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尚(1910—2000),重庆忠县九亭堑口山人,他是川东地区著名的老中医,佛、道、医、武四个领域的明师通家。1938—1940年,他在北碚复旦大学(因抗日战争而西迁至北碚)学习。1937—1938年,黄克刚先生在该校执教,张义尚有幸师从黄克刚。在当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的支持下,张义尚与黄克刚在卫挺生位于北碚天生桥的家中,利用整个寒假的时间,整理并记录下了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经过修订后,他们编著了《易筋经真传导引三十二式》,并由学校印刷了一百本。然而,在“文革”期间,手稿流失,印刷本也不复存在,张义尚以为此书已经绝迹。幸运的是这些绝学并未完全失传,不仅张义尚的手稿和抄本得以保存,黄克刚的遗稿也完整保留并一直传承至今。
朱文革与张义尚先生
笔者自2014年初窥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门径,因叹服其精妙,便四处寻访传人,留意各种线索。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得上海张庚泰老先生传授,并以黄克刚遗稿相赠,实为无价之宝!其后更是因缘际会,觅得《真传易筋经内功精义》及内功口诀笔记。如今又得《易筋经真传导引三十二式》抄本,两相校对,增益其所缺失,使舆公山人之遗意可重光天下!
笔者得以摸清黄氏易筋经最深最秘的核心关窍,为当今学者补上最后一块拼图,于十年前同沪上隐士张庚泰老先生相识是重要契机。
张老是笔者一密友的祖父,一生历经多次运动和险疾,最终皆化险为夷。好友说张老从不吃补品,唯晨起或睡前做些肢体锻炼、呼吸及自我按摩,占地既小,动作亦与别的功法皆不相似,友未深究,以为是其自创。笔者则起了向其诚心求教的心思,不想张老慨然俯允。其时张老已九十七岁高龄,除视力欠佳外,行动如常,有一次在小区花园中独自端坐在石凳上等候笔者,竟坐了一个半小时;而且神经清明,记忆力特强,能背出整本通讯录至少百余个电话号码。
张老与张义尚先生的国文老师吴剑岚是同乡,1938年因躲避战火携妻迁移至重庆万县,1940年又至重庆北碚在国家某青少年教育院校工作。因同办公室友人长期追随一黄姓宗师,当时民族危亡之际,盛行锻炼体魄、报效国家,张老遂亦从之往学。不久后张老即升任该院校负责人,工作十分繁忙。可能因为年轻有为,又是在为抗战出力,虽所学时日不算长,但黄老对其甚为偏爱,不但亲授其动静功入门动作以及呼吸法门,还手书了三页行功总纲以及呼吸法门的精微窍诀相赠,行文几与当时开始流行的西式说明书相似,嘱其自学自悟,同时也是留作纪念。
张老在抗战胜利后举家迁到上海,在市公安局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了教育工作作为终身事业。如此时断时续听张老讲了大半年故事后,一日张老将所藏黄老的全部手书慷慨相赠,虽历经七十余年,然仍能清楚辨认出“蜀渝黄克刚”等字样,其珍贵程度自是不言而喻。笔者仔细将之对照张义尚先生所传,其在“立鼎”“安炉”之外,还多了两个站式,而呼吸法也较之多了一个关键步骤,如此则锻炼次第更为细密妥帖,其余则大致以张义尚先生所传体系更加完备。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说黄氏易筋经呼吸法门已完整呈现于目前,可谓遗珠重光矣!张老最后寿享期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笔者也尽自己的力量提供了医疗上的帮助,谨以此报答张庚泰老先生于万一吧。
黄克刚先生一生致力于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的传播,他的门下有许多杰出的弟子,包括曾义宇、胡朝聘、杨坤源、吴礼仕、郭琴舫(西洋拳高手)、张锡君(周述官易筋经的传承人)、张义尚和李佩弦等。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体系分为内壮和神勇两部分。内壮功夫主要通过呼吸吐纳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神勇部分则通过导引术的训练,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因此,真传内功易筋经被誉称为“内脏体育”和“内功之王”。
黄克刚先生对易筋经的传授非常慎重,他从1925年开始向精武会传艺,直到1995年张义尚先生公开《真传易筋经》,历经70年,我们才得以见到完整的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体系。黄克刚传授易筋经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传授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纵观这四个阶段,传授的内容清晰连贯,相互延续。
1925年,黄克刚先生在上海精武会学习名家拳术的同时,还教授了内功吐纳术给精武会成员,后因一些私事回到了四川。之后,他秉承精武精神,在四川创办了精武体育学校。上海精武体育会在《精武》特刊中发表了《欢送黄楚湘先生》一文,简要叙述了黄克刚在精武体育会传授吐纳术的情况。
黄克刚内功吐纳术以吐纳为主,配合简单的舒筋活血导引动作,这是真传内功易筋经的筑基功夫,内容包括乾坤式、旋绕式、展翅式、缠绕式、鹤式吐纳、马式、牛式呼吸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效果。
1935年,重庆国术家周懋植、范叔渊、胡维等人发起并组织了重庆市私立精武体育学校,邀请黄克刚担任校长,负责传授气功、拳术、技击等三大门类。同时还编写了相关教材,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气功门:包括内功和外功。其中内功有达摩易筋经、内功十二段锦、岳武穆神勇八法等;外功则有铁头禅功、玉带禅功、分水禅功、拈花禅功、五禽图等。②拳术门:涵盖内家和外家。其中内家为武当松溪派,外家为少林派。③技击门:主要以器械为主。
1938年5月,吕超、卫挺生、甘海澜、曾子唯、刘尚清等人发起中华强身学社,黄克刚为指导,曾义宇为之整理,致力于真传内功易筋经的研究和发扬。1938至1942年间,张义尚先生得到黄克刚先生亲自传授易筋经,并将动作、口诀、练习笔记整理成《气功真传》。1940年,银道源之子银剑尘创办了“太极拳气功传授站”,传授易筋经。1941年,张义尚整理文稿,命名为《真传易筋经内功精义》,因为其导引动作共计三十二式,所以又被称为《易筋经真传导引三十二式》。精武体育学校教材中的铁头禅功、玉带禅功、分水禅功、拈花禅功等,都收录在《真传易筋经内功精义》中。
1944年,黄克刚在《健与力》杂志上发表了《加强我国空军体育建议书》,表达了他希望以国术救国的愿望。这是目前仅见的黄克刚公之于世的文章。在这个阶段,他更偏重于“神勇外壮”功夫的传授,并由此发展出适合空军的训练方法,例如命门外动式、肝脏运动式等,这些动作使用常见的运动器具进行训练,能迅速提高眩晕耐受力。在此期间,留法博士曾义宇总结了真传内功易筋经的训练特点与功效,这是自易筋经体系确立以来,第一次运用现代医学原理对其进行探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体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1953年,黄克刚在重庆市第一文化馆举办了医疗体育呼吸运动班,由于对治疗效果的需求,他更注重呼吸吐纳方法的传授。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义宇撰写了《呼吸按摩运动》和《静坐疗法》两篇文章,介绍了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的相关内容,并将真传内功易筋经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凸显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这些文章也是关于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的经典之作,对于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舆公山人真传内功易筋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