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呈现、认知和沉思

我们已经区分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在绝大部分理解意义上的不同。现在,我们必须区分心灵层次的不同,不管是通过属性方式还是概念方式。人们很容易认为通过属性方式来区分是比较普遍的,而我们着重强调通过概念方式来区分心灵层次的不同,比如说思维内容。

我将那些位于或接近心理生活基础的认知方面称为“呈现所指”。其实“呈现所指”的大致意思是感觉呈现,比如说思维数据模式。我们会用“呈现所指”这个词来命名可识别的数据。我们不是在思考呈现在心理生活中的功能,也不是在质疑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的。贝克莱说它们是由上帝直接赋予的。亚历山大说它们是由非心理世界的颜色、气味、声音赋予的。我则认为是由涌现特性赋予的。我相信所有这些赋予,是从某种纯物质的影响中得来的,并且这些影响是源自某种外部的物质,这些都是我们还没有考虑过的观点。总之,我必须要说明清楚,感觉并非天赋,直到它被某种事物接收才能被称为感觉。人作为接收者,只有当人有了感觉才算是真正拥有它。

我们经常用第一层数据来区分第二层数据,这就构成了我们说的“在记忆中再现”的内容。虽然说困难不是一直都有,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现在,我们也没追问是如何得出它的,即使它如罗素强调的那样,把自己的特性归因于因果关系方面的特殊方式,它还是有某些内容与第一层数据的内容相似。在简单的类比下,它像是堆在一起的天赋,与偶然得出的内容有相同的价值。我将其称为“再现所指”。所有这样的内容都是再现的,并且这些二手数据以范式的形式存在。从再现中得出的内容不比在呈现中得出的少,而且本身是独特的,它存在自身的形式或范式,就像是实实在在的思维内容。

但这两层的数据可能会结合成一种新的范式,这种范式的组成,一部分是呈现,另一部分是再现。我将这样的范式称为“认知所指”。

现在,经过分析,我们就得出了这样的排列区别:

(1)呈现所指

(2)再现所指

(3)认知所指

呈现和再现的数据就结合在某些独特存在的范式中。

总之,存在的总体迁移先是思维内容,然后变成了客观心理过程,更不要说什么特例了。它们是如何变成思维内容的,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更难回答。现在我只要命名并且分清什么是思维内容就已经足够,不必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成为思维内容的。我承认,在数据内部认为是特例的事件规划是属于思维内容的,并且是客观的思维内容。这样说来,一种范式似乎需要新的特性,比如思维内容。作为一种存在,进化规划的例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广泛的,是(曾是、将是)别的这样的例子之一。人们可能用“概念所指”来代指思维内容,而且思维内容的数据也会因此被概念化;或者人们可能用“沉思所指”来代指思维内容。我这里用的“沉思”是严格意义上的,就如斜体的“反思”,不是亚历山大广泛意义上的用法。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存在无法用概念来描述的认知思维内容。任何特定呈现不仅与部分再现范式相关,存在意识(感知),而且能够解释某种规划的例子,这种规划是存在于其他例子中的,对我们的思维有意义,所以我们就能了解这个词的反思意义。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都被认为是一层的一个例子,是规划的一部分,并且都有名字。对我们来说,我们是有反思意识的人,因此我们称为客体的东西一般是一个概念性的客体。

我止不住地思考,这距离怀特海(Whitehead)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客体”理论有多远。怀特海认为“客体是自然界永不消逝的元素”,可以“再次”认为是例子,因此可以在发生时“被认知”,这种认知肯定是在心灵世界里的。怀特海用“内移”这个词来表示那些不会转向过程的事件的“客体”关系。然而,他所说的“内移进入本质”,对他来说是本质存在,对我来说就是非心理存在。我承认,我不是很了解怀特海所解释的这个“进入”的含义,或者在他对本质的定义中,是从何处得出客体是进入本质的一部分的。但这也可能是我的错。如此在规划中使用“成分”这个词,在我看来,对沉思而言是客观的,并且范围广泛,不存在时间限制,与过程中的有时间限制的事件形成对比;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必须对它的存在不带任何偏见,因为它本身是非心理本质的基本要素,比如说与沉思无关。但是我能做到吗?

我们必须将从呈现、认知中得出的数据提供给沉思。因此,我们不需要再一次谈论包含和依赖来证明演化过程中的层级阶段。由此得出的反思性沉思,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人们关注的中心就会在呈现和认知上。 LSZ879nJZ//8WjfLWvHnl/I2uNzL8oiz1r8T8eKRtkEx2QbDlDL81Zu/23aXwb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