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首先要争取的是免于痛苦和烦恼,能得安静和闲暇,也就是一种平静朴实不受干扰的生活。因此,在对“世人”略有认识之后,他会选择不求闻达,如果他具有大才智,甚至会过独居的生活。一个人的内心越为充实,他对其他人的需要就越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高度的智慧会使人不合群。当然如果智慧的“质”能由“量”弥补,那还值得在这个大千世界过日子。不幸的是,一百个愚人抵不上一个聪明人。
一般人一旦免于贫困的痛苦,便不惜一切要消遣、找友伴,逢人就交往,惟恐只是单独一人。因为独处时,每个人只能依靠自己,各人的自身条件便显露出来。可怜的个性是人的终身负担,愚人纵然出身显贵,仍然会被他的个性所累,而有才智的人因为充满生动的思想,能使荒地充满人群。塞尼加说:“愚蠢就是负累。”实在是至理名言,可以跟《圣经·德训篇》的一句话加以比较:“愚人的生命远逊于死亡。”一般来说,有人喜欢结交朋友,就因为他智慧低下,个性随俗。我们在这世界的选择,很难超出一端是独处,另一端是庸俗、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