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燕京大学的鸟瞰图(引自《燕京大学画册》,1952年以后为北京大学的校园)
1919年,司徒雷登先生创建了燕京大学(男校),第二年春天,他再建女校,于是燕京大学就与北京大学——一所私立,一所国立——并肩成为当时北京仅有的两所男女合校的大学。但燕京大学由于校舍紧张,并未真正实现男女合校,男校、女校分别位于北京城内东南角的盔甲厂和佟府夹道。
1926年,燕京大学在西郊海淀的新址落成,男女两校正式搬迁。新校舍选址在一片冈峦起伏、水流萦绕的园林废墟上,是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精心规划与设计的。他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和造园艺术,建成了一座中西合璧、古今互融的现代大学,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
选择燕京大学作为本书第二个叙事空间,是因为老韩家第四代共有八人在这里完成了大学学业,包括韩家的长子韩德章、长女韩德常(我的母亲)、次女韩德庄,大姑韩俊华家的长子李鸿年,四姑韩升华家的长女傅愫斐、三女傅愫冬、四女傅愫和,六姑韩恂华家的长女邝宇宽。如果再算上女婿们——韩家的大女婿徐献瑜(我的父亲)、二女婿孙会元,邝家的大女婿吴鹤龄,那么韩氏家族共有十一人与燕京大学结缘,在未名湖畔留下了他们的青春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