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孙子的电话,王清明仍然激动着。的确,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老伴,但又一想,还是暂时搁在心里的好,毕竟还没正式定下来,本来老伴就不同意今年再外出,如果知道了孙子的电话内容,她更有理由拒绝自己了。
太阳越来越高,天空洁净如洗,几块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气温继续慢慢回升。为了这次到镇上,老两口已合计好了,乘坐毛驴拉的地排车。夫妇刚结婚那些年,他们到镇上办事往往步行,后来自行车普及了便骑自行车,再后来也会搭乘别人家的机动车或电动三轮。当然,王清明夫妇也曾骑过一段时间电动三轮车的——近些年,电动车迅速深入到了农村,很多人把它作为代步工具。前年儿子儿媳打工回家过年时,专门去城里为他们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但是夫妇两人并不习惯,王清明第一次试车时,没掌握驾车技巧就差点掉到河沟里。后来还有一次,王清明带着老伴串亲戚,正在路上行进时,突然于一丁字路口斜插出一辆小轿车,他躲避不及,电车一下子撞到了轿车上,夫妇两人翻倒受了伤不说,还赔了对方几百元钱。从此后,夫妇便对电动车心存芥蒂,锁在儿子家的院子里再也没有使用过。
但是,这次到镇上除了看望李保银父子外,王清明要借机采购制作江米人的糯米面,储备一些冬天要吸的旱烟叶;张桂芝也提出要趁这次机会,准备些生活用的日常杂货。另外,保银老汉的儿媳山茶,也提出帮她到镇上交柳编……不要说两个孙子辈和他们夫妇乘车的人了,光拉这些要交的柳编和要买的物品就够多的了。这种情况下,除了驴拉的地排车,其他交通工具显然不合适。
毛驴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和休养,那条受伤的腿恢复得不错,按陶行善的说法,锻炼锻炼就可以适当劳动了。但王清明爱惜牲口,不仅不让干重体力的活,其他一些活计也是能不用就不用。但是这次进城,得用地排车拉人和物品,路途不远也不近,他和老伴来拉显然不行,必须得套上这头毛驴了。
尽管如此,王清明仍然感到于心不忍,他自我安慰着:不要可怜这头畜生了,没看到它急的成天家“叫春”么,总不能老是让它在院子里闲着吧,人有吃有喝的不劳动,时间长了就会饱暖思淫欲,牲口们也是,既然它的腿伤已经好了,那就让它出来溜达溜达吧……
在收拾地排车时,王清明将一块苇席和几只板凳放进了车厢,张桂芝又将一件破大氅裹了裹放了进去——她担心外面冷,孙女外孙女有些吃不消,早上起床时,两个孩子都被她唠叨着穿了厚衣服。上车前,她又唠叨着她们各围了条围巾。
上午九点多钟,一切准备妥当的王清明牵着毛驴缰绳,拉着一家人出了院子。他们先拐到李保银家,把山茶的条编制品装上车后,才正式上了路。
路过干娘五奶奶家门口时,看到她正微闭着双眼在墙根下晒太阳,王清明和她打招呼:“干娘,晒暖呢!”
五奶奶睁开眼,看了看牵着毛驴的王清明,又望了望车上的人,好奇地问:“清明啊……你们一家这是?”
王清明便将此行的目的讲给了干娘,听说是去看李保银,五奶奶感叹道:“保银一家不容易,这次爷俩都病了,应该去看看的。”又说:“清明等等,俺也想表达心意嘞!”说着,拄着拐杖转身回到家,不一会儿拎着几十个鸡蛋出来了,交给王清明道:“俺没啥好东西,这些就代俺捎去吧……还有,再代俺捎句话,说俺年纪大了,本来应该亲自看的,可这双腿不听使唤喽!”
——五奶奶年年都喂有几只母鸡,下的蛋舍不得吃,哪家有个病出个灾,她便用这些鸡蛋去看望。这些鸡蛋尽管不值几个钱,却是她的一番心意。
王清明一阵感动,对五奶奶说:“干娘,恁放心吧,俺一定把恁的心意捎给保银!”
在村头要拐弯时,又遇到了赶集回来的唐焗匠,他电动三轮车的车厢里,是刚买来的猪肉羊肉和蔬菜。他的后面跟着辆轿车,开车的是在县城开超市的陶行善的二小子陶志贵。
陶志贵比他哥哥陶志宝还聪明,父亲从小培养他,让他上了一所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本来要他子承父业将陶氏秘方发扬光大的,可他却干了件让父亲又气又恨又无奈的事儿——他把父亲七拼八凑准备让他在县城开中药铺的钱款,却在县城干起了超市。超市的生意还不错,现在他已是身价几百万的小老板。
中国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所谓有钱人,很多逃脱不了有钱就会变坏的魔咒,陶志贵也不例外。十几年前,他和自己超市的漂亮女收银员好上了,被妻子捉奸后离了婚。几年前,他又喜欢上了另外一位“小三”并且同居。第二任分了手却死活不离家,他只好在外面给“小三”买了房。陶行善是位严谨传统的人,得知儿子一系列不光彩的事情后,气得几次吐血,声称要和他脱离父子关系。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父子关系虽有所修复,但陶行善仍不愿多理他,进了城也不会到他的超市去。
明天是陶行善的七十二岁大寿,陶志贵和哥哥陶志宝商议,由自己出钱,兄弟两个出面,给父亲的这个寿年庆祝庆祝。本想在县城包个饭店举办寿宴的,可老头子怎么也不同意,说年纪大了去县城不方便,于是便决定回村来办。为了备好宴席用的物料,今天一大早,陶志贵便陪着唐焗匠到了镇上,采购了许多做寿宴用的物品。王清明在村头遇到他们时,他们刚好赶早集回来。
平时不经常见面,刚开始王清明看到陶志贵并没有认出来,只认得出唐焗匠。当陶志贵恭敬地给他上过滤嘴香烟时,他先是惊愕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说:“志贵啊,恁这是?”
陶志贵笑嘻嘻道:“明天俺大要过寿,在家里办酒宴,今天特意准备一下嘞!”说着,指了指唐焗匠道:“请来付忠叔帮忙,这不,一大早就到镇上买菜割肉去了。”
王清明把陶志宝给的烟放进嘴里,点上火吸了一口,又吸了一口,感慨道:“志贵,恁这过滤嘴的香烟好是好,就是不带劲嘞!”
陶志宝说:“那就多吸几支呗!”说着,又恭敬地递上来一支。王清明连忙摆手。
得知王清明要到镇上去看李保银,唐焗匠有些歉意地笑了笑说:“我刚从镇上回来,本来也想去看看保银的,可怕耽搁了陶家的事儿,便没有去。”说着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王清明道:“帮俺捎给保银,代俺慰问他,祝他早日好了回来。”陶志贵看到这里,也捣出两张百元钞票说:“叔,也给我捎上吧,乡里乡亲的,表达一下心意。”
离开了唐焗匠,王清明继续上路。不见了陶志贵和唐焗匠的身影,张桂芝才感慨地说:“唉,这啥世道啊,有钱人可以有多个女人,可村里却有那么多男人打光棍!”
王清明说:“有钱不仅可有多个女人,也可有多个孩子,他们不怕计划生育罚嘛!”又说:“许多穷人家的男人,找不到媳妇不说,即使有了媳妇,也不敢多要孩子呢!”
“谁说不是呢,可又有啥办法?!”张桂芝仍然感慨着,“以前人家都讲求多子多福,现在是放开了政策让生也不生;以前人家做梦都想要男孩,现在却翻了个,生了男孩却要发愁……别人家不说,就说俺娘家侄吧:生的第一个是男孩儿,第二个本来盼着要生个女孩,谁知又是个小子,把一家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现在都不敢再要了,否则再生个男孩,这个家就要愁死了……”
“生了男孩,就等于给家庭生了座大山嘞!”王清明说,“现在农村的女孩,大都到城里打工了,这就逼着农村的男孩到城里找媳妇,可在城里找媳妇,别说‘三斤三两’和‘万紫千红一片绿’这些名目的彩礼了,就说‘一动一不动’所指的房子和车,就能要了不富裕的一家人的老命啊。”
“前几年,咱们劝儿子儿媳再多要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们都拒绝了,咱们当时不理解,还生他们的气,现在明白了吧,他们比咱这老脑筋明白得很嘞!”张桂芝无奈道,“以前比现在是穷,但无论男孩女孩,多生几个也能养得起,可现在的孩子哪敢多生?多生一个男孩,将来就得考虑给他买房、娶媳妇,买房子花费多少就不说了,仅就娶媳妇来说,不仅会耗干一家人一辈子的心血,甚至还要拉一屁股饥荒!”
“这么说来,生男不如生女好!”王清明看了看真真和娟娟道:“咱们拉着的这俩丫头,如同拉着两个聚宝盆呢!”
张桂芝笑道:“将来咱这俩丫头长大了,不知男家的彩礼要高到多少呢!”又说:“这俩丫头是俺养大的,谁不疼俺,俺就不让她出嫁!”
两人的谈话,娟娟和真真都听到了。真真噘着小嘴道:“爷爷奶奶又说俺们的坏话呢!”娟娟也白了他们一眼,说:“姥爷姥娘不用担心,俺长大了会疼你们的!”
王清明夫妇相视了一眼,接着都呵呵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