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够好也没关系

01 冒充者综合征

前段时间,我的新书上市,出版社的编辑帮忙联系了一个百万粉丝的大号,让我登录做直播。

直播间的人很多,很热闹。粉丝问我,是不是李清照、林徽因那样的天才女作家?

我老老实实地说:“不是,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尽管已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但我依然很难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一个作家”,对此,我深感有自吹自擂之嫌。

下播后,出版社的营销编辑给我复盘了两个小时,她说:“当代青年一定要有自我营销的能力,在图书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你写的书实销50万册,的确是很亮眼的成绩,值得骄傲。但如果你本人都不认为自己很优秀,别人怎么会认可你,又怎么可能为你的作品买单、关注你的自媒体平台呢?”

的确,我见过一些自费出版的人,花十几万元出版一本文集,敢称“畅销书作家”;也见过一些买“水军”、刷评论的人,自称“百万粉丝博主”;还有一些东拼西凑、到处洗稿的“知识博主”,声称有百万学员,年入千万。

在这个略显浮夸的时代,我只是个自视平凡的人,又或是个有“冒充者综合征”倾向的人。

冒充者综合征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已经取得成就,但是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很害怕被他人发现。

美国作家、导演、演员玛雅·安吉罗曾说:“我写了11本书,但每次出书我都会想,读者们马上就要发现我名不副实了。我骗了每一个人,他们就要知道真相了。”

《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曾说:“我并不像人们认知里那么优秀。”

全球畅销书《向前一步》的作者雪莉·桑德伯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副总裁,是第一位进入Facebook(脸书)董事会的女性成员。可她在书中坦陈,自己曾患有冒充者综合征。

明明每个人都很优秀,可大家对自己的否定远比肯定多,把自己的成绩归因于运气而非实力,总觉得自己是冒名顶替了一个他人想象的人格,其实本没有那么优秀。

小时候,你考了高分,爸爸妈妈说:“一次侥幸而已,别得意。”

月考时,你们班级成绩明显提高,老师说:“这次题简单,咱们班才考得高,没什么好骄傲的。”

在职场,你获得晋升资格,上司说:“和你竞争的某某学历比你高,是因为我极力为你争取,这次晋升才轮到你,不要辜负我的期待哦。”

长此以往,你便不再相信自己优秀,以为所有成功都是侥幸,失败才是必然。

你是这样的人吗?

02 不为难,不勉强,放过自己没毛病

恰逢某平台征集“读书节作家联合直播”名单,编辑帮我积极争取,没想到对接的工作人员直言不讳:“我实话实说,以她的流量,参加直播是浪费时间。”

失落之余,我心里还有一点窃喜,终于不用再去直播了。

编辑语重心长地劝我:“你应该更有野心一点。”

其实,我在2020年就开始做自媒体账号了,只不过那时是为了完成公司的任务。

当时,公司开拓新业务,人手不足,因而从视频选题到出镜直播、剪辑、运营,都只有我一个人。在短视频红利期入局,坚持发布了一个月,我就有了一条浏览30万、点赞过万的“爆款”视频。

如果乘势而上,持之以恒,应该赶得上“风口”。

只是当时部门有两个人接连离职,我接手了他们的工作,分身乏术,短视频短期之内又无法获得盈利,就被领导战略性放弃了。

但我也并不遗憾,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我已经很满意了。

当网络红人、意见领袖、上镜主播,对我而言太遥远,每天要化精致的妆,还要因为流量数据挣扎、焦虑,这样的生活,我并不喜欢。

我从2015年开始写公众号,应该算得上最早的一批“10万+”作者,但日复一日地输出太难,我的写作周期很长,节奏很慢,于是我只能放缓脚步,从日更到月更,广告从每两周能接到一条,渐渐沦为几个月才有一单。

好在我一直有一份稳定的主业,不急于写作变现,工资还可以反哺写作。

就像电影《奇迹·笨小孩》里的创业者景浩,一边当老板,雇人做维修;一边去给别人擦玻璃,挣钱给员工发工资。

我并不想35岁退休,也没有那么多物质追求,安安稳稳上班,闲时旅旅游,就很好了。

梦想归梦想,生活归生活,互不耽误,也不强求。

冒充者综合征的一个好处是,因为我总低估自己,所以很擅长放过自己。

不为难、不勉强,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这样吧。

我曾看到一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有2.5亿人为脱发困扰,30岁之前的脱发率高达84%,现在的年轻人比父辈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

年轻人太难了,“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只好做一个半躺半卷的“45度青年”,放不过自己,夜夜脱发,无力回天。

03 “那高处我去过,没意思”

辩手黄执中曾谈到“如何接受自己衰老”。

他对妻子说:“我感觉自己老了。以前打比赛,400场只输过21场,我天下无敌。我从不需要准备手稿,每一句话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自然地流淌出来。但我现在面对镜头,会卡壳、会忘词,我开始需要写稿了。”

妻子说:“你要学会坐下来,给别人当配角,从舞台上那个发光的人变成给别人打光的人。你只是曾经天下无敌。”

他说,在那一刻,他完全接受了自己衰老。

但我想,其实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生都没有上过舞台、发过光,从未有过“天下无敌”的高光时刻。

他能接受,更像一种登顶之后从容下山的态度,是他自己选择了坐下来;而从未攀上顶峰的我们,是被命运迎面一记重拳,无奈地跌坐原地。

我们终究是不同的。

直到我看了一部武侠小说,才终于释然。

书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武学奇才,20岁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成为武林第一,一统江湖。但因为一场阴谋,他中了天下奇毒,险些身死,即便后来护住一丝心脉,也武功尽废,身子孱弱,只能做一个江湖游医,挣几两碎银,勉强糊口。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少不更事,有许多梦想,一心渴望闯荡江湖。

年轻人说:“你跟我闯荡江湖怎么样?我的武功加上你的脑子,一定能名扬天下。”

男主角说:“那然后呢?”

“然后成为人人景仰的大侠,一起为这个江湖主持正义。”

“再然后呢?”

“再然后,就功成身退,成为一代传说,这便是一代大侠最体面的收场。晒晒太阳,钓钓鱼,别提多自在了。”

“那我现在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何必要等到以后呢?”

“这怎么能一样?你最起码得去武林巅峰看一看,去那武林最高处瞧一瞧才行。”

“那高处我去过,没意思。”

他经历了命运最残忍、最无情的捉弄,但他的内心十分豁达。

既然登顶之后,我们渴望的仍是晒晒太阳、钓钓鱼的现世安稳,那活在当下不就是最好的安排吗?

如果所有人的终点都一样,总要下山,那我们这些没能登上顶峰的普通人,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家宅千顷,睡觉也只需三尺;八珍玉食,饱腹也仅有三餐。

我们最终都要归于简单且平淡的日常。

小说结尾,男主角毒发。对此,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找到人的时候,这人右手残废,眼睛失明,神智全失,浑浑噩噩,就像条狗。

但作者反问:“像现在这样,不记得是是非非,不再有聪明才智,喜欢钓鱼就钓鱼,喜欢种菜就种菜,喜欢养鸡就养鸡,有时晒晒太阳,和隔壁的阿公阿婆说几句话,有何不好?”

我太喜欢这样的结局了。

做真正喜欢的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异化的工作机器,被驱赶着完成待办清单,拼尽全力只为跻身“人生赢家”的名单列表。

学会平视这个世界,不必把自身的才华看得过重,安于做一个普通人,与自己和解,照顾好自己的肉身和灵魂,是一种大智慧。 u+kc1RfGc2BqzzKa/jqRL4eV1GSe/XgceWuO1Fdhw3f4rxA9V0VXtgS0ym0Mh3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