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易筋经的变革

民国时期,易筋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各种版本的《易筋经》相继出现并被刊印发行,极大地丰富了该书的体系。其中,大声书局出版的《服气图说》和《少林拳术精义》,潘尉的《内功图说》,以及郑观应的《易筋经》等版本流传较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特别是王怀琪所著的《易筋经二十四势》和《易筋经十二式》,它们不仅详细解释了易筋经的动作,还演示了具体的练习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今流行的易筋经十二势的基础。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拳击、健美术、健身术、催眠术等运动和医疗方式也传入国内,并迅速获得了极大的市场。这一现象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变革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不少人开始将传统动功与西洋健身术相结合,甚至出现了“泰西易筋经”或“易筋西经”等称谓。丁福保,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认为德国体育家尤金·山道(Eugen Sandow)的“体力养成法”在理论和功效上都优于中国传统的易筋经和八段锦。他在《实验却病法》中提出:“余以吾国古来导引之说,与山都氏体力养成法互相比较,知中西学说可以汇通者约十之七八。”丁福保进一步指出,古法在某些方面不够详尽,与现代解剖生理学不完全相符。他认为,如果学者专心演习山道的体力养成法,那么传统的十二段锦、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其他各种体操书,都不再是必需的。这样的判断使得易筋经内壮体系尽失,而流于体操的形式。

然而,真传内功易筋经依然坚守着易筋经的原传与精髓,保持着内外兼修的特点。 pZCcTACbBgKwZlIPyXnW8dZnA2kX8eA37Fwl3Az8cfIlCY/V833uFh+eMW+6Px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