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继往开来张义尚

张义尚(1910—2000),重庆忠县九亭堑口山人,他是川东地区著名的老中医,佛、道、医、武四个领域的明师通家。1938—1940年,他在北碚复旦大学(因抗日战争而西迁至北碚)学习。1937—1938年,黄克刚先生在该校执教,张义尚有幸师从黄克刚。在当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的支持下,张义尚与黄克刚在卫挺生位于北碚天生桥的家中,利用整个寒假的时间,整理并记录下了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经过修订后,他们编著了《易筋经真传导引三十二式》,并由学校印刷了一百本。然而,在“文革”期间,手稿流失,印刷本也不复存在,张义尚以为此书已经绝迹。幸运的是这些绝学并未完全失传,不仅张义尚的手稿和抄本得以保存,黄克刚的遗稿也完整保留并一直传承至今。

朱文革与张义尚先生

笔者自2014年初窥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门径,因叹服其精妙,便四处寻访传人,留意各种线索。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得上海张庚泰老先生传授,并以黄克刚遗稿相赠,实为无价之宝!其后更是因缘际会,觅得《真传易筋经内功精义》及内功口诀笔记。如今又得《易筋经真传导引三十二式》抄本,两相校对,增益其所缺失,使舆公山人之遗意可重光天下! 9RG5AvVHlGha2ilJ+qaBmcNldKoO2+fmCmzvKCmjM7UYRiSm/+/UTLeQDq4ljmtC



第四节
民间隐士张庚泰

笔者得以摸清黄氏易筋经最深最秘的核心关窍,为当今学者补上最后一块拼图,于十年前同沪上隐士张庚泰老先生相识是重要契机。

张老是笔者一密友的祖父,一生历经多次运动和险疾,最终皆化险为夷。好友说张老从不吃补品,唯晨起或睡前做些肢体锻炼、呼吸及自我按摩,占地既小,动作亦与别的功法皆不相似,友未深究,以为是其自创。笔者则起了向其诚心求教的心思,不想张老慨然俯允。其时张老已九十七岁高龄,除视力欠佳外,行动如常,有一次在小区花园中独自端坐在石凳上等候笔者,竟坐了一个半小时;而且神经清明,记忆力特强,能背出整本通讯录至少百余个电话号码。

张老与张义尚先生的国文老师吴剑岚是同乡,1938年因躲避战火携妻迁移至重庆万县,1940年又至重庆北碚在国家某青少年教育院校工作。因同办公室友人长期追随一黄姓宗师,当时民族危亡之际,盛行锻炼体魄、报效国家,张老遂亦从之往学。不久后张老即升任该院校负责人,工作十分繁忙。可能因为年轻有为,又是在为抗战出力,虽所学时日不算长,但黄老对其甚为偏爱,不但亲授其动静功入门动作以及呼吸法门,还手书了三页行功总纲以及呼吸法门的精微窍诀相赠,行文几与当时开始流行的西式说明书相似,嘱其自学自悟,同时也是留作纪念。

张老在抗战胜利后举家迁到上海,在市公安局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了教育工作作为终身事业。如此时断时续听张老讲了大半年故事后,一日张老将所藏黄老的全部手书慷慨相赠,虽历经七十余年,然仍能清楚辨认出“蜀渝黄克刚”等字样,其珍贵程度自是不言而喻。笔者仔细将之对照张义尚先生所传,其在“立鼎”“安炉”之外,还多了两个站式,而呼吸法也较之多了一个关键步骤,如此则锻炼次第更为细密妥帖,其余则大致以张义尚先生所传体系更加完备。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说黄氏易筋经呼吸法门已完整呈现于目前,可谓遗珠重光矣!张老最后寿享期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笔者也尽自己的力量提供了医疗上的帮助,谨以此报答张庚泰老先生于万一吧。 y978k8FNj/+k0eWroaBG1O7Q1YwoqgRgCZWg+ClCLPPUVR7CA/HBZ5oJ+bDX8f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