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王清河,王清明继续往故道赶去。此时雨越下越大,风吹着雨丝,织成密密麻麻的网。路上遇到开机动车的李根,从驾驶室拿出一把雨伞递给王清明,王清明也不客气接了。
来到故道内,王清明看到,仍有打着伞披着雨衣的村民,在河流和水塘旁,以各种方式寻找着葛存义,但从他们漫无目的的动作和失望的眼神可以看出,寻找仍然没有结果。
王清明来到河岸旁,细致查看了葛存义昨夜所割芦苇处,这里除了那只熟悉的孤零零的小船和一串串凌乱的脚印外,并无其他有价值的线索。雨雾朦胧中,王清明又沿着河流两岸来回走了一段,甚至到了几里开外的一处水库旁,把能看到的地方全给看了,仍然是一无所获。其他村民在重点寻找的同时,也扩大了搜索的范围,上下游和大堤内外都找过了,田野里的机井河流和池塘也找了,倒闭的砖窑厂和纸箱厂也去了,附近的树林和河道也寻了几遍,结果仍然令人失望。
下午,雨慢慢变小,北风却强劲了起来,天气更加阴冷潮湿。随着天越来越黑,出去寻找的人陆续回来。葛家的院落里,不时传来葛家人的哭声和一些人的叹息声。此时各种各样的传言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当有人在葛存义的小船上发现了电鱼的蓄电池后,大家的猜测慢慢有了倾向,认为葛存义可能已经死了,他的死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而是电鱼时不慎触电而亡的……围绕这个话题,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后来渐渐有种迷信的说法,认为电鱼这种方式太野蛮,水中大小生灵都会被电死,这肯定惹怒了水神或什么精灵,于是在他借割芦苇之机再次电鱼时,便设好了埋伏报复他,趁他不备把他拉下水……
王清河从龙王庙回来后,他没有再去葛家,而是去了村委办公室里,一边背着手来回徘徊着,一边思考着相关的事情。临近中午,才披着雨衣盖着半边脸,茫然地走出村委回了自己家。在家中愣怔了一阵后,从堂屋里间的橱柜里,取出一炷香揣进怀里,然后又悄悄走出家门,来到本族的王家祠堂。在祠堂的先人画像前,他四周观察了一番,确定没人注意后便点了香火,焚了黄表纸,然后跪倒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非常虔诚地磕头作揖,并神情严肃地默默祷告。
实际上,王清河一个人悄悄来祠堂祷告已不是第一次了。近些年来村庄鸡犬不宁,原来并不迷信的他也变得有些困惑。特别是今年以来,村中接连发生了几起灾祸:
先是这年的春节,在县城做生意的二虎没有回家过年,妻子疑惑追到县城里,却发现他包养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而且对方已经怀了孕。妻子哭哭啼啼了多日,有天孩子到学校上学去了,她扛着药桶给返青的麦苗喷药,干活时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于是便将剩下的半瓶子农药一口气喝了。到了午饭时间,婆婆和孩子看她没有回来,便到田地里寻找,发现她时已口吐白沫没了气息……
喝药事件的阴影还没消除,这年夏季又发生了更为恶劣的事件。这年暑假,离开了学校的孩子们到处疯玩,有的吃喝玩乐,有的沉迷于镇上的网吧,也有的竟然干起了偷盗抢劫。村庄里留守的亲人们年纪大了,根本管不住他们。后来有个男孩因偷盗被抓,爸妈得知此事后,专门从打工的城市回来,千方百计把他给弄了出来,并把他狠狠打骂了一顿,正处于生理叛逆期的孩子一时想不开,跑到倒闭的纸箱厂的楼上跳了下去,当时就气绝身亡了……
而就在暑假快要结束时,本村的两个男孩儿背着大人去池塘里洗澡,那天上午他们的爷爷奶奶到田地忙农活去了,中午做好了饭一等二等他们没有回来,正焦急着寻找时,有人急慌慌跑来报信说,就在村头的小河里发现了孩子们的尸体,爷爷奶奶听到这个噩耗,当时就瘫在了地上……
像这类的灾祸每年都会发生。而每次灾祸之后,作为村支书的王清河都会困惑恐惧好长一段时间。有几次,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悄悄来到王家祠堂,向先人诉说苦衷,并求破解之法。今年暑假过后刚平静了两个月,没想到葛存义这小子又莫名其妙地失踪,虽然多人参与了寻找,可两天来连尸体也没能找得到,本来就疑神疑鬼的他,再次不知所措了起来。
年轻时,王清河的确是不信邪也不信鬼的。不仅不信,对包括拆除庙宇破除封建迷信的事儿还带头做了不少。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特别是遇到了越来越多一些难以解释的事儿,他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动摇,对一些所谓的“迷信”现象是半信半疑,而且对一些所谓的“迷信”活动,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当然,很长时间来,他也听到了一些传言,说什么村里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灾祸,是因为龙王庙受到了破坏,缺少龙王爷保护后,邪气便趁机入侵。尽管如此,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明白自己的身份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要注意维护自己作为一名任职多年的老支书的形象,头脑里虽然有疑惑也不能对外人说,更不能像他人那样人云亦云或胡乱地议论。
这次葛家二小子又莫名其妙地失踪,使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再次陷入了极大恐惧之中。在亲自去寻找未果回来后,无奈又无助的他,自然想到了会捞尸的阴阳先生蒋荣水——他以前不相信鬼神迷信,对蒋荣水的行为也是鄙夷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不仅想请蒋荣水帮葛家捞尸以解决当前的难题,还想请他给村里好好看看风水。然而遗憾的是,蒋荣水师徒并未在家。正扫兴着往回走时,恰巧遇到了王清明。实话讲,他从内心里是有些看不起王清明的,认为江米人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王清明经常带着个江米人箱子和一只猴子一只狗外出,和逃荒要饭的没啥区别,这有损王楼村的形象。实际上,他内心里鄙夷着王清明,王清明也在内心里鄙夷着他,认为他这个支书在村里太强量,而且还有些自私,没把王楼村带出个样子不说,平时还管得整个村庄没个活气。当然,这种相互的不欣赏不认可,也导致两人平时的话语不多,甚至互相看到对方后,能躲避便自觉躲避了。
但是,今天的情形却出乎意料,两人偶然间碰到了一起,说了些平时不常说的话,特别是王清明竟然能和他交起心来,表达了对他的一种信任和期望,认可他还是村里无可替代的能人,这让他的内心舒坦温暖了许多,也增强了他作为村支部书记的责任感。从龙王庙回了村后,他先到了村委静了静心,接着从家中取了香火悄悄来到本家的祠堂,向祖宗先人们焚香磕头祷告,以求得到保佑。尽管如此,他心里也清楚,神灵和先人是虚无的,不能完全指望着它们,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找到会捞尸的蒋荣水,不管咋说,葛存义都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这样拖下去,全村人跟着受煎熬总不是办法。
当天夜晚,王清河再次冒雨来到葛存义家,与同在这儿的王清田、陶行善、王清明、仝铁匠和武木匠等人,一起商议下一步的事儿。大家判断来商量去,大都认为葛存义可能落水已不在人世了,要找到他的关键,是要尽快请来懂水中捞尸的阴阳先生蒋荣水。最后大家决定,要将村中的男人分成几个小组,尽快到各个可能的地方分头找他。王清明提出和武木匠结合在一起,决定明天一早就出发。
又是一夜过去了。第二天清晨,已经停了大半夜的小雨又下了起来。王清明和武木匠很早就起来了,两人抱着一丝希望首先去了龙王庙,然而蒋老汉和四拐的院门仍然紧锁着。两人接着又去了河滩他们的老房子处,可这里除了有只残破的木船以及破烂的锅碗瓢盆等生活家什外,也没有任何俩人的半点影子。又接着,两人去往邻近的村庄去寻找,可打听来打听去,仍然没有得到啥信息。正在失望时,这时有人提供线索说,前天去邻近的寺庙烧香时,曾经看到过师徒两人,当时他们还说了会话,记得蒋荣水当时说,下一步准备去往十几里外的望鲁集,只是由于太匆忙,没问师徒为何要去望鲁集,也没问他们要在那里待多长时间。
望鲁集是个千年古村,邻近黄河故道,春秋时属宋国。鲁庄公之女嫁于宋公后,经常郁郁寡欢,宋公怕她抑郁成疾,在此为她筑台建阁,名为望鲁台,后因这儿成集市而名望鲁集。多年来,南来北往的沿黄客商多聚于此,并在此建会馆造寺庙,使这儿成为繁华之地。后来这些古建筑多毁于水患战火,现仅存一座清真寺。
中午时分,王清明和武木匠顾不得吃饭,又立即奔向望鲁集。在望鲁集街上,王清明和武木匠逢人便打听,然而获得的信息都是失望,直到意外看到了当地有名的贺锔匠。当时贺锔匠正挑着“咕噜挑子”,在走街串巷高一声低一声“锔碗、锔缸、锔锅、锔盆子嘞……”地吆喝着。
因为卖江米人经常到处走,王清明认识了当地不少的民间艺人,和贺锔匠也是相当熟悉。在他的印象中,贺锔匠虽然贫困,却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不仅手艺好,而且懂得也很多,总是一边干活,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相关的知识。另外,为了吸引顾客,他有时还跳“锔匠舞”。以往他们相遇时,贺锔匠总有说不完的话,高兴了还会担着锔匠挑子,像跳秧歌似的迈着欢快的步伐边唱边跳。
要在平时,王清明会和贺锔匠拉上半天的呱,但今天不同,他和武木匠正心急火燎地来找蒋荣水。为了节省时间,王清明并不想和贺锔匠照面,于是特意避开了他。然而在街上又问了一些人,甚至来到了清真寺打听,对方大都回答说,见过的人太多了,对蒋荣水师徒并没有印象。正欲返回时,有人却建议说:“去问问贺锔匠吧,他到过的地方多,认识的人也多,或许能知道一些线索的。”王清明认为这话有理,这才去见了贺锔匠。
王清明和武木匠走近贺锔匠时,此时他已接了活正忙着——有位老年妇女右手怀抱了一只缺口的瓷瓶,左手拎着一只裂了璺的咸菜缸,来了要贺锔匠补。贺锔匠一有活干便兴奋,他首先拿起了瓷瓶,翻来覆去查看了一番,惊讶地说了声:“这可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件了,还是青花的,是应该修补修补的!”之后话匣子便打开了,向老女人问这问那,还解释说,多了解瓶子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锔补。看他忙着,王清明和武木匠开始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不远处观看。只见贺锔匠又边说话边从木箱里取出锤子、砧子、钻头、锔子料、石膏及大小弓子等工具,在了解了瓷瓶的相关来历后,用弓子来回拉着钻,对花瓶进行细致地钻眼。而且一边双手劳作着,一边嘴里不时说着话,向老女人介绍着青花瓷器锔补的相关知识。
王清明心急,不等贺锔匠把活干完,便主动与他打起了招呼。认出是王清明,贺锔匠既惊讶又欣喜,问王清明不卖江米人却为何来到了这里?王清明便将来由告诉了他。贺锔匠回忆说,几天前他在清真寺前揽活时,曾看到过蒋荣水和四拐的,他们以前就认识,当时还相互打了招呼,记得蒋荣水当时说,他和四拐看过了这儿的清真寺,计划下步去更远一些的寺庙转一转,但究竟要去哪儿的寺庙,啥时候又能回来,却是没有说。
虽然知道了蒋荣水的大致行踪,却没有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当天下午,王清明和武木匠告别贺锔匠后,便匆匆返回王楼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