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呼吸吐纳法

一、凹腹呼吸法

在《真传易筋经内功精义》中,“内外壮之辨”主要讲的是腹部的膨胀与紧缩之间的差异,这是真传内功易筋经的核心。练习时,初学者首先需要掌握如何有意识地收缩腹部,进而逐渐学会全身肌肉的协调收紧技巧。这一过程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并使动脉得到适时的放松休息。同时,收敛气息至深层,能够促进体内氧气的输送与分配,确保各个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从而有力地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对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在具体动作方面,特别注意腹壁的收缩训练。以肚脐为中心,运用多种收缩方式,如下腹肌向上提拉、上腹肌向下压按,以及让左右腹部肌肉向中间集中。当动作到位时,练习者能将腹部肌肉聚拢于肚脐周围,形成类似“玉带禅功”的紧致状态。不断强化腹部收缩能力和力度,能使腹壁更为坚实有力,从而为肠胃提供有效支撑,提升身体抵抗力。

呼吸在内功修炼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初学者在初步练习时,应注意配合两胁的伸缩运动,实现呼吸的自然顺畅,并确保肾部功能与呼吸节奏相适应。吸气时,不同内功体系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部分流派提倡同时收紧丹田和腹壁;而在呼气时,则通常会引导小腹适度内收,全腹壁向内压缩,但不必过分追求腹部凹陷的效果。学员应根据个人体质及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呼吸方法。

在进行内功修炼的过程中,要保持脊柱正直,头部微微抬起,颈部放松舒展,双肩下沉放松。同时,要明确理解并实践内外开阖的呼吸技巧。这里的“外开阖”一般指的是肺部随呼吸而产生的扩张与收缩运动,而“内开阖”则更多涉及与肾脏活动相关的命门区域的功能变化。这两种开阖方式相互作用,旨在提高氧气吸入量和二氧化碳排出效率。

实际操作时,在保证脊柱处于正常生理曲度的前提下,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得肺叶可以充分展开,避免胸部过度突出,向四面均匀扩展。上腹与肩部的协同起伏可帮助肺叶完全打开,从而提高呼吸的深度和流畅性。在呼气阶段,尾闾可适当向前弯曲,腹部尽量向内收缩,当呼气结束后,借助腰背部的力量使脊柱恢复原状,有利于肺部迅速回到正常的呼吸预备位置。

二、鹤式吐纳法

吐纳法是真传内功易筋经中重要的呼吸练习方法,通过特定的呼吸调控技术来促进身体和精神的放松与和谐。这种方法涉及多个阶段,包括吸气、长吐、深纳、含气、吞津、咽液及平稳呼出七个环节。在练习吐纳法时,应关注调整呼吸的力度、节奏以及维持呼吸过程的自然流畅。具体而言,在立鼎式姿势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次完整的吐纳循环。

1.吸气阶段:通过鼻腔缓慢且深度地吸气,有意扩张呼吸道以使空气吸入量最大化。

2.吐气阶段:口微撮,用力吐气并发“坡”音,同时利用横膈膜收缩协助排出肺部气体,确保彻底清除废气。

3.纳气阶段:再次用口轻柔地吸气,但不发出声音,注意逐渐加快吸气速度,然后迅速停止吸气动作。

4.含气阶段:保持吸入的气息于口中片刻,允许鼻腔自然呼吸三至四次,此间可想象气息与口腔唾液相互融合。

5.吞津阶段:头部略微上仰,喉咙放松,徐徐吞下口腔中混合有气息的唾液。

6.咽液阶段:集中注意力引导吞下的液体缓缓下行至腹部丹田区域,必要时可通过轻微腹式呼吸辅助其下沉。

7.呼气阶段:以鼻子吸气一小口,然后运用腹肌力量向内压缩腹部,并配合肩部下沉和脚部蹬力,快速有力地从鼻腔喷射出气息。

初学者每七次正常呼吸后做一次这样的吐纳练习,随着熟练程度提高,可以逐渐过渡到每十四个呼吸做一次。为了保证练习者能更好地专注于呼吸本身而非机械地计数,也可以选择在口中充满唾液时自然地进行吐纳。

三、脐门呼吸法诀

在开始练习之前,需要先进行叩齿、鸣鼓、明睛、聪耳和吞津咽液等动作,每个动作做三十六次。然后放松身心,让呼吸变得自然顺畅。凝视山根祖窍,从鼻梁到心脏再到肚脐,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声,使意念集中在肚脐位置。将口鼻之呼吸转移到丹田。双眼微闭,从山根位置向内看自己的大脑,由此向下内照五脏,再照映到肚脐中。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之后,将气从丹田吸至命门。当不能再吸气时,闭一下口鼻之气,等待中丹田之气自然向前呼出。又自然向后吸进,等待丹田呼出。吸进呼出,即为脐门呼吸。

此时需要随着丹田自然呼吸,感觉肚脐一凸一凹,切不可有意鼓缩肚腹,更不可硬性配合呼吸。守到一定时间,身体可能会不自觉地运动起来。无论身体怎样动,只需随着它运动,不要用意念去控制它,也不要去理会它。如果发现身上发热,时有时无,时热时凉,是经络之气在发动。久则可用意识支配,引向病灶处,则患处自通。

当能够控制身体的内外发动动作时,继续练习三十至六十分钟。如果想停功,可以暗示“我不练了”,同时守上丹田,这样即可慢慢停下来,切记不要突然停功。不能自动停功时,心中用意,脐中自然向前呼气,又自然向后吸气,使丹田之真气呼吸,变成呼气绵绵,吸气微微。这时丹田动意也随之由动而渐不动,不动时就守着他。

收功时,脐与命门两气相接后,男则意在丹田中之气,由丹田左上方向右,由小到大转三十六圈,然后反过来由大到小转三十六圈,把气收敛团结不散为要领。女子转的方向则与男子相反。

四、三三呼吸法

三三呼吸法是一种将动作与呼吸相结合的修炼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调节呼吸,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具体操作如下:

吸气时,进行三个动作:一蹬(足蹬地),二伸(脊背伸展),三顶(头顶向上)。这些动作旨在牵动四肢末梢神经,弹动躯干脊髓神经,以及兴奋大脑神经。吸气时,应与呼吸的节奏同步,使全身神经参与运动,实现神形合一。

呼气时,同样进行三个动作:一降(沉肩压颈),二沉(内气下沉),三钩(四肢静脉收缩)。这些动作有助于抑制动脉充溢,促进静脉回流,特别是将四肢静脉的血液挤压回心脏。通过四肢大肌群和腹肌的收缩,静脉血液被挤回右心室。

在实践三三呼吸法时,可以结合数息法。即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行走、坐卧,都默数呼吸。吸气时数“一”,想象气息从鼻腔贯入大脑,经过夹脊、肺俞穴,最终到达胸腔内的膈顶。呼气时数“二”,想象内气沉回气海,与软腰肋相接,直至内肾,与命门相合。通过循环数息法,从脐门呼吸逐渐过渡到胎息,即胎儿在母体中的呼吸方式。

胎息,即无动作无呼吸的状态,如同胎儿在母体中,氧气需求不多,主要通过胎盘内的毛细血管从母体血液中获取。修炼胎息,就是通过凝神守元,回归到这种微妙的生命状态。

在宁静与虚无的状态下,如同鹤之养胎,雌鸡之孵卵,不食不饥,不生不灭。在这种状态下,五脏六腑的原气被激发,意念集中则呼吸自然停止,呼吸停止则脉搏也随之静止。在呼吸与脉搏都静止的状态下,身体被养护得如同婴儿般纯净。胎息的初期,吸气多而呼气少,逐渐地,呼吸变得若有若无,最终达到胎息的境界。 z24/5ukvlJyH6Gh+N/60PKu5iPgy6FyTNcex5SWGWhc5RatMz/4OddX8LJQ2Ev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