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一、脊髓的结构

脊髓位于脊柱中央的椎管内,是一种像“豆腐”一样的组织,外观呈稍扁的圆柱形,全长40~45cm,外有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三层被膜,对脊髓器官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脑下部的延髓部连接,下端缩小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成年人的脊髓圆锥末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的脊髓圆锥末端平齐第三腰椎。由脊髓圆锥下端向下延伸为细长的终丝,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有稳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分为31节段,即脊髓颈部(C)有8个节段,脊髓胸部(T)有12个节段,脊髓腰部(L)有5个节段,脊髓骶部(S)有5个节段,尾部(CO)是1个节段。

每一脊髓节段向左右各发出一对神经,这就是脊神经,它分布至全身、四肢和内脏。每条脊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组成脊神经的后根,发出的运动纤维组成前根,前根和后根在左右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穿出左右椎间孔分布全身,使整个身体完全在大脑的控制之下。31对脊神经不是在相应的椎骨位置上出椎间孔的,因为在胚胎发育的前3个月,脊髓与椎管是等长的,所有脊神经都平伸向外,出相应的椎间孔。但从胚胎发育的第4个月起,脊髓生长比椎管慢下来,而且其头端连接大脑处位置固定,结果脊髓比椎管相对缩短,所以脊髓与脊椎节不在相对应的平面上。脊髓颈部各节段与相对应的椎体位置虽大致相当,但颈部以下的脊髓节段越往下行越高于相对应的椎骨节。因此,神经根只有向下斜行才能到达相应的椎间孔,腰骶尾的前根和后根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降在终丝的周围,依照其形状称马尾神经。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第1腰椎体下缘平面以下椎管内充满的是脑脊液。腰骶尾这11对脊神经组成的马尾神经漂浮其中。见图1-2。所以,临床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时,成人在第2腰椎以下的椎间隙进行,小儿在第3腰椎以下的椎间隙进行,这样就不会损伤脊髓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对脊髓损伤瘫痪平面和部位有准确的判断,这对于指导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预估康复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img

图1-2 脊神经结构

脊髓的节段平面为:颈段和上胸段脊髓的节段平面为椎骨数+1;中胸节段为椎骨数+2;下胸段为椎骨数+3。例如,第8胸椎骨折脱位时,受损伤脊髓是第10胸脊髓节段而不是第8胸脊髓节段;腰脊髓节段位于胸10~12胸椎位置;骶髓节段位于胸12~腰1椎骨平面;第2腰椎以下为马尾神经。所以,第2腰椎以下的椎骨骨折、脱位,一般不容易因完全性损伤脊髓而发生完全性瘫痪的。

二、脊髓的传导功能

1.正常的脊髓传导功能

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也是机体的指挥中心、总司令部。脊髓像个二级中枢,椎管又像一个网络通道,脊髓神经在这里互相交换各种复杂的信号,传递给大脑,起上通下达的作用。感觉神经接受刺激传到脊髓,交换神经元,顺着脊髓上达到大脑,大脑再将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整合,通过运动中枢发出指令传到脊髓,脊髓再整合协调发布给相应的脊神经,最后到达对应的器官、组织,产生各种活动。另外,除了头面部,全身的深感觉、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也是通过脊髓这个“通道”传递给大脑的。

2.异常的脊髓传导功能

脊髓传导功能异常多发生在脊柱骨折、椎体脱位、脊髓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在脊椎骨活动度较大和负荷大的胸腰段,其次是颈椎下端,其他部位比较少见。颈段的椎管比较狭小,脊髓没有多余的空间缓冲,尤其是下颈段,椎管壁与脊髓之间仅1mm的间隙。因此,这段脊柱外伤最容易引起脊髓损伤,甚至可能引发完全性脊髓损伤,从而导致肢体的完全性瘫痪。胸段脊柱由于有肋骨和骨性胸廓的支撑保护,受损伤相对较少。

一旦脊髓损伤,周身的感觉不能上传给大脑,损伤以下的躯体就丧失了知觉;同时大脑下达的指令也不能下传到周身,躯体就丧失了运动功能,出现瘫痪。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危险最大的是上颈段损伤造成的四肢瘫痪。由于第4颈脊髓节段以上脊髓受到损害,支配膈肌的神经(第4对脊髓神经)会麻痹瘫痪,这时候全部呼吸肌都丧失了运动能力。如果没有机械人工呼吸的支持,就会危及生命。

三、脊髓的反射功能

脊髓不仅具有传导功能,还有许多反射功能。当身体四肢,或躯干受到某种刺激,会出现不随人的意志而进行的活动,叫反射,也称为脊髓反射。这些反射功能又分为躯体反射与内脏反射。躯体反射,如膝反射;内脏反射,如排尿、排便等。反射功能可保持人体的肌张力,维持机体的平衡,使动作协调、精准。反射功能是在机体受侵害时,肌肉迅速收缩,从而保护人体的本能反应。例如,当人的手脚突然碰到过冷或过热的物体时,会迅速回缩,这就是反射功能的体现。 v5oOof6ZIHJHGX5ULjaOSMC5obw129tQEUnkUXvZbJGovLZKLgtj820MKT9s42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