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版序言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原书名直译为《古巴:一部美国史》)是一本别开生面、特色鲜明的著作。作者艾达·费雷尔是纽约州立大学拉丁美洲历史教授,曾先后出版过《起义的古巴:1868-1898年的种族、民族和革命》 和《自由之镜:革命时代的古巴和海地》 ,《自由古巴》 是她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荣获了2022年美国普利策历史奖,受到学界的广泛赞誉。

本书咋一看标题,有点令人费解,但读过这本书之后,则会理解作者的用意所在。首先,这是一部古巴史,其次,作者用“一部美国史”作为副标题,是将古巴这个国家和前殖民地置于更广阔的美国背景之下,既表明了美国与古巴关系的历史,也表明了古巴在更广阔的美洲半球中的地位,因为“亚美利加”(america)还有“美洲”的含义,如果说许多美国人将“美洲”一词与自己的国家联系起来的话,那么,古巴、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则代表了另一个“美洲”,而后一个美洲的历史往往被美国人所忽视。

作为古巴历史,该书从古巴岛原住民及其生活方式说起。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登陆该岛之后,才有了对该岛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后,该岛被西班牙人殖民化和开发,古巴被用作进一步向加勒比地区殖民的跳板,其靠近“湾流” 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殖民者便于更快地往返于欧洲大陆和美洲。与拉丁美洲地区大多数的西班牙殖民地一样,古巴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最终因其蔗糖、烟草和咖啡种植园而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殖民地之一。作者从西班牙殖民、奴隶制、《普拉特修正案》、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菲德尔·卡斯特罗、猪湾事件、马里尔偷渡,一直讲述到21世纪古巴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暴力征服与占领的历史,是一部反对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密谋史,是一部尝试过、失败过也胜利过的革命史”。

作为古巴与美国的关系史,作者讲到了西班牙通过古巴提供资金支持美国革命,美国的利润与古巴的奴隶贸易和蔗糖种植园之间的关系,缅因号的沉没、《禁酒法案》导致数以千计的美国调酒师迁往古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度假胜地被关闭时美国游客在古巴饮酒度假,再到数次革命、土地政策和土地所有权的变动,以及最终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后的美古关系。

与以往关于古巴历史的著作相比,该书呈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自下而上地书写历史,注重对下层民众历史的描述,体现了“新文化史”的烙印。作者认为,“我们的历史不应只关注帝王和作家,而是要去讲述‘人民生活’的历史”,这是她在写书时遵奉的信条。因此,该书刻意回避了英雄史观,生动地讲述了奴隶、古巴穷人、反叛者等下层人物的历史活动,不管他们是在奴隶小屋微弱荧光下缝纫的人,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还是搭建泛海木筏的人。尽管他们在以往的官方历史中没有留下姓名,但作者认为,他们与国王和总统、革命者和独裁者,与那些载入官方史册或纪念碑上的人一样,共享同样的叙述空间,因为他们的表现,他们与其周围环境的互动同样推动了古巴历史的发展。在书中的许多地方,无论是重大事件还是重要人物的描述中,都有小人物的身影。

二是,将自身的经历与古巴历史相联系,彰显了历史书写的个性化。作者坦言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她认为有两种“历史”,一是指“过去的事件”,回答的是“历史发生了什么”,二是指“人们讲述这些过去的故事”,是指“人们讲述发生了什么”。作者认为,她写的这本著作并不属于第一种历史,即所谓“真实存在过的历史”,而是第二种历史,即“作为一种叙述的历史”。这种历史与其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费雷尔在哈瓦那出生,10个月之后,她与9岁的哥哥分离,跟随母亲投奔在纽约的父亲,后在新泽西的古巴人社区安顿下来。“每逢周六,我都会给在古巴的哥哥和祖母写信”,古巴和古巴的家人一直在她的魂牵梦绕之中。终于在冷战结束的1990年,她才有机会重返古巴,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调研和撰写古巴历史的经历。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历导致费雷尔具有独特的立场和视角,因为“根据人们所秉持的立场,历史看起来总是有所不同”。作者在谈到这部作品的时候说,这“是我在众多的可能性中塑造出来的一部历史,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我不时从沉甸甸的历史继承中锻造出来的历史”。费雷尔对一些著名人物和卷入历史的小人物的持续关注,不仅倾注了她的个人情感,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某种令人陶醉的叙事风格,避免了传统史著的枯燥乏味。

三是,将古巴历史与美国历史的讲述融为一体,强调跨国界因素,具有“跨国史”的特色。费雷尔本身具有跨国背景,她出生于古巴,成长于美国,30岁之后又重返古巴,为撰写这部历史,不断往来于两国之间搜集资料,采访调查,这使得她形成了跨国史观。费雷尔超越国界,将两地的殖民活动、奴隶贸易、资本运动、革命、移民等历史联系在了一起,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如果不把这些事件或现象联系在一起,就无法很好地讲述各自的历史。

美古两国的历史从起源上就联系在一起。作者提到,作为一部叙述的历史,美国历史的起点不是1607年,而是从哥伦布到达美洲开始的。因为“哥伦布不仅在大众认知的层面上,而且在写就的历史书籍中开启了美国历史”。塑造这样一个起源故事,可能是新独立的美国为了撇清与原宗主国(英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领土扩张的“帝国野心”有意无意的产物,而古巴这个哥伦布真正到达过的地方自然被纳入了美国历史。

除历史起源外,19世纪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也将两国联系在了一起。作者写道:“古巴糖、古巴奴隶制、古巴奴隶贸易,成了美国资本主义历史的一部分。”美国企业不仅为古巴提供制糖的机械,而且提供了大部分劳动力。通过大西洋奴隶贸易被带到古巴的人约70是在1820年奴隶贸易被宣布为非法之后抵达的,其中美国船只运来的奴隶占63。可以说,美国人参与了古巴奴隶制的方方面面,古巴“糖业革命”的利润更是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增长。

古巴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何塞·马蒂在纽约生活了近15年,并在那里创办了一份名为《祖国》的报纸,还创立了名为古巴革命党的政党,他与其他古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密切联系,筹划独立战争。与此同时,美国人则在密谋如何窃取古巴独立运动的果实。年古巴独立之后,在《普拉特修正案》的庇护下,美国企业的触角对古巴的渗透更加深入。古巴四分之三的土地属于外国人,美国人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制糖业大规模美国化,美国公司生产的糖占古巴糖产量的三分之二。美国人不仅主导了古巴经济,而且也塑造了古巴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及工作、娱乐、旅行方式。

1902

作者深刻地观察到,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涌向美国,迈阿密作为一个城市被古巴的存在改变了。然而,到达迈阿密的古巴移民也改变了古巴。前往美国的古巴人首先在迈阿密落脚,逐渐形成了古巴人社区。古巴政府不时地允许古巴人离开古巴,一是减少了政府反对派的力量,二是从长远看可获得大量汇款收入。由于美国的经济封锁,汇款收入成为古巴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迈阿密与古巴两地逐渐形成了彼此依赖的关系,“不了解迈阿密就不可能了解古巴革命,而不了解古巴革命就不可能了解迈阿密”。

四是,披露了一些以往古巴史未加详述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我曾于2011年到访古巴,当我参观了古巴旧城,看到整个城市和街道的设计以及那些昔日的楼房建筑(尽管许多楼房的门面已经破旧不堪)后,心中不能不惊叹,这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城市。这种“辉煌”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历史有关。18世纪中叶,哈瓦那曾有7万多名居民,是当时美洲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墨西哥城和秘鲁的利马,老城区的一些著名建筑和街道风格大多是西班牙的殖民遗产。但这种“辉煌”也与美国控制时期有关,不过人们往往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费雷尔的书中则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她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断了美国人到欧洲度假,1919—1933年,美国法律禁止生产、运输和销售酒精饮料,结果,古巴成了“鸡尾酒的天堂”、美国人的娱乐场,古巴的旅游业大发展,游客从1914年的3.7万增长到1937年的17.8万。同时,美国人的投资也再度刺激了古巴糖业的大发展。游客们今天看到的类似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古巴国家国会大厦和金碧辉煌的前总统府就是那个时期建成的。

我曾指导过一名博士生撰写关于古巴华侨华人史的博士论文,但该文侧重于1959年之前,因为1959年之后,在古巴的华侨华人人数骤减,可写的东西不多。为什么华侨华人会骤减?人们很少知道个中原因。费雷尔在书中提到,从1965年底至1973年,古巴与美国开通了“自由航班”,有30万古巴移民到达了美国,受古巴政府政策的影响,这第二波移民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主,其中包括不少华人,鉴于迈阿密城市资源日趋紧张,他们转移到纽约定居,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古巴式中餐馆在纽约大量涌现。

对古巴独立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我并不陌生,但对其中的关键细节则知之不详。费雷尔的书对此给出了许多关键信息。她写道,在古巴独立战争结束时,1898年签订《巴黎条约》的是西班牙和美国的代表,并没有古巴代表参加;在哈瓦那莫罗灯塔上的西班牙国旗降下之后,升起的是美国国旗,古巴解放军未被允许参加升旗仪式;在史书中,古巴独立战争也被改名为“美西战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尽管导弹基地在古巴,卡斯特罗也在紧急关头给赫鲁晓夫写信给出建议,但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谈判过程中,古巴又一次被排除在外。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费雷尔致力于书写一部不偏不倚的平衡的历史,但这不等于作者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判断。作者在书中有不少画龙点睛之笔,如她借助何塞·马蒂之口,讲出了古巴存在的意义:“马蒂认为,如果古巴真的成功独立,那么这将给世界带来两件事情。首先,它将抑制美国的扩张;其次,它将成为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共和国——一个反对在美国随处可见的种族和民族暴力的共和国——的榜样。作为种族正义的典范,作为对美帝国的制约,古巴革命将是一场世界性的革命。”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先在1992年通过了《托里切利法》,后在1996年通过了《赫尔姆斯-伯顿法》,旨在加强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美国为什么对古巴如此赶尽杀绝,许多人不理解。费雷尔对此给出深刻的揭示:“这两个美洲国家之间的冷战从来都不只是关乎冷战……两国之间的对抗——事实上,主要是——关乎在冷战乃至苏联之前就存在的东西。古巴和美国之间漫长而激烈的交锋是围绕美国霸权和古巴主权之间的斗争,以及关于两者的特点和界限的斗争。”“对古巴人来说,坚守自己的主权……不仅仅是为了强调自身的自治权,从根本上说,这也挑战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概念。”古巴历史可以有很多意义,但其中之一就是作为美国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美国压根不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帝国,而只是一个帝国”,这可能是冷战之后美国仍然不愿意放松对古巴封锁的真正原因。

总之,《自由古巴》是一部从哥伦布登陆至今跨越五个世纪的关于古巴及其与美国复杂关系的历史,全书不仅从新文化史和跨国史的视角,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同时还揭示了一些历史真相,让读者更加深入地见证了这个现代国家的演变历程,并衬托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帝国思维和强权政治。对中国读者来说,古巴同样是一面镜子,大洋彼岸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成长,会给我们带来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诸多思考。

韩琦
2023年12月28日于南开大学 HGWgI8r9MYf8KmsOlsaTSEfRbzMQkZ4OG1yh0oPyUJ0mA/N9IG+efS2R54fvvy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