腹痛,以其恶露未净,大便不通,脉数而涩,苔略黄腻,边有瘀斑,断为瘀热互结下焦,故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清热下瘀。

(3)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存在多种导致发病的原因,主要原因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肝气犯胃致脾失健运,通降失调,郁而化热,腑气不通,湿热内蕴中焦,最终发为本病,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是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名方。

(4)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之邪入侵,郁伏胞宫,与气血相搏,阻滞胞脉、胞络气机,迁延日久,正虚邪恋,遏伏不去而发病,湿瘀互结,留滞冲任胞脉而成癥。因此湿热瘀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大黄牡丹汤主之。

(5)溃疡性结肠炎:该病属中医“肠澼”“泄泻”“下利”“久痢”“滞下”等范畴,多因湿热、寒湿、瘀热内阻以致瘀血气滞、脾肾气虚、瘀毒阻滞、痰瘀互结而引起,病理因素包括湿、热、血瘀。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温补脾肾、活血通瘀为主,大黄牡丹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6)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多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蛔虫窜扰等引起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腑道不通之里证、实证、热证。六腑以通为顺,故用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3.大黄牡丹汤加减

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

4.大黄牡丹汤禁忌

肠痈脓已成者禁用;肠痈溃后者忌用;老人、孕妇、产妇或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学医案】

1.近代名医曹颖甫应用大黄牡丹汤医案

患者某某,痛在脐右斜下一寸,西医所谓盲肠炎也,脉大而实,当下之,用仲景法。生军五钱,芒硝三钱,桃仁五钱,冬瓜仁一两,丹皮一两。二诊:痛已略缓,右足拘急,不得屈伸,伸则牵腹中痛,宜芍药甘草汤。白芍各五钱,生甘草三钱,炙乳没各三钱。三诊:右脚已伸,腹中剧痛如故,仍宜大黄牡丹汤以下之。生川军一两,芒硝七钱冲,桃仁五钱,冬瓜仁一两,丹皮一两。腹痛大减。(选自《经方实验录》)

按语: 肠痈一病,病因多端,病情同中有异:临床所见有以瘀滞证为主者,有以蕴热证为主者,有以毒热证为主者。本案例腹痛病因以瘀滞为主,病位在肠腑,腹痛较重,脉大而实,为肠痈,以大黄牡丹汤合芍药甘草汤加乳香、没药,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以增缓急止痛之效。

2.现代名医邓铁涛运用大黄牡丹汤医案

张某,男,30岁。病者腹痛2天,乃就诊于博济医院,欲得注射止痛针。但经诊断后,断为盲肠炎,要立刻住院开刀,患者无款交手术费,亦怕开刀,邀为诊治。查右下腹发热,细按内有球形物,右足动则痛剧,乃出大黄牡丹汤予之。生大黄12g(后下),粉丹皮12g,桃仁6g,冬瓜仁24g,芒硝9g(冲服)。服汤后,是晚痛仍剧,且觉球状物微隆起。翌日再诊时,大黄改为15g,芒硝12g,其他各味略增,服后3小时乃下黑黄稀粪不少,是晚痛略减。三诊药量略减,大黄12g,芒硝9g,服后又下黑秽之粪,痛再减。四诊至七诊均依方加减,其痛渐减,球状物亦渐细,然身体疲倦无力。第8日乃将各药减至:大黄9g,芒硝6g,丹皮9g,桃仁3g,冬瓜仁15g,另加厚朴3g。9日晨10时不见消息,心中不安,岂知彼昨夜痛大减,能安睡,是日晨起,腹饥思食,食粥后再来。是日九诊乃将大黄减为6g,芒硝6g,各药亦减其量。是日大便乃成条状。十诊乃不用大黄、芒硝。十一诊停药,进高丽参9g,细按右腹角仍有条状如笔杆者。12日再服轻量大黄牡丹汤1剂,13、14日再服高丽参9g,15日愈。(选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按语: 阑尾,在大、小肠交界处,故阑尾发炎,中医称为“肠痈”,肠属腑,以通为顺,尤在大小肠交接之处,更应刻刻顾护通降。故肠痈之治,宜早用通下,失治误治,祸不旋踵。按照四位一体的思路,大黄牡丹汤一方,方位正在肠腑,能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故本案采用大黄牡丹汤泻下逐瘀,荡涤肠腑。

3.近现代名医刘渡舟应用大黄牡丹汤医案

徐某,男,44岁。自诉因行痔疮手术后,遗有腹痛。曾进行灌肠治疗,检查左侧降结肠处有一条索状物,上抵于胁,胀痛不堪,不能饮食,且大便下痢脓液、烂肉样物,每日大便五六次,里急后重。脉弦而滑,舌苔黄腻。辨证为肝胆热邪,迫及于肠,伤及气血,夹有瘀滞,投大黄牡丹汤加味。药后泻下臭秽粪便甚多,服至三剂而基本痊愈。(选自《金匮要略诠解》)

按语: 该患者虽非肠痈,但病在大肠,观察其舌脉,脉弦而滑,舌苔黄腻,辨证为湿热壅聚蒸腐肠道气血成脓成血,其病机与肠痈相同,仍可方证相应,以大黄牡丹汤治之。湿热脓血已去,肠道升清别浊、运化水谷之功能自然得以恢复,是以能奏佳效。

【说明书】

名称 大黄牡丹汤。

处方 大黄12g,牡丹3g,桃仁12g,瓜子30g,芒硝12g。

方性 苦寒。

方位 肠腑。

方势 降。

方证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功效 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主治 主证是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症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适应证 本方现代适用于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盆腔炎等辨证属湿热瘀滞者。

煎服法 以上五味药,以水1200mL,煮取200mL,去药渣,放芒硝,再煎沸,顿服。

禁忌 肠痈脓已成者禁用;肠痈溃后者忌用;老人、孕妇、产妇或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注意事项 中病即止,切勿长时间服用。 JCxmlKWx7P33Hv3CwIhr3U9sVdHn6kebYkZ1UF9mbgG650QIR0RapK1vNjwjjs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