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数法1,2,3,……这些由若干个 1 聚集起来的数,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和后面所说的 0 合起来,总称为整数。
从 1 起,顺次增加 1 的数为 2,3,4,5,6,7,8,9,这九个数叫做基数。基数就是基本的数。
9 再加 1,成 10,10 是 1 的十倍。我们从这里起,每十倍给一个名称。
一的十倍叫十,十的十倍叫百,百的十倍叫千,千的十倍叫万,万的万倍叫亿,亿的万倍叫兆。
现在把自十以上每十倍的数的名称,连一自右而左写在下面。
兆,千 百 十 亿,千 百 十 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 万,万,万
这一种数的名目,通称为自然数的位,依次叫做个位(通称个位,或单位),十位,百位……。个位即是下面所说的单位之意。
从百以上的位的数只有一个时,大都是叫着一百,一千,……把一说出来的,但有时也把一略去,而只说百,千。在十只有一个时,往往是把一略去的,但也有少数的例外,叫着一十的。
2. [1] 数字 我们现在所用的数字,共有十个。1,2,3,4,5,6,7,8,9,这九个通称阿剌伯数字,其源出于印度,由阿剌伯人传入欧洲,递化而成,是万国共同采用的。还有个 0,其发明较晚,而其用处则甚大。
从 1 到 9 的九个表基数的数字,对于 0 特称为有效数字。
从一起每十倍,给数定一个位的名称,使它进了一位叫十进法。这是一种顶便利的命数法。从前古代人,也有不用十进法,而用五进,十二进,二十进的,计算上很不方便,现在都淘汰了。
中国旧来定位的名称,有大小二法,大法即上面所记的万万为亿之法,小法是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今自右而左记各位之名称于次:
垓,京,兆,亿,万,千,百,十,个。
这些也是每位十进的,普通说中国人口四万万,也说四百兆,这兆是用此地所说的小法的。此法现在已经很少人使用了,近教育部依中华书局之请求而通令废止万以上的亿兆等名称,改称亿为万万,兆为万万万,未免万字太多了。
3.记数法
懂了命数法,有了十个数字,我们可以记数了,无论怎样的数目,都可以记出来的。记数法,就是用数字记数出来的方法。
记数的方法,先定数的位,个位上记个 5,就是五,十位上记个6,就是六十,百位上记个 7,就是七百,千位上记个 1,就是一千。所以一千七百六十五的记法便是1765。同样,
九千六百五十三 记住 9653
十二万八千三百十五 记住 128315
当一个位上是空缺时,记上个 0,譬如八十这个数,个位的没有,而十位是8,所以记作 80,
二千零六十 记住 2060
十五亿零六千四百 记住 1500006400
中国的文字记法,大都是直行的,所以在公署,银行,商店中,也有用了中国字,把数目直行记载的。
如把
上面的每隔三位加一逗点,是从西洋抄来的方法,因为他们的命数法,又是每隔三位一进,给一个名称,这逗点是为一看就知道其数的位,为读数便利计而加上的。但中国的命数法,是每四位一进的,所以即使在隔开三位加了逗点,也没有什么特别便利。
4.数的读法数的读法,先从数的个位起,个十百千万定了位,再几万几地读出来。
如
3856427 便是三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了。
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
这样一位位数上去也很不便,习熟之后可以每四位一跳而定其位的。
如
123456789 便是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了。
亿 万
但对于十分大的数目,也可以不用读出其位数的名称来,只念着数字就行。
如
3 1 4 1 5 9 2 6 8 7 4 3 0 5 8 6 2 1 0 7 5
就读作 三一四一五九二六八七四三〇五八六二一〇七五可也。
5.量 算学的目的之一,在计量一切事物。世上的事物有的是不可计量的,如善恶,德行,品位,豪爽,放浪等等抽象性的东西,便是。但具体的事物是可以计量的。在算学,我们把那些可以计量的东西,都叫做量。量就是一种分量的意思,也就是可以计量的东西之意。例如路程的长短,气温的高低,米谷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可以用几里,几度,几石几斗,几分几秒表出来,所以路程,气温,米谷,时间等,都是可以计量的量。
量可以分做二种,有的东西可以一个个数着知道的,如人可以一个个数的,桃子李子也可一个个数的。椅子几把,桌子几张,铅笔几技,书几册,房子几所等等,都是可以用手指点了数得出来的。这些量叫做不连绩量。
别的一种量,是不能用手指点了数的,须要去度量了才知道。如一匹布的长短,要用了尺去量了,才知道是几丈几尺。一壶的水,用秤秤了,才知道几斤几两;或用升量了,才知道几升几合。这些不能够一个个分开来的量叫做连续量。
计量各种量时,总用着一个作为基本的东西,数桃子是一个个地数的,量布是一尺尺地最的,这就是把一个,一尺作为基本了。这作为计数或度量的基本的,叫做单位。
量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如二篮桃子,一篮有三十个,另一篮有五十个,那么个数的多少,可以计数而知的。二匹的布,一匹长二丈,一匹长三丈,布的长短是可以度量而知的。
这样,度量每种量时,所得的结果,总是一个数下面附加着度量时所用的单位的名称,如桃子五十个,布三丈,这种附有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名数。
对于名数,普通的数叫不名数。
名数有单名数与复名数二种,如说布一丈七尺五寸,时间一点二十五分十二秒,在一个量的名数之内,不止用一个单位的名称时;叫复名数。若一量只用着一个单位,如布七尺,时间三十分,便叫单名数。
6.分数和小数
人,或是桃子李子,度量起来,把其中的最小的(上说的一人,一个),作为单位,因为没有比这再小的,所以那个量一定是用整数表出来的。但在度量布的长短,或水的轻重这样一类连续量时,无论用了怎样小的单位,因为还可以有更小的量,所以要用这单位来表这个量,便得到比 1 更小的数。
所以把 1 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起来,叫做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又如五分之一(
)的二倍,三倍等,叫五分之二(
),五分之三(
),……。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分数就是单位的几等分,或者这样这几等分的若干倍。
写在横线下面的数,表示把 1 分作几等分的,叫做分母。横线上面的数,表示把那几等分了的 1 再几倍,叫做分子。例如
,则 7 是分母,3 是分子,
则5 是分母,1 是分子。分数之中,以 10,100,1000……等为分母而比 1 为小的分数,特别叫做小数,如
,625/1000即是小数。
,
,
等分子为 1 的小数,称为小数的位,普通叫做小数的一位,二位,三位。也有把
叫分;
叫厘,
叫毫(或毛)的。
整数与小数
混合的数,如‘三又十分之七’,叫做带小数。
带小数的记法是读者已知的,依着各位的数字顺次记下去,不过在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之间打一个点(.),这个点,叫做小数点。用了小数点之后,不用分数的记法了。
小数点的记法,记在小数左下角,如十八又十分之五记作 18.5,在直用行记载时,是点在中央的。
单是小数而没有整数部分时,在小数点以前记一个 0,如 0.36,如0.072 等。
小数和带小数的读法
,以直念数字为便,如 67.584 读作六十七又小数点五八四,或六七点五八四。但小数部分很少时,也有念出分,厘,毛等的,如 1.25 度一又二分五厘,0.625度二分二厘半。
[1]
数字是代数目的符号,中国商界所常用的湖州记,即以
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字。还有一种罗马的数字,在钟表的面上,或书册的脊上,可以看见,那是古代的遗物,很不方便,不过也有因好奇而用着的人,今略说于次:罗马数字I V X L C D M 1 5 10 50 100 500 1000 从这数字可知它是用着一种五进法的,记数的方法照次规则。(第一)写着同一数字,或在某数字右方写着比该数字为小的数字,是表示这些数字的和。如Ⅲ为 3,XX为 20,VI为 6,LXX为 70,DCCC为 800。(第二)某数字左方写着一个比该数字为小的数字,表示其差。如Ⅳ为 4,IX为 9,XL为 40,CM为 900。(第三)记几千几百几十几时,应用上记规则,而位数高的写于左方,顺次向右。如 26 为XXVI,104 为CIV,1931 为MCMX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