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部书是由企图调和两种不同的倾向产生的,一种在心理学中,另一种在物理学中,初时看起来,它们虽似乎不兼容,让我对于两者都表同情。在一方面,许多心理学者,特别是行为论派的心理学者,倾向于采取一种大都为唯物论的论旨,作为一种方法的——如果不是玄学的——东西。他们使心理学有增无已地依赖生理学和外部的观察,并且倾向于把物看做比心更为着实而无可怀疑的东西。同时,一般物理学者,特别是爱因斯坦(Einstein)和其他相对论的解释者,已经使“物”越来越不是物质的。他们的世界是由“事情”组成,而“物”是由一种逻辑的构造,从事情得来的。例如任何人一读厄丁托(Eddington)教授的“空间时间与重力”(1920年出版),将看见一种旧式的唯物论不能从现代物理学获得赞助。我想,在行为论者的世界中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是感觉物理学为现今存在的最基本的科学。但物理学如果不假定物的存在——情形似乎是如此——这种论旨不能称为唯物论的。

我以为调和心理学唯物论的倾向和物理学反唯物论的倾向的意见,是詹姆士(W. James)和美国新实在论者的意见,依照这种意见,两者所由构成的世界的“材料,”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中立的材料。”我在本书中,对于有关心理学的现象,曾努力发挥这种意见,颇为详尽。

瓦特孙(J.B. Watson)教授和伦思(T.P. Nunn)博士首先翻开我的手稿,并给予许多有价值的提示,谨致谢意;窝尔格穆慈(A. Wohlgemuth)君对于重要的著作给我许多很有用的报告,同样致谢。本哲学文库的编者缪耳赫德(Muirhead)教授曾有几种提示,为我所利用,也当承认他的帮助。

拙著在伦敦和北京以讲演的形态出现,关于欲望的一讲已经在科学会刊布过。

本书有少数引中国为喻的地方,都是我到中国前所写的,希读者不要认为在地理上是精确的。当我对不熟悉的事物要作解释时,只是用“中国”作为“一个远距离国家”的同义语。

1921年1月序于北京。 bffjNUb3+s7a46Z02nuBwtkEbnm+75oJbCQz1l3ZlUNMcdCc5l7MpU/C8NfjSv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